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审判(第五章):效应放大论(第九节)

小岩


【正见网2013年09月01日】

第五章 :思想巅峰的起点阶段——开启人类“后天文明”的“天子时代”

第九节 效应放大论

一、从合一论说起

我们讲,东方思想属于一种“合一论”,西方文明则属于是“二分法”逻辑。东方“合一论”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天人合一”论。当然还有阳明学后来提出来的所谓“知行合一”论,还有“心物合一”论等等。如果细说起来,其实“知行合一”与“天人合一”所反映的事物并不是同一个级别的道理。

那么还是让我们从最经典的“天人合一”的东方思想说起。所谓的“天人合一”其本意是“人”向“天”靠拢,并不是当今中国大陆的那种“伪国学”口中的那种让“天”围着“人”转,比如当今“环保主义”者们所谓的为了人类幸福而“保护自然”。其实所谓的“环保主义”最终还是以“人”为中心,是让“自然”向“人类”靠拢,让“环境”持久的为人类服务。

然而“天人合一”的“天”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现在人类所认识的那个“自然”或者所谓的“环境”。用中国民间的俗语讲,“天人合一”的“天”那就是“老天爷”。而“老天爷”的“老”那就是比我们人类的存在、比人类所认知的宇宙要更加漫长的意思,所以才可以称得起为“老”。那么“老天爷”所谓的“爷”不仅具有“老”的意思,而且还有层级在儿孙们之上的意思。其实“老天爷”与“天子时代”的特征也有关,其实“天子”那就是是“老天爷”的下一代,而“天子”君王之下的普罗大众那就是更下的一个级别了。所以“老天爷”这个话语中含有东方的层级思维。这种层级思维可不是什么斗争理论中那种“阶级”的意思,而是认知高层宇宙、通“天理”的一种层级认知方法,区别于西方的那种水平认知思维而已。

“天人合一”是“人理”向“天理”靠拢,实际上反映的也就是东方文明所肩负的一种历史使命。东方文明在人类文明使命上实际上就是负责“上接于天”的职责。因为只有保持与“天”的接触,“上天”思想的种子才有可能播撒到人间,同时必须有正性思想的加持,人类最终才有能够返回到高层的宇宙空间。由上而下走,然后再由下而上、由地回天,这就是东方文明的历史使命,负责垂直方面的“天人沟通”。

中国上古时代有一个关于不周山的传说。其实就是关于东方文明负责“上接于天”使命的一种体现。那个时代属于盘古天地初开之时,天地相距尚不远,一些人往往还可以通过攀爬不周山的方式,就可以由“地”上得了“天”。当然这个“天”还属于一个小层次意义上的“天”。

东方文明“上接于天”,相对而言,西方文明的使命则是“下落为地”。这是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使命与分工。我们讲,东西方文明的特征与差别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清的。尽管我们在前面第四章中使用了一章整整十五万多字的篇幅给大家进行相关的讨论,然而还是无法避免挂一漏万的出现,所以我们在下篇四章的论述中还必须不断的补充和加深对于东西方文明特征的论述。

东方文明“上接于天”,西方文明“下落为地”,所以西方文明更关注人类“落地”之后如何能够在“地上”待下来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落地”?我们以前给大家讲过,因为人类在“天上”犯了错所以才落入人间。这就是西方“人性恶”的“原罪说”。

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上天”呢?因为“天上”才是人类原本的家园,也因为人类还有“神性”在、还“善根”在,还可以被培养与教化。其实也是因为神佛慈悲于人,还没有把人类忘记。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那都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我们这里只讲人类可以理解的部分,也就是“人性善”的原因。也就是因为还有“人性善”,所以才能够“回天”,才需要一种东方式的“教化论”。

其实无论是东方的“人性善”还是西方的“人性恶”,都与各自在人类文明中的分工以及东西方文明各自所肩负的使命有关。

另外,西方文明属于一种受“地理”局限的有限认知,然而东方文明相对西方文明而言则属于一种“通天”的无限认知,其实认知的“有限”与“无限”,这与东方文明“上接于天”以及西方文明“下落为地”的使命分工也都有关系。

东方文明“上接于天”,“接天”、“通天”,承接“上天”神佛的智慧,当然认知能力就是无限的,因为借助了“天”的力量,借助了神佛的力量,能力当然就是无限的了。中国有“得道多助”的这个说法。大多数人认为这里的“道”是“人理”层面“道德”的意思。其实“道”与“德”也是不同的。就象本人以前在其它文章中给大家论述过的。“精神”的“精”与“神”其实也是不同的一样。实际上“德”属于“人理”的层面,而“道”那是属于一种“天理”的层面。其实“道德”这两个字本身就具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意义,既有“天理”又有“人理”。

然而西方文明则属于“下落为地”,那么“落地”就必然是有限的,“地理”本身就有一种局地为限的属性,所谓“画地为牢”嘛。因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有限资源就可以适用于管控人类文明最后的发展进程。唯有限,方可控。

落地,有限,地之理也。因为落地,西方文明就必然走向一种实体文明、物质文明、固化文明。西方文明必然擅长《外壳》、《外象》的使用。《外壳》也就是一个结构体之中的“地”。“地”就对应于《外壳》。

那么还是让我们回到东方文明的使命。因为东方文明“上接于天”的使命,也就决定了东方思想“天人合一”的特征,也决定了东方思想“人本主义”本质。我们讲过“后天八卦”、“天子文明”的本质就是“人伦之理”、“人位之理”、“人本主义”。因为可“通天”者,人也。“人理”可以通“天理”。“地理”则不可以直接“沟通”于“天理”。这是由“天地人”三才结构所决定的。“人”属于一个中间“通道”。

二、注入能量的机制

下面就让我们讲一讲关于“天人相通”的另外一个意义,也就是我们在《思想巅峰论》、《外部动力论》、《思想来源论》、《天门开启论》与《外用溢出论》中反复给大家提到的,从宇宙高层空间向人类文明结构体的《内核》“注入”能量、“注入”思想种子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能量注入论》。“天人合一”、“天人相通”除了具有“上接于天”的意义以外,那就是还具有宇宙高层能量向人类文明结构“注入”的意义。

而且我们已经给大家讲过,在结构体形成之初,只有精神“质性”的《内核》具有真正的意义,结构体的《内机》、机制或制度并没有成熟,结构体的《外壳》还没有稳定、固化,所以高层能量就只能“注入”到结构体“质性”的《内核》上。因此给人类文明结构体“注入”必要的“启动能量”就是“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另外一重意义。

讲到这里,我们顺便再给大家提一下关于汉字的意义。其实汉字与目前世界上所流行的字母语言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字母语言”的意义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具有一种人类水平存在维度上沟通的意义。然而除了人与人之间水平层次沟通的意义之外,“汉字”还具有一种人与神之间上下垂向方向“沟通”的意义。这种“人神沟通”的意义那是任何其它文字所不具备的。因此所谓的“简化字”那一定是罪无可恕的,因为“简化字”切断了东方文明被使命所赋予的“人神相通”的关联,也就是斩断了中华文明的根。

接下来我们这里再用“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给大家说一说关于结构体“注入”能量的意义。耗散结构产生的时候,外部能量“注入”并不立即引起内部结构的改变,首先引起的只是内部组织的一种能量波动。也就是结构体能量输入输出关系并不是线性对应的。然而内部波动逐渐的会被非线性的放大,最后达到一种临界的状态,叫做“相变”,于是一个新的结构体就从旧有结构体或者叫做旧系统、旧秩序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独立运行的自我,走上一种独立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进入了所谓的“自组织”机制。这种独立道路与旧系统道路的分离点,叫做“分叉”。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一系列主要概念的意义,外部能量、波动、非线性、放大、相变、分叉、自组织等等。

“耗散结构理论”关于结构体形成机制的观点,本人愿意使用结构体启动论的说法来解释,这其中最能够引起本人注意的其实就是引起波动相变的那个非线性的“放大作用”。这个“放大作用”也就是“放大效应”其实是任何一种结构体在形成阶段、或者启动阶段所必须的。其实内部“质性”还是由那个外部“注入”能量的属性所决定的,只不过在表面上看,并不直接发生关系。这也是江本胜博士“水结晶实验”所揭示的那种“善的能量”的意义。其实也就是说,只有“善的能量”才真正具有“放大效应”,才能够启动一个结构体的形成。

三、放大效应

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谈一谈关于促成结构体形成的那个“放大效应”。当然我们必须结合人类文明的形成一起讲,特别是结合东方文明的特征来讨论这个“放大效应”。

大家知道,东方人特别推崇一种“大的机制”。东方人“非大不安”,要家大业大,心大国大,一直怀有泱泱大国之心,不能够以普通之心居于世界民族之林之中。

离开了这个“大”,好象中国人都没法活了。如果不能够真的“做大”,那么“假大空”都行,纸老虎都行。在东方人的头脑之中,似乎“大”就等于是“好”。“大”已经成为中国人骨子里无法改变的观念。其实内在的原因就是因为,东方文明“先天”就具有的一种“放大效应”。“大”是由东方文明“上接于天”、“人神相通”的文明使命所决定的,也就是由“天”的属性所决定的,也就是由于“上天”能量“注入”的机制所决定的。

大家已经知道,西方“实证科学”擅长于小、擅长发现小尺度方面的规律。然而东方文明所擅长的却是大尺度的事物。东方文明在大的方面不会迷失方向。这是我们所指的“大”的正向意义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关于东西方文明的其它区别。大家知道,《西学》所擅长的是事物的《外象》。《西学》不入事物的《内机》。《内机》对于《西学》而言,一直属于一种“黑箱原理”,根本就没有办法看到,也没有办法真正的进入到事物的内部。然而《东学》则属于《内学》,使用一种不破坏事物完整性而进入事物内部的方法。这都是大家能够知道的。

《西学》关注小,《东学》擅长大,而且《东学》可以进入事物的内部,因此《东学》必须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大”。这一点,关于“内大”与“外大”,以及“内大”与“外大”的关系,大家可能都是头一次听说。中国人经常讲的“有容乃大”其实就是一种“内大”的意义。中国传统思想原本讲的属于一种“内大”,但是随着动力点在结构体演变过程在“由内及外”的“向外”发展,中国人的思想也就从一种“内大”演化成了一种“外大”。然而无论如何,“内大”还是“外大”,中国人就是喜欢“大”,就是喜欢做“老大”。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要想进入到真正的“宏观”宇宙,其实恰恰需要能够进入事物微观的本领。也就是,真正的宏观世界其实是由比人类分子世界更微观的粒子所组成的。因此高于人类世界的存在的能量级别更高。那么由高能粒子“注入”带给人类的能量当然也就非常大、级别会非常高,就可以轻松的制约常人的思想。也就是说,“注入”人类思想的种子,在粒子能量级别上属于高能粒子,能量级别远远高于人类空间的分子组成。其实这里还隐含着另外一个原理,那就是,人的思想其实是由高于人类分子世界的原子所组成的,也因此高于人类层次宇宙能量也就能够“注入”人类文明结构体《内核》的部分、“注入”思想的部分。

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教授关于宇宙万物能级的那些发现其实就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善良精神理念的能级如关爱(数值500)、包容(数值350)、平和(数值600)就远远高于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的欲望与贪婪(数值125)。

其实这里反映的就是一种能量级别的问题,也就是高层存在的能量级别高于低层存在的能量级别的问题,实际上这也就是一种层级之间“质性”差异的法则。我们以前给大家讲过,如果我们非得要把“质性”差别换算成为一种“量性”表示的话,那至少是一种10倍的换算关系。这还是人类空间的小层级能量关系而已。比如地震的级别与地震破坏烈度的关系一般就是10倍关系,地震每提高一级,破坏度就增加10倍。其实数学上的Log也是这个意义,把10倍关系缩小在一种线性尺度里考虑。

其实10倍关系只是一种非常小的层次之间的能量级别的比例关系。比如我们之前给大家提到的左脑与右脑的容量,两者之间相差万倍。这是现代科学已经发现的。其实这个万倍才能够略微的反映出“天”与“地”的能量级别差别。与之相似的那就是大卫·霍金斯教授所发现的,一个释迦摩尼那样圣人的能级数值是1000,相当于12个能级数值为700的人,而一个能级700的人却相当于7000万个普通人的能量级别,按照霍金斯教授的方法换算过来,那么释迦摩尼佛的能级就相当于8亿4000万个普通人的能量之和。这还是霍金斯教授按照西方文明的思想方法想出来的。

那么关于能量级别,其实我们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还得继续。我们人类生存在于一个分子空间、分子世界。比人类空间真正高一层的空间,我们姑且不计算其间的各种小层次,其实那就是原子空间。那么原子空间与人类分子空间的能量级别之间到底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应该知道原子弹吧。美国投向日本的那一颗原子弹,装填了60千克的核原料,爆炸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分子炸药的威力。能量级别的倍数换算过来相当于33万倍。如果以人类文明实际爆炸过的5000万吨TNT当量的规模威力来计算,那么原子武器与分子武器的能量差别大约可以达到8亿3000多万倍。这个数字好象与我们刚刚提到的释迦摩尼佛与普通人的能量倍数的差异基本相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认为释迦摩尼佛就是来自原子宇宙的智者呢?!

其实关于“核能”的这个“核”字是非常有意义的。“核武器”的“核”与结构体《内核》的“核”不就是同一个“核”吗?如果高层宇宙的能量“注入”到人类文明思想的《内核》之中的话,通过思想种子的播撒而“注入”。而“注入”人类文明《内核》的能量级别比人类文明分子世界的能量级别高出十倍、百倍、千倍、万倍甚至亿倍,那么如果能够把《核》的能量开发出来,那么对于人类文明而言一定就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放大效应”。因为东方文明的责任在于人类文明的《内核》,使命是“上接于天”的,所以东方文明就承接了这种“放大效应”。也就是说,东方文明的“放大效应”是其所肩负的文明使命所决定的,是一种“先天”赋予的能力,那是东方人无法抹去的思想,无论是否意识到。

广义的“放大效应”还有另外的意义,我们刚刚讲过,“宏观”宇宙恰恰是由更“微观”的粒子所构成的。要想看到“微观”、看到事物真正的《内机》,没有“放大效应”其实也是做不到的。也就是因为没有这种“放大效应”,《西学》也就进入不了事物的《内机》,进去了也白搭,没有“放大镜”。其实带着物质体、带着物质思维是永远也无法找到观察事物《内机》的“放大镜”的。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唯有摆脱了物质《外眼》的束缚,人体的《内眼》就能够看到更微观的东西,就可以具有一种“放大效应”。

另外,相对于东方文明的“放大效应”而言,那么西方“实证科学”的“切分”方法实际上所起到的实际上那就是一种不断的消弱、丢失、减法、缩小或者划小的作用,属于一种“缩小效应”。

四、大一统模式

中国统治制度自秦汉以降基本上都是以“中央集权制”做为主调。当然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合久必分”的情况,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但是总体而言中华文明一直以来都是以“中央集权制”做为主流。其实“中央集权制”也是东方思想喜欢“大”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制度化、模式化的“外显”表现而已。那么更加广义的讲,这种“大”的机制的模式化也可以叫做一种“大一统模式”,就包括当今中国企业的许多老板都喜欢“大而化之”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也都是受了这种“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从“思想之大”走向“模式之大”其实涉及到了两种“大”的问题,我们前面已经给大家提到过。也就是,“内大”与“外大”的问题,以及“内大”与“外大”的相互转换关系问题。

“思想之大”属于一种“内大”;“模式之大”则属于一种“外大”。“内大”在《核》,属于内心的部分;“外大”在《壳》,属于外表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往往指的是“内大”。要内心强大,所谓“有容乃大”、虚怀若谷。这才叫做“真强大”,就象我们以前讲过的“真阳”一样。“真大”、“内大”的意义在于“上接于天”或者说“内大”的来源在于“上接于天”的高层能量“注入”与正向能量加持。高层能量“注入”结构体《内核》的作用那就是开启、启动结构体的形成,“大”只是一种自然而来的结果,并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

结构体承接“核能量”之后,随着结构体的发展,也就是按照“用”的逻辑,动力点就必须“由内向外”转移,也就是由“内大”向“外大”转移,然后转化为“外大”的形式加以固化、模式化,固化后的形式随后才可以“使用”了,也就是“大”的“由内向外”转化也必须遵循的一种“用逻辑”,落地为用。

关于“外化”的“用逻辑”我们在下一论中还要给大家重点讨论,特别是关于《暴秦一统论》在东方文明由思想的“内大”向物形的“外大”的转化过程中所起着一种至关重要的意义,那是我们需要在最后一论中给大家着重的讨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