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71):池乔阴郁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8月05日】

池(ㄔ?)。(chí)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嬴秦司马公子池,他的后代裔孙便以祖父池字为姓,之后便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

2、出自于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便以地为姓,之后便转移居住在西河,繁衍昌盛。

3、改为池姓。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如明洪武十一年闽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改池姓;如晋公以婿池质于郑,而池之为姓:周程休父之后,改程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赐姓。

【郡望】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

【堂号】

安乐堂、西平堂等

【历史人物】

池逢功

池逢功,字玄三,清代黄岩人,由世袭云骑尉荐升副将,署温州总兵。咸丰三年(1853年)温州遭大水,咸丰四年春夏间,有许多民众因饥饿而死。他建议设局施粥济苦,自己倡先捐出百金,并嘱咐谕请所有将校,齐心勉力捐款相助。于是城中守令、士绅无不乐善好施。历经两个多月,救活了大批饥馁的民众,因此土民发自内心为池逢功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乔(ㄑㄧㄠ?)。(qiáo)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为桥姓所改,以山命名的姓。根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记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有些子孙便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于是这些人便以山为姓。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根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高远的意思。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桥改为乔,世代流传下去。

2、出自于匈奴贵姓。史料记载,汉代匈奴贵姓分别有四个,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来与汉族的乔氏浑为一体。

3、出自于鲜卑之后。根据相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郡望】

1、梁国:汉高帝五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

2、冯丘:出处不详。
  
【堂号】

1、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2、另外还有梁国堂号。

【历史人物】

乔吉

(西元1280~1345年)字孟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原籍山西太原人,后来因为战乱长期流寓杭州。主要创作活动时期在元大德年间至至正初年,其足迹由太原而湖广,遍历湖南、浙江、福建、江苏、安徽诸地。

一生无意仕進,寄情诗酒,过着“残杯冷炙”“青灯茅舍”的清贫生活,共创作了十一种杂剧,今存《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三种。还有小令二○九首、套数十一套及词一首。收入《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

乔吉在元代和张可久齐名,所作小令计二百一十三首,散套十套,风格以清丽为主。据说乔吉人长得俊秀而有威仪,平日家居生活严谨而不随便,因此颇为时人所敬服。

他有一支题名为“自述”的小令〈绿么遍〉中说:“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将乔吉一生的个性和兴趣,描述得非常令人神往。

由于这样洒脱、随性、不求闻达的个性使然,乔吉总是处在潦倒贫困当中,甚至在当时,连自己的作品都无法印行于世也不在意。这些我们很容易在乔吉的散曲中,看出他内心看透虚空、恬澹自适的人生观,譬如他题名为“悟世”的小令〈升平乐〉中说:“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观其曲文内容,可以说全是对人情放淡的一种自我超脱描述。除此之外,他的散曲也有颇为质朴的风格和想像丰富的呈现,明朝人曾将乔吉的作品搜辑成为《梦符小令》行于世。


阴(ㄧㄣ )。(yī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源于春秋时期,帝尧农官后稷的后代,以邑名为姓。春秋初年,齐国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管仲,为齐桓公辅政名相,他是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鲜的后裔。管仲名夷吾,颍上(今属安徽)人,他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为仲父。管仲的七世孙名修,为齐卿田氏所逐,自齐国逃到了楚国,被封为阴邑大夫,所以又被称为阴大夫、阴修。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邑为姓。

2、以国名为姓。远古时的尧帝的后代,曾建立一个诸侯国,称为阴国。古时,山南为阳,山北为阴,阴这个地名可能在大河或大山的北面。尧帝后代受封于阴地,便以地名为国名,其大夫的后裔便以食邑为姓。

【郡望】

始平郡:晋时置郡,治所在槐里(现在陕西省兴平市)。

【历史人物】

阴长生

阴长生是河南新野人,他是汉朝皇后的亲属。虽然他生在富贵人家,却不贪恋荣华富贵,专门研究道家的方术。

他听说马鸣生知道转世修仙的秘诀,就去找他,并甘心自愿为马鸣生当仆人,给他干脱鞋扫地的活儿。然而马鸣生并不传授他成仙的道术,却整天与他高谈阔论,谈的都是当前的时事以及怎样种好农田等世俗琐事,就这么谈了十多年,阴长生也没表示厌倦。

和阴长生一块来向马鸣生学道的十二个人先后都走了,只有阴长生对马鸣生更加恭敬的执弟子之礼。马鸣生感动的说:“你才是真正能够得道的人啊!于是就带他游了四川灌县西南的青城山,把黄土变成黄金让他看。马鸣生站在神坛上,面朝西把一部经卷授给阴长生,然后就告别走了。

阴长生回来后,照经卷上的办法炼出了仙丹,只吃了半付就成仙升天了。后来阴长生又按马鸣生教的方术用泥土变出了十几万黄金,用这金子救济天下穷苦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都给。后来阴长生又带着妻子周游天下,他全家人都长寿不老。阴长生在世间住了三百来年,后来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的东面白日升天而去。

阴长生写了三首诗,讲述未来的事。第一首的大意是:“我在唐尧虞舜时就接受了上天之命,一直延续到汉代,都负有仙界的使命。我从很早就爱好修炼,虽然我是个平凡的人,但志向很高尚,不想在王侯手下做官。如果只是为了延续生命,那么只满足于长寿就不会再有所追求了。我希望能够升入云天,乘龙浮游,展开双翼乘风翱翔。我希望能不怕火烧,入水不湿, 无忧无虑地在太极中逍遥漫游,在仙界的都城中往来。那时我下看人间那些愚昧的人们,他们的年华像流水般一去不回,短暂的生命转瞬即逝,死后就变成了泥土,可是他们仍然急急忙忙奔波劳累,终于免不了一死,这是何等可悲啊!

第二首诗的大意是:“我的仙界的老师是道术极高的真人,他可以升天入地变化无穷,道术可以和著名的仙人王子乔、赤松子相媲美。我有十二名学道的同学,在二十年的修炼苦学中,有很多由于志向不坚定半途而废,我真为他们痛惜,但这也是天命的安排,因为道术不是随便就可以传授的,只传授那些意志坚定的圣贤们。那些学道半途而废的人,堕入了冥冥的阴间,真是苦海无边啊,所以我希望后世的人们在修炼道术时一定要刻苦勤奋,千万不要为人间的荣华富贵所诱惑而动摇了修道的意志。一旦修道成功,升入九天仙界,那时寿命就和日、月、星一样,亿万年长存永在了。

第三首诗大意是:我从少年时就爱好道术,抛别了家人,随着老师东西南北四方遨游,脱离了人间的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和命浊这‘五浊’,离开尘世隐居山林三十多年。为了修道,我寒冷时忘了添衣,饿了忘记吃饭,虽想家也不敢回去,再劳累也不敢休息。我侍奉仙师,处处使他欢欣愉快,顾不得自己满脸污垢,双脚磨厚,终于得到了仙师的赞赏,才传授给我修炼的秘诀,这是多么大的恩德啊。我的妻子儿女也因此得到长生之术,将永享天年。 我又炼成了亿万黄金白银散给了穷人,我还能驱鬼神为我服务,还有玉女在我身旁侍奉。现在我得以成仙,完全是神丹的功效啊!”

阴长生在人间活了一百七十岁,容貌像年轻的女子那样俊秀,后来在大白天飞升上天,進了仙界。


郁(ㄩ?)。(yù)

【历史来源】

1、出自于西陵嫘祖之后。三峡地区的诸多姓氏,如与欧阳氏同源血亲的氏族有夏姚22家,如夏氏、姚氏、欧阳氏、娄氏、嵇氏、弋氏、韩氏、区氏、郁氏等,均与西陵嫘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大禹是西陵嫘祖五世孙,轩辕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生鲧,鲧生大禹。

2、古郁国之后。根据《姓考》记载,古代有个国家叫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所以后裔便以国名为姓。

3、郁贡之后。胶东郁秩县(今山东省平度市),为鲁贵族封地,或以地名为氏,具说水浒中有郁保四,是他们的后代。

4、汉代郡县郁夷居民之后。郁夷属北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及陇县一带。

5、汉代郡县郁致居民之后。郁致属北地,在今甘肃省庆阳一带。

6、汉代西域之郁立国国民之后。郁立国在今新疆奇台县之西北。

【郡望】

1、黎阳: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黎阳郡: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

2、胶东:在今山东省东部平度县一带。

3、鲁国:自句容迁崇明。

4、高平:郁姓望族居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

5、宜家:嘉定县南翔乡

6、敦本:先世迁吴地,数传至日新,始居常熟沙溪。始迁祖开宗,明成化间自沙溪迁锡邑青城乡泉州后塘沧,后代分迁邑之太平桥、大池、蠡桥及宜兴、昆山、常熟、常州、江阴、蓟州等地。

【历史人物】

○郁采:明正德年间進士,授刑部主事,后迁任裕州同知,时遇战乱灾荒,盗贼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领州民抵抗,连战数日后城陷,巷战而死。


○郁文名:字雷门,清江苏吴江人。善画花鸟,山水亦工。家贫甚,可却不肯以画出售糊口。倘若遇到知交故友欣赏喜爱,则立刻提笔欣然挥洒致赠,毫无吝容。(事据《江震续志稿》。)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