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曹彬性仁敬和厚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8月13日】

【原文】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1),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涂,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2)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为帅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3)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4)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5)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出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

【注释】

(1)忤(音武)旨:违背圣旨。忤,逆,不顺从。
(2)固:再三。
(3)逾(音于):超过。
(4)舅姑:古代称丈夫的父母亲为舅姑,即公婆。
(5)笞詈(音吃力):打骂。笞,用鞭杖或竹板打。詈,责骂。

【语译参考】

曹彬性格仁慈恭敬,温和宽厚,在朝廷从来没有违背过圣旨,也不曾说别人的过失。攻打二个国家,秋毫不犯,无所取。虽然身兼将相,却从不摆将相架子来显示自己的与别人不同。在路上遇到普通的人,一定驱车避开。对下属从不直呼他的名字,部下秉告事情的时候,一定先穿戴整齐然后才见。当官所得到的钱粮,部分送给宗族亲友,自己没有剩余积蓄。

平定蜀国回来,太祖从容地问他官吏的好坏,回答说:“军务以外的事,不是臣下所能闻知的事情。”太祖坚持要他说,只推荐了随军转运使沈伦,认为此人廉洁谨慎可以任用。

曹彬担任元帅执掌徐州政事时,有个小吏犯了罪,审理完毕已经结案,过了一年才对他施杖刑,人们都不知其中原因。曹彬说:“我听说这个人刚结婚,如果施杖刑,他的父母必定以为新娶的媳妇不好,而早晚進行打骂,使她在婆家无法活下去。所以我缓办这件事,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法律。”

【研析】

上述文章简短有力,曹彬的为人处世风格,表露无疑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毋庸置疑地,他是一位可以摆在放大镜下检视的人物,其一言一行,均中规中矩,合乎传统道德规范。首先言其为官态度,一丝不妻,谨守法规,不道人事非,只推荐好人;从不居功自夸,打败江南国主李煜,军队返回时,行装中只有地图、书籍、衣服、被子而已,不私自积攒钱财。而对人方面,待亲友乐善好施;对部属尊重有礼;不得已论刑时,善体人意,能为别人着想,选择最佳时机才施刑。由此可见,他于公于私,均兼顾情理法,圆融得体。可谓积德无数,难怪晚景甚佳,享六十九才卒,追封济阳郡王。还福荫子孙,九个儿子都是一代名将,子子孙孙昌盛无比,全由于他能行善积德所致。

【延伸思考】

1、曹彬不说别人过错,只言其优点,而常人往往是批评他人是非多于赞美,两者为何差距如此之大,请你慎思其原因,与大家分享。
2、我们做事总希望能“情理法”兼顾,但若有冲突时,你会以何者为优先?为什么?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一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