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王武子反讽晋武帝 (历史故事)



【正见网2008年07月15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武帝(1)语和峤(2)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3),然后爵之。”峤曰:“武子隽爽(4),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否?”武子曰:““尺布斗粟(5) ”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注释】

(1) 武帝:即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之子。司马昭死,嗣为晋王,后篡魏称帝,国号晋,以洛阳为首都,在位二十六年。
(2) 和峤(音较):字长舆,晋汝南西平(今河南省西平县西)人。惠帝时拜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
(3) 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晋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县)人。少有逸才,善清言。官至太仆。
(4) 隽爽:俊逸豪爽。
(5) 尺布斗粟:汉文帝弟淮南厉王刘长因谋反事败,被徙蜀郡,在路上不食而死。民间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兼容”,意思是,兄弟如果能兼容,则一尺布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可舂而共食。后人以“尺布斗粟”,比喻兄弟因利害冲突而不兼容的情形。

【语译参考】

晋武帝对和峤说:“我想先痛骂王济,然后才封他爵位。”和峤说:“王济个性俊逸豪爽,恐怕不易让他屈服。”武帝就召来王济,先责备他,然后问他:“你知道愧疚吗?”王济说:“当年汉文帝与其弟不兼容,民间有“尺布斗粟”的歌谣,我也常为陛下感到羞耻。别人能使疏远的人亲近,我却不能劝使亲人亲密,针对这一点我感到愧对陛下。”

【研析】

公元二六五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武帝,建立西晋。王济娶晋武帝女儿常山公主为妻。武帝即位后,想让其弟司马攸出居于齐,王济多次陈请武帝不可,甚至还请常山公主劝谏,因而惹怒了武帝。

本则故事,就是武帝为此特别召见王济,训了他一顿,并问他,知道愧疚吗?但王济答得很妙,反而以“尺布斗粟”讽刺歌谣,反讽武帝容不下自己的兄弟。事实上,应该感到羞愧的是武帝。

【延伸思考】

1、所谓忠言逆耳,虽然王济经过多次的劝谏,但武帝仍不采纳他的意见,而一意孤行;但王济仍不放弃,再一次利用武帝教训他的机会,反讽武帝。对于王济这项作为,你有何看法?
2、如果你是单位主管,团队中有如王济勇于提出意见的成员,你会采取什么作法?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 1996年)
2、《图说中国历史》(京中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