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七律(十四)辋川积雨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8月13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wǎng chuān jī yǔ
辋川积雨

wáng wéi
王维

jī yǔ kōng lín yān huǒ chí,zhēng lí chuī shǔ xiǎng dōng zī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mò mò shuǐ tián fēi bó lù,yīn yīn xià mù zhuǎn huáng lí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shān zhōng xí jìng guān zhāo jǐn,sōng xià qīng zhāi shé lù kuí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yě lǎo yǔ rén zhēng xí bà,hǎi ōu hé shì gèng xiāng yí 。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ㄨㄤˇㄔㄨㄢ ㄐㄧ ㄩˇ  
辋川积雨

ㄨㄤˊ ㄨㄟˊ
王维

ㄐㄧ ㄩˇㄎㄨㄥ ㄌㄧㄣˊㄧㄢ ㄏㄨㄛˇㄔˊ,
积雨空林烟火迟,
ㄓㄥ ㄌㄧˊㄔㄨㄟ ㄕㄨˇㄒㄧㄤˇㄉㄨㄥ ㄗ 。
蒸藜炊黍饷东菑。
ㄇㄛˋㄇㄛˋㄕㄨㄟˇㄊㄧㄢˊㄈㄟ ㄅㄛˊㄌㄨˋ,
漠漠水田飞白鹭,
ㄧㄣ ㄧㄣ ㄒㄧㄚˋㄇㄨˋㄓㄨㄢˇㄏㄨㄤˊㄌㄧˊ。
阴阴夏木啭黄鹂。
ㄕㄢ ㄓㄨㄥ ㄒㄧˊㄐㄧㄥˋㄍㄨㄢ ㄓㄠ ㄐㄧㄣˇ,
山中习静观朝槿,
ㄙㄨㄥ ㄒㄧㄚˋㄑㄧㄥ ㄓㄞ ㄓㄜˊㄌㄡˋㄎㄨㄟˊ。
松下清斋折露葵。
ㄧㄝˇㄌㄠˇㄩˇㄖㄣˊㄓㄥ ㄒㄧˊㄅㄚˋ,
野老与人争席罢,
ㄏㄞˇㄡ ㄏㄜˊㄕˋㄍㄥˋㄒㄧㄤ ㄧˊ。
海鸥何事更相疑。

【作者】

王维,字摩诘,唐山西人,官至尚书右丞。生于武后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卒于肃宗干元二年(公元759年),享年六十一岁。天资聪慧,少年就以诗著称,之后为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和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精通音律、草隶、诗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为“南宗画之祖”,北宋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一生修佛,深受禅宗影响,佛教禅宗有《维摩诘经》,因为钦佩维摩诘,所以他自己名维,字摩诘,并写了大量宣扬佛理的咏禅诗,故又称“诗佛”。

【注释】

﹙1﹚ 辋川:水名。在今陜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中,王维曾在此隐居。
﹙2﹚ 积雨 :久雨。
﹙3﹚ 空林:空旷的林野。
﹙4﹚ 烟火:指炊烟。
﹙5﹚ 迟:缓慢。
﹙6﹚ 蒸藜:蒸煮野菜。藜,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叶及嫩芽可食用。
﹙7﹚ 炊黍:烧饭。黍,杂粮的一种,可当主食。
﹙8﹚ 饷:给耕作者送食。
﹙9﹚ 菑:指初次开垦第一年耕种的田地。
﹙10﹚ 漠漠:广远辽阔的样子。
﹙11﹚ 阴阴: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12﹚ 啭:鸟鸣。
﹙13﹚ 习静:学习入静的功夫
﹙14﹚ 朝槿:植物名。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间开花,花色有淡紫、粉红、白色。朝开暮谢,故称朝槿。
﹙15﹚ 清斋:清淡的蔬菜素食。
﹙16﹚ 露葵:带着露水的葵菜。古人常食者有鳬葵、兔葵、楚葵﹙芹菜﹚等。
﹙17﹚ 野老:居住乡野的老人。此处是诗人自称。
﹙18﹚ 与人争席:跟他人争抢席位。争席语出《庄子‧杂篇‧寓言》,故事是说阳朱在未向老子李聃学道之前,飞扬跋扈,人见人怕。住店的时候,客人来迎接他,店主人为他安排座位,女主人替他拿漱洗用具,先坐的客人都躲开了,不敢跟他同席。等到听完老子的道理后,阳朱要回去的时候,客人们都敢跟他争抢席位了,因为阳朱的态度已然变得和蔼可亲了。
﹙19﹚ 罢:停止。
﹙20﹚ 海鸥何事更相疑:海鸥你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海鸥相疑,典出《列子‧黄帝篇》,是说有一个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他很喜欢鸥鸟,鸥鸟也喜欢他,常停歇在他的船上,与他嘻戏。他的父亲听说后,就要他捉几只带回去,结果第二天再到海上的时候,那些鸥鸟只在四周飞舞而不下来。因为人有机心使得鸥鸟对他产生猜疑,而不再信任。

【语译】

久雨后空旷的林野中炊烟缓缓地升起,农妇们蒸煮着菜饭、准备送给在田里工作的人。一望无际的水田上飞舞着白色的鹭鸶,黄莺在夏天浓密的树林里宛转鸣唱。我在山中学习入静的功夫并观察木槿花的开谢,也在松树下享用带着露水的葵菜作成的的清爽素食。我这个乡野老人已经不再与人争逐名位了,海鸥呀!你为什么还要怀疑呢?

【诗中有话】

这是诗人隐居在辋川时碰到积雨,藉农村生活的恬静来写出他与世无争的心境,除了第一句有“积雨”二字外,其它所叙述的跟“积雨”一点关系也没有。也许因为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才让诗人有时间回顾一下过往的人生经历,找到一个新的人生方向,因此必须明白告诉大家。对于这样一个难得的机缘,诗人是很珍惜的,所以就“积雨”做为诗题,聊以为记吧!诗的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是描写积雨后的农家生活,虽然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却依然安祥平静,大家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让诗人对田园生活非常满意。次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写辋川积雨后的田园景色,读后觉得犹如在欣赏一幅幽美的田园山水,让人不得不佩服诗人“诗中有画”的特色。诗的第三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把笔触拉回到对自己生活的描述,会有这样的转折,当然与诗人的际遇有关,由于仕途不顺,再加上受到学禅的影响,让他对仕途采取消极态度,因此出现禅定、观槿、茹素的行为,表明退隐的心声。末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更直接地表示他已经放弃追逐名位了,你们﹙指诗人的政治对手﹚为什么还不肯相信呢?说起来这个不肯相信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想不通的问题,明明我都用行动、语言表明已经退出争逐的行列,可是对手们却不肯放手,依然处处紧逼,这是为什么?说穿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不足。

那么为什么会不足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人的生理构造,让人陷入互信不足的境地,人有五官,耳、眼、鼻、口、舌,是人接收信息的主要通道,尤其是眼睛与耳朵更是外来信息最重要的接收站,可惜的是,这么重要的器官却只能看到表面的、有形的物质,听到固定频率的声音,对于抽象的事物如信任、忠诚、喜恶以及内心世界却无法一下子看得透、听得到,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得到证实,所以会采取保留态度或用自己的立场去判断,不会立刻相信。又因为事事要求“有凭有据”,反而让有心机的人有机可乘,制造假象,让你看到、听到你想要或不想要的事证,影响你的判断。如此一来,真真假假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周遭,无法辨识,同时基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深植人心,于是人与人之间不易信任。其次是心性问题,人在这个世界自小就受到私、偏、欺、疑等各种不良行为的感染,不自觉的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性,凡事从自己的角度去衡量,自以为是,于是见不得人好的妒嫉心就来了,在妒嫉心的驱使下,想方设法排斥、打击对手,走上非理性的情绪之争,埋下不能善了的种子,这样的心性下那有互信可言。另外赏罚不公,也是助长互信不足的最大诱因,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团体里贡献最多的人,应该得到最好的报酬。如果团体里的赏罚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长期之后,必然走上结党营私的路子,于是党同伐异,互信不足的问题就会引爆。

翻开历史来看,历朝历代的败亡,几乎都是从赏罚不公、互信不足,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展开的。看似小事一桩,但后果却是非常严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还真有道理。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大家彼此互信呢?有!只要大家奉行宇宙的法则真、善、忍,就可以化解互信不足的危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