物质财富的拥有并不能让人感到幸福

正源


【正见网2003年11月24日】

现代社会都崇尚福利(Wellbeing)制度,政府的宗旨就是让整个社会都感到幸福(Happiness)。近一个世纪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和人均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按理说人们会比过去快乐得多,但是,许多社会调查发现,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社会大众并不认为他们比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们更幸福。

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理查德・雷亚德(Richard Layard)教授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探讨(1,2)。他发现人们并不重视收入和财产的绝对价值,而是更看中自己收入和同一社会阶层其他人的比较优势。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时期,更多的富人(37%)觉得比穷人(16%)快乐。他还发现,单凭物质财富并不能带来幸福,必须要有一定的休闲时间才能让人感到生活的平衡。因此,他认为GDP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当今社会里从国家领导人到平头老百姓都希望短期内暴富起来,很多人为此而不惜任何代价。但是,雷亚德教授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富裕并不只是GDP高,老百姓的幸福也不只是物质财富的拥有。稳定公平的社会制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加上基本的物质生活,那才是老百姓希望的。

孔子曾描述过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3)古代圣贤描述的是一个顺应天道而行的社会应有的状况。如今的中国是逆天道而为,其社会乱象令人不寒而栗。

其实,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先生早已指出了治国之路:“富民乃君臣之道,尚钱而下下之举。富而无德危害众生,富而有德众望所盼,故而富不可不宣德。 德乃生前所积,君、臣、富、贵皆从德而生,无德而不得,失德而散尽。故而谋权求财者必先积其德,吃苦行善可积众德。为此则必晓因果之事,明此可自束政、民之心,天下富而太平。”(4)“人不重德,天下大乱不治,人人为近敌活而无乐,活而无乐则生死不怕,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此乃大威至也。天下太平民之所愿,此时若法令滋彰以求安定,则反而成拙。如解此忧,则必修德于天下方可治本,臣若不私而国不腐,民若以修身养德为重,政、民自束其心,则举国安定,民心所向,江山稳固,而外患自惧之,天下太平也,此为圣人之所为。”(5)

参考文献

1. "Happiness-Has Social Science a Clue?" Lionel Robbins Memorial Lectures 2003, Center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 The Economist. August 9th-15th, 2003. pp 62.
3.《礼记-礼运》
4.李洪志. 《精进要旨》-富而有德
5.李洪志. 《精进要旨》-修内而安外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