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马能听命,帮县令破案(数文)

吉光羽


【正见网2014年12月01日】

一、一起奸杀案

陆云,字士龙,吴郡人。出任浚仪县令。他办案不逼供信,不虐待、不拷打嫌疑人。而擅长用智慧分析,解开疑团。

县中有人被杀,不知谁是凶手。

陆云了解案惰后,只把被杀者的妻子,找来,而未加审问。过了十几天后,放出风声说:“将于某日,无罪释放某人。”然后,将其放出,但却秘密派人,随后监视,说:“她离此不出十里,必有一男子,等候着她,并与她说话。你就把那男子捉来。”

这个女人走出不到十里,果然有一男子在等她。于是捉来审问,那个男子,如实招认了与这个女子通奸,一起杀害其丈夫的过程。并说听到这女子从县府中出来,自己不敢在附近与她联系、说话,所以相约在远处等候。

陆云为官,清廉勤政。一县人都称赞陆云为神明。

(事据《晋书•陆云传》)

二、马能听命,帮县令破案

江梦孙,为南唐时的天长县令。百姓中,有两家为争马而诉讼,前任县令在很长时间内,把马拴来,放置于官府中的马厩。却无法判决。

江梦孙到此县衙上任后,抚慰那马,并对马说:“对不起你,让你受委屈了!本县令我现在决定:把你解除关押,让你自己回到你的主人家中。请你径直回去,不可在外贪食,以免耽误时日,让你的主人惦念!”那马听县命说完后,点点头,似乎是听明白了!

县令派人把马放在郊野,却在隐蔽处观望:看那马走向何处?

马通人性!果然那马自己主动、及时地回到主人家中,帮县令将此案顺利了结。

(事据《类书纂要》)

三、毁人如毁己

秦、楚两国的关系恶化后,楚国的左尹(官职名)卻恶(人名)逃到了秦国,大说楚国的坏话,秦王听了很高兴,想任命左尹卻恶为秦国的大夫。

陈轸对秦王说:“我家乡有个离婚的妇女,又嫁了个丈夫,整天在后夫面前,说前夫的坏话,还一派洋洋得意的样子。后来后夫也不喜欢她了,她又嫁给城南的一个外地人,又象先前一样,讲第二个丈夫的坏话。这个外地人,便把这些话告诉了她的第二个丈夫。第二个丈夫笑笑说:‘他跟你讲的这些话,就是她原来在我面前讲她第一个丈夫的坏话。’现在,左尹郤恶从楚国逃来,极力说楚国的坏话。如果有朝一日,他又得罪了大王,而逃到别的国家,他就会用同样的坏话,来败坏大王你呀!”

秦王听了陈轸这些话后,便决定不任用郤恶。

(事据《通鉴纪事本末》)

四、王化基冷待、砥砺人才

北宋人鞠咏,他之所以能考中进士,完全是拜王化基为师学习的结果。在王化基做杭州知州时,鞠咏登第,脱去布衣,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并兼任杭州仁和县知县。

在赴任前,鞠咏先写了一封信和自作的诗文,一起寄给王化基,信中感谢王公过去对自己的奖掖,还说现在又要在王公手下为官,能够经常以诗文往来,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王化基没有回信,冷待他。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待他礼节很平常,考察督促鞠咏的政事,倒是非常严格。

鞠咏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希望得到王化基的照看,而是专心治理县事。后来,王化基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首先向朝廷推荐了鞠咏。

有人问他:“为什么前后对待鞠咏的态度不一样?”王化基回答说:“鞠咏本有才干,不怕被埋没。我所为他担心的,是他的为人气盛而且骄傲。所以我才压制一下他这种情绪,以为砥砺,使他的品行更高。”

鞠咏听到这些话,感激涕零,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的良师益友。

(事据《宋史》)

五、留涅以励军兵

狄青在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十几年间,不断被提升。可是他脸上,在当士兵时,被刺“涅”(一种侮辱性的刑罚记号,即在脸部刺字、染黑以为标志)还在。宋仁宗曾下令让他用药物,把黑色刺字标志去掉。狄青指着脸,对仁宗说:“陛下以功劳为标准,提拔了我,而不问门第高低。我所以能有今天,正是由于这脸上的黑色刺字标记,所激励的结果。我请求陛下同意我,留下它,在军中为士兵们树个榜样。”

此后,狄青以彰化军节度使兼知延州,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始终留着这个记号。

(事据《宋史》)

六、司马光勇于认错

司马光在并州做官,并州邻近强大的西夏国,双方战争不断。一次,司马光的上司庞籍,派他挑选一些军官和士兵,秘密渡过黄河,修建两座堡垒。司马光本是一个学者,对打仗的事不太娴熟。他选派的军官郭恩,有勇无谋,根本没有周密的计划,更没派人对西夏的动静,进行侦察。结果这一千人,全部战死。

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汴京,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可都把过错归给庞籍,说此次战败,全是因为庞籍指挥失当,错用郭恩,应该处罚他。朝廷也认为庞籍严重失职,就下令免去了他的职务。

司马光得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很不安:这次失败,责任在我,而不在庞籍。怎么能让他代我受罚呢?于是,他一连几次上书朝廷,说:“因为我不懂打仗的要领,用人又缺乏考虑,结果战争失败了。不但让皇上担心,还使庞籍受罚,这是我的错。请求皇上,免除对庞籍的处罚。要罚就罚我吧!”

(事据《宋史》)

七、刘公伟量

北宋刘沆,在担任丞相期间,他家庭中,有人偷漏拖欠官税数十万。

刘沆并不知情。当地几任官员,听说有刘沆这个后台,就都不敢过问此事了。

程珦任庐陵县尉,主管税收,便把刘沆的族人,捉拿捆绑归案,责令交足了官税后,才算了事。

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刘沆,刘沆说:“不按规定交纳税金,是我们家族人的过错,父母官怎么能徇私枉法呢?程珦做得对!”便写信给程珦,表示谢意。

后来程珦,被罢免官职,来到京城。刘沆特地请他来家做客,盛情款待。

程珦离开刘府后,逢人便说:“刘沆宰相肚里能行船,不是他人所能做到的。这才是真正的宰相啊!”

(事据《宋史》)

八、班固转祸为福

纪元57年,雄心勃勃的班固,在自己家里开始写《汉书》了。

五年后,夏日的一天,班固正在写作。突然窗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扶风县的兵丁,已经闯到他的面前。不等班固说话,就把他抓起来,又搜出他写的《汉书》稿本。两天以后,班固被押送到长安(现在的西安)的监狱里。

原来,东汉朝廷,正集中一些专家,在编写国史。班固私自撰写《汉书》(其实是续写其父所著《史记后传》后来才定名为《汉书》)的消息,传出以后,有人就向汉明帝上书,告发班固私改国史。汉明帝为了追查这件事,就下令逮捕了班固。

汉明帝把班固的书稿,拿来亲自审阅。他发现班固的稿子,主要是宣传西汉王朝的威德,这对以西汉后继者自居的东汉王朝来说,非常有利:而且,汉明帝发现班固的学识,十分渊博,文笔很好,是难得的撰写历史的人材。他想:朝廷正在组织人力撰修国史。班固不就是合适的人选吗?于是,汉明帝很快下诏释放班固,并且任命他做了兰台令史。

兰台是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又是最高的学术机构,拥有大量藏书。据说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时候,带去的图书就有两千多车。现在班固做了兰令史,一方面可以看到许多的资料,一方面又可以和当时的著名学者,互相讨论,为他完成《汉书》的编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班固转祸为福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真理会归属于认真追求他的人。

(事据《通鉴纪事本末》)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