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忠臣以国事为重(数文)

陆文农


【正见网2019年06月03日】

一、燕昭王招贤揽才,中兴国家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

燕昭王,名职,纪元前311---前279年在位。即位后改革政治,招揽人才,于纪元前284年大破齐国,是为燕国最强盛的时期。
    
燕昭王把被齐国搞得残破不堪的燕国,收服后,即位,自身十分谦恭,出手十分大方,用来招揽贤才,想报齐败燕国之仇。因此,燕昭王亲自去求教郭隗(读委)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而袭击并打败了我国。我知道:燕国现在国力弱小,军事力量单薄,不能够报仇雪恨。可如果能招募贤才,与我一同治国,来给先王报仇雪恨,是完全可能的。这是我的夙愿!请问:如何才能给燕国报仇呢?”
    
郭隗先生回答说:“称帝之君,与他的老师相处,是称王之君;与他的朋友相处,是称霸之君;与他的大臣相处,是亡国之君;与他的仆役相处,能不顾自己的身份,而放下架子去服侍人,则是招来强己百倍的人;先人而做,后人而息,先发问、后思考,则是招来胜己十倍的人;别人干什么你干什么,则会吸引与你本领差不多的人前来;扶着桌子、拄着拐杖,对别人颐指气使,则本领不如你的人就会前来;如果跳跃抨击,粗暴地呵斥,则奴隶之辈就会前来。这是古人服侍有道、招致贤士的方法。大王果真能够广选国中贤士,而去他们的门下谒见,天下听说您礼贤下士,各国贤士必定会慕名而至。”
    
燕昭王说:“那么,我先去谒见谁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买了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的内官,对国君说:‘请大王您派我去。’国王答应了他。三个月后,内官买到了千里马,但那匹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金只买了一个马头,并向国君交差。国君大怒,说:‘我要的是活马,哪里让你花五百金买了匹死马头回来?’内官解释说:‘一匹死马况且花五百金买了回来,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从此一定以为大王爱好千里马,千里马不久就会到来!”

于是过了不到一年,千里马就来了三匹。现在大王您诚心诚意地招揽人才,请您先从我郭隗开始吧。人们看见我郭隗这种没有本领的人,尚且被任用,何况比我更贤能的人呢?哪里会因为距离远而不来呢?”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筑宫室,并且拜他为师。此后,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士人们争着来到燕国。

燕昭王做到了追悼死者,慰问生者;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精神抖擞,而不畏惧作战。于是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共同起兵伐齐。齐军大败。齐闵王出逃在外。燕军单独追赶齐国的败军,进入齐都临淄,尽掠齐国的宝物,焚烧齐国的宫室宗庙。齐国只有即墨与莒两座城池,没有被攻破。
   
二、贤臣辞官,去做平民

《战国策•赵策一》记载:

贤臣张孟谈,在巩固了赵氏宗族的地位以后,便开始扩充赵国的疆土,发奋跻身于五霸之列,在极力推崇赵筒子的同时,将赵简子的遗教,传授给赵襄子。因此对赵襄子说:“从前,您的父亲,君临赵国时,留下几句话说:‘五霸能称雄的原因,就在于使君主能够控制臣下,而不让臣下操纵君主。所以地位高贵、位居列侯的,就不能做宰相;有将军职位的人,就不能做近大夫。’现在我的名声很大,地位很高,权势显赫,而众人慑服,我情愿丢弃功名,去掉权势,去做平民百姓。好让您大权在握,发号施令,勤于政事。”

赵襄子感到不解,问:“为什么呢?我听说辅佐君主的人,名声显赫,功劳大的人,地位崇高,治理国家的人,权力很大,只要自己讲求信义,且忠诚不二,众人就会佩服。这是先代贤王们使国家安定,使社稷稳固的主要原因啊!你为什么要丢弃功名,去掉权势,去做平民百姓呢?”

张孟谈回答说:“您所说的,是取得成功的美好经验。我所讲的,是保持国家权柄的道理。我考察前辈历代的史实,天下的标准是相同的,臣子与君主,权势不相上下,能有美好结果的,还不曾有过。不忘历史经验,是我们现在的老师。君主您如果不考虑我的意见,我也实在没办法。”张孟谈面容悲伤地、带着诀别的表情。

赵襄子同意让他(张孟谈)离开了,他在家躺了三日,派人对赵襄子说:“晋阳的政事,做臣子的不执行、不处理,该怎么办?”赵襄子说:“应该处死。”张孟谈又说:“那我为国效力,使社稷安定,不逃避死亡的威胁,以表明我的忠诚。我下决心要弃官而去,您还是让我走吧!”

赵襄子说:“那就随你的便吧!”允许他告老还乡。于是张孟谈放弃了功名,保住了自己的名望,交还了封地,回乡耕田去了。

张孟谈是贤臣,他的行为,促进了明主(赵襄子)的勤劳善政。

附言:笔者初看此史料,怀疑是否真有其人。便查阅----

【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张孟谈】  

“张孟谈,春秋晋赵氏家臣。亦作张谈。前468年,知伯率韩、魏之师,攻打赵国,围晋阳三年。他密见韩、魏之君,使反攻知伯,赵氏得以反败为胜。即固赵氏,他便抛弃功名权势,亲耕于负亲之丘。后三年,韩、魏、齐、燕等同谋伐赵,他再次出山。为赵大夫。并令其妻及三子,分别出使楚、韩、魏、齐等国。使诸国敬畏赵。不再谋赵。”

笔者阅毕,大为钦赞:“中华伟大,确有斯人!”
   
三、说客谏言:“宠幸小人,国家必乱”

《战国策•赵策四》记载:
    
有一位说客,拜见赵王说:“我听说您将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赵王说:“有。”

客人问:“为什么现在还不派人去买呢?”
赵王说:“还没有选定能相马的人。”

客人说:“您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
赵王说:“建信君要处理国事,况且他又不是相马的行家。”

客人说:“您为什么不派纪姬去呢?”
赵王说:“纪姬是个妇道人家,不懂得相马。”

客人说:“买回良马,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
赵王说:“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
客人又问:“买到劣马,对国家有什么害处呢?”
赵王说:“对国家没有什么害处。”

客人说:“既然如此,买回良马与劣马,对国家都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可您买马为什么还必须选定会相马的行家呢?如今若治理天下的措施出了问题,国家便会成为废墟,社稷就会毁于一旦,可大王却不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行家;却给了建信君,这是为什么呢?”

赵王沉默了一会儿,没有立刻回答。
客人又说:“郭燕之法有所谓的柔痈之法,大王知道吗?”赵王说:“我没听说过。”

客人说:“所谓柔痈之法,就是您宠幸身边亲近的人,还有您的夫人及受到您专宠的美女,这些人都会乘您酒醉不清醒时,向您索要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在宫廷内,获得专宠,必然会在外面枉法。所以,日月放光辉于外,它们的毛病却隐藏在内。您小心地防备着自己所憎恶的人,可祸患却往往出现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这段话是金玉良言!)

四、曹操识贤用贤

《资治通鉴》卷62记载:

起初,郭嘉去拜见袁绍,袁绍对他十分礼敬。郭嘉住了十几天,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有智之士,要审慎地选择主人,才能保全自己,并建立功业。袁绍只想仿效周公姬旦,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事务繁杂,却缺少重点;喜欢谋略,但却优柔寡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大难,建立霸王之业,太困难了。我将另投明主,你们为何不离去呢?”

辛评、郭图二人说:“袁氏家族,对天下有恩德,人们多来归附,而且现在他的势力最强,还要去投奔谁呢?”

郭嘉知道他们执迷不悟,便不再说什么。于是自己离去,投奔曹操,曹操召见郭嘉,与他谈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我成就大业的,一定就是这个人!”

郭嘉出来后,也高兴地说:“这真是我的主人啊!”

曹操上表推荐郭嘉,为司空祭酒。    

曹操的宾客,在许都境内,屡次犯法,满宠逮捕了这几个犯法的宾客,进行审讯。曹洪写信向满宠求情,满宠不理。曹洪又去报告了曹操,于是,曹操召见许都的主要官员,共同讨论。满宠知道曹操将要叫他释放宾客,便迅速将宾客处死。

曹操得知,高兴的说:“满宠知理重法,是个认真负责的官员,难道不应该这样做吗?”

曹操识贤、用贤,就是这样。   

五、忠臣遇害以国事为重…感人至深

《资治通鉴》卷42记载:

公孙述任命王元为将军,命令他和领军环安,在河池御敌。六月,来歙和盖延等人,进攻王元、环安,将他们打得大败。于是攻克下辨地区,乘胜前进。蜀人非常恐惧,派刺客行刺来歙,来歙遇刺,尚未死,派人紧急召来盖延。

盖延看到来歙受重伤,伏地悲哭,无法抬头仰视。来歙斥责盖延说:“你为何敢这个样子?现在我被刺客刺中,无法报效国家,所以把你叫来,要把军中大事,托付给你,你反而像小孩子那样哭涕!刀虽然还在我身上,难道我就不能用它杀了你吗?”

盖延勉强收住眼泪,起身接受嘱托。来歙亲手给刘秀书写奏章,说:“我夜深人静后,不知被何人刺中了要害。我不敢痛惜自己,深恨未能尽到职责,使朝廷蒙羞。治国以能任用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正直刚强,可以重用,希望陛下裁决明察。另外我的兄弟不贤,最终恐怕会犯罪,请陛下哀怜他们,时常给以教诲监督。”写完,扔掉笔,拔出刺在身上的凶器,气绝身亡。

刘秀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一边看奏章,一边落泪。任命扬武将军马成,代理中郎将,接替来歙。来歙的灵车运回洛阳。刘秀乘车,身着丧服,亲自为来歙吊丧、送葬。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