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个空间的角度看量子力学中为什么存在测不准原理?

大法弟子


【正见网2001年01月29日】

我们人类生活在由分子组成的表面物质和星球构成的空间。在这样的时空中,一切物体的运动都遵循作牛顿力学的运动规律。事实上,“同时同地存在着另外的空间”(1)只是我们眼睛看不到。比如氟原子由一个原子核和九个电子组成。假如有一台足够大倍数的放大镜把原子核放大到象太阳那么大,这时它的九个电子也许就分别和九大行星一样大。那么电子上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在电子上的生命看来,原子核和这些电子是否可以认为它们组成了一个空间?是否也有它们的不同时空概念?这个时空中的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又是如何呢?它与我们人类这个空间中的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相同吗?人类有可能知道电子运动的规律吗?在这个宇宙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空间(2,3),其覆杂程度足以使人目瞪口呆。

当人类要来认识原子、电子等更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时,科学家们发现,牛顿力学(经典力学)已经不适用了。从而在二十世纪初诞生了量子力学。量子力学能够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运动只能用几率来描述,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其运动规律可用薛定谔波动方程来描述。比如,氢原子是由氢核和一个电子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在距离核大约0.529 ×10^-8 喱米处转动(轨道呈圆形)。能够找到电子的几率是在以0.529 ×10^-8 喱米为半径的整个球上。而在经典力学中,当我们以太阳系作为空间,站在地球上来测量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和地球运行轨道时,科学家们发现,其平均距离大约是149.5979 ×10^6 千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时间大约是365.242天(4)。在这里,我们知道,观察者、测量仪器、地球、太阳和空气等,均是由表面最大粒子──分子组成的,因而能够准确测定物体的位置和动量。而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家们观察微观粒子──电子绕原子核在转不同于地球绕太阳转呢?是因为,他们是站在原子核──电子组成的空间之外──地球上来观察、测量。而观察者、测量仪器和人的眼睛等仍然是由表面最大粒子分子组成的。由于原子核──电子组成的空间和太阳──地球组成的空间特性是截然不同的,尽管科学家们用了量子力学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由于人不可能置身于电子或原子核上,以及使用同化了他们空间特性的仪器去观察电子的运动,所以现在的科学是不可能准确地测定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轨道,也就是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即测不准原理的制约)。只能用几率的观点来描述电子的运动行为。但是,从经典力学中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置和动量是能够被同时准确测定的。当然,科学家们的“身体得同化那种空间存在的形式要求。”(1) 因为人的眼睛,测量仪器和整个空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而在由原子组成的空间中,他的时间、空间都和我们人类生存的时间、空间完全不同,描述该空间中物质运动的力学也是不同。而量子力学是打开比分子小一层的粒子构成的另外空间的一个尝试。但是,这种尝试仍然是非常肤浅的。因为现在的科学就象一个人在森林里,只能看到树木,看不见森林。

从多个空间的角度来看,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和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相似,“但内涵差之千里。”(5),“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发现,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它的运转和我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相不相似呀?那不是一回事吗?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显微镜能够看到那个电子上有什么,如果你能看,说不定你就能发现那上面有生命体。”(5) 其实,修炼人的元神是可变大变小的,当一个修炼者修炼到极高层次的时候,他的元神就可能置身于电子上,他就可能看到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转和人在看地球围绕着太阳转是一回事。从而,在原子核、电子组成的时空里准确测定电子运动的位置和动量也就不奇怪了。当人站在人类这空间来看另外空间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所得出的结论肯定不是真实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是人类认识微观粒子运动的极限。不管今天人类的科学如何的辉煌,这个极限在人类的水平上永远存在的。只有通过修炼大法,人才能看到不同的时空和進入不同的时空,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就一目了然。“有的很高的大觉者修炼出来的眼睛特别多,满脸都是。所有的眼睛都通过这只大眼睛去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一眼看去把所有层次都看了。”(1)

*测不准原理:如果微粒所在的X座标的均方根偏差△X愈小, 那么它的相应的动量PX的均方根偏差△PX就愈大,两者的乘积恒大于h/4π。这里h是普朗克常数。π是圆周率。同样,对Y、Z座标,能量和时间均有类似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洪志,《转法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
【2】李洪志,《法轮佛法(在美国讲法)》,香港法轮佛法出版社,(1997)。

【3】李洪志,《法轮佛法(在瑞士法会上讲法)》,香港法轮佛法出版社, (1999)。

【4】Martin V. Zombeck, Handbook of Spac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李洪志,《法轮大法义解》,长春出版社,(1996)。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