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七律(十一)答李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8月1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dá lǐ dān
答李儋

wéi yìng wù
韦应物

qù nián huā lǐ féng jūn bié,jīn rì huā kāi yòu yì nián。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shì shì máng máng nán zì liào,chūn chóu àn àn dú chéng mián。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shēn duō jí bìng sī tián lǐ,yì yǒu liú wáng kuì fèng qián。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wén dào yù lái xiāng wèn xùn,xī lóu wàng yuè jǐ huí yuán。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ㄉㄚˊㄌㄧˇㄉㄢ
答李儋

ㄨㄟˊㄧㄥˋㄨˋ
韦应物

ㄑㄩˋㄋㄧㄢˊㄏㄨㄚ ㄌㄧˇㄈㄥˊㄐㄩㄣ ㄅㄧㄝˊ,
去年花里逢君别,
ㄐㄧㄣ ㄖˋㄏㄨㄚ ㄎㄞ ㄧㄡˋㄧˋㄋㄧㄢˊ。
今日花开又一年。
ㄕˋㄕˋㄇㄤˊㄇㄤˊㄋㄢˊㄗˋㄌㄧㄠˋ,
世事茫茫难自料,
ㄔㄨㄣ ㄔㄡˊㄢˋㄢˋㄉㄨˊㄔㄥˊㄇㄧㄢˊ。
春愁黯黯独成眠。
ㄕㄣ ㄉㄨㄛ ㄐㄧˊㄅㄧㄥˋㄙ ㄊㄧㄢˊㄌㄧˇ,
身多疾病思田里,
ㄧˋㄧㄡˇㄌㄧㄡˊㄨㄤˊㄎㄨㄟˋㄈㄥˋㄑㄧㄢˊ。
邑有流亡愧俸钱。
ㄨㄣˊㄉㄠˋㄩˋㄌㄞˊㄒㄧㄤ ㄨㄣˋㄒㄩㄣˋ,
闻道欲来相问讯,
ㄒㄧ ㄌㄡˊㄨㄤˋㄩㄝˋㄐㄧˇㄏㄨㄟˊㄩㄢˊ。
西楼望月几回圆。
  
【作者】

韦应物,唐长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生于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于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左右,享年约九十多岁。他是唐朝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有名的诗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少年的时候曾经以三卫郎的身份侍候过唐玄宗。担任过江州、苏州刺史,因之人称“韦江州”或“韦苏州”。他的诗以写山水田园最为人称道,和陶潜相近,世人并称“陶韦”,著有《韦江州集》十卷收录在《全唐诗》中。

【注释】

(1)李儋:李儋,字符锡,韦应物的好友,常有诗文相互应答。
(2)茫茫:模糊不清,此指世事的复杂迷茫。
(3)黯黯:心神暗淡,情绪低落的样子。
(4)田里:故园、乡里,此指归田隐居。
(5)邑:城市。古时地方区域,大者为都,小者为邑。此处指滁州。
(6)流亡:四处逃亡,流离失所。
(7)愧:惭愧。
(8)俸钱:官员的薪资。
(9)问讯:问候。
(10)西楼:西边楼阁,此指苏州观风楼,唐时称西楼。

【语译】

去年在春花里与你分别,今天春花盛开又过了一年。人世间的事迷茫多变,难以预料,满怀春愁的我,黯然神伤的独自入睡。因为身体多病,更想辞官退隐田园,但是任职的地方还有流离失所的百姓,我真是愧对国家俸禄啊!听说你要来看望我,我到西楼上天天盼望你的到来,不知看过几次月圆了。

【诗中有话】

这首是韦应物写给好友李儋的赠答诗,当时李儋任殿中侍御史,在京城长安与诗人分别后,韦应物出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期间李儋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诗人寄赠此诗以答李儋。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春,韦应物调任滁州刺史,同年十月,长安发生兵变,德宗逃往奉天(今属陕西),朱泚称帝,兴元元年(784年)五月才收复京城长安。就任这一年中,韦应物亲身接触到百姓生活的困苦,加上国家衰弱、朝政紊乱,深感忧虑。派人北上打探消息,也还没回报,感到世局一片迷茫,难以预测,虽处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却是满怀愁绪的孤单成眠。身体多病而想辞官归隐,无奈地方还有流亡的百姓需要照顾,所以進退两难。诗中“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备受赞扬,北宋范仲淹赞叹此为“仁者之言”,南宋朱熹盛赞“贤矣”,视为圣贤所言,可见后世对他思想品格的推崇。

韦应物少年时任三卫郎,为唐玄宗的近侍,仗着皇帝恩宠而横行霸道。十九岁时安史之乱爆发,六年后玄宗去世,失去依靠的他开始感到生活的艰难。四十二岁因病辞官,住到“善福精舍”,四年后才出任滁州刺史。生活中的大起大落,加上身体多病,退官归隐的念头越来强烈,也使他逐渐走入了修炼之路,开始学习道家的清净无为,淡泊名利。从他的诗作可知,他终于了解人世间的众多牵绊都起因于对“情”的执着,虽然太晚悟到这点,但他依从道家的法理修炼,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寂静,清净自在的了结这虚浮的人生。(注1)

因为“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责任感,还不能辞官,但修炼后他还有另一番见解。只要不被当官的执着心所牵累,身处喧闹之地,道心依旧幽然清净。(注2)有时山中僧人来访,眼前正堆满了公文。两人来处看似不同,其实喧闹或清静的环境都可成为禅境。(注3)当“情”放空了,自然心生淡泊,无所追求,心境转为寂静,尘俗妄念自然也消失了。人世的经历难道不是修道的好机会吗?所以不必厌弃过程中走过的痕迹。(注4)

修炼不容易,不脱离世俗的修炼更是艰难,但越复杂的环境,越能考验一个修炼人的道心是否坚定。韦应物常以神仙故事或修炼故事激励自己精進不停,在诗中他曾提到三兄弟的修炼故事。从前有三个兄弟在深山茅屋中读仙经修炼,仙人变成白鹿考验他们,两个弟弟和白鹿玩了起来,哥哥不为所动,心神专一的继续诵读,终于修炼成神仙,可怜那两个弟弟仰天痛哭,差之毫厘,却失去千万年的机缘。(注5)

韦应物从少年的放荡不羁,到修行后的改过向善,成为有仁德的人,继而精進不懈,终于名列仙班。(注6)当初“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执着,也只是修炼过程中还没放下的朋友之情了。

注1:缘情生众累,晚悟依道流。诸境一已寂,了将身世浮。(《答崔主簿问兼简温上人》)
注2: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答畅参军》)
注3: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赠琮公》)
注4: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同元锡题琅琊寺》)
注5:古来三人皆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可怜二弟仰天哭,一失毫厘千万年。(《学仙》)
注6:名虽列仙爵,心已遣尘机。(《和吴舍人早春归沐西亭言志》)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