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11年08月25日】

*评议者案:我们现在继续针对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相应的作者给予反馈。反馈的主要内容是指出一些作者作品中必须立刻注意和改進的问题;修改后发表了或者没有发表的作品,则解释一下修改或没有发表的原因。但这一部份只限于作者可能不明白也不容易想得清楚的原因,作者自己能想得出来的,我们就不讲了。不过这是按我们对作者的估计来定的。如果有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没有发表或者修改后才发表的,真是想不明白,也可以在投稿附言中写明该作品投稿(或发表)的确切日期,我们会汇总起来给大家解答。

不妨再强调一下,这里虽然是针对少数作者讲的,但问题往往有普遍性,值得所有作者和读者注意。

*作者君子砚作品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在8月7日投来的附言中提出了关于平仄的问题:

一、什么是平和仄,平仄相反是不是和反义词有关系?
二、我上学时,学拼音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是不是可以对应同修所说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很多东西不懂,给同修添了不少麻烦,深深的歉意,再次谢谢同修的帮助。

不知道“平仄”是怎么回事的作者,远远不只你君子砚一人,所以倒也没甚么可“惭愧”的。哪怕就只有你一个人不懂,也不是惭愧的理由。每一个人都有很多不懂的东西,只要明白自己是不懂的,谦逊的去学习,就能从“不懂”变成“懂”。凡是说自己“不懂”的人、表示愿意学的人,我们都致以真诚的敬意,并且会毫不犹豫的向你伸出援手。我们知道,你很快就要变成一个“懂”的人了。你从“不懂”变得“懂”了,就使我们“正见诗苑”的作者的平均水平又提高了一节,我们当然高兴、当然欢迎。我们最希望的就是,每一个诗歌作者都能尽快的学会自己不懂的、但诗歌写作中又必须懂的知识和技巧,使诗苑的诗歌作者和诗歌作品的平均水平都能尽快提高上来。

“平仄”的概念和对字音平仄的使用,就是每一个打算长期写诗歌的作者都应该知道的知识和技巧。对于初学者,我们并不用这个概念去烦他。他们的作品中牵涉到平仄的问题时,我们情愿用些时间给他修改,让他不感觉到这方面的压力。过一段时间后,如果他仍然对诗歌写作有兴趣,希望学习,我们再逐渐给他介绍作为一个诗歌作者应该知道和掌握的东西。有些人写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放弃不干了,这些人自然也不须要我们费时费力的给他介绍这些东西了。还有些作者,可能也希望长期写下去,但觉得自己的东西已经超过诗苑的要求了,自己也没有必要再费时费力学甚么东西了,我们也能体谅和理解,决不会找上门去拿这些东西烦他们。至多,我们可能会轻描淡写的提醒一些人:你只要稍微费一点力了解一下某一概念,你的诗歌作品就可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因为我们觉得这种情况作者不自觉的呆在那样一个低层次,实在是辜负了他自己的能力,让人看着都为他惋惜:伸手就能摘到的硕果他偏不摘!于是我们就提醒一句,换个心安。

顺便也给大家,所有的作者和读者,提醒一句:我们诗苑登载作品的要求,总的说来还是放得比较低的。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都有机会来尝试一下自己是否有写诗歌证实法的能力,因为有些作者开头表现得比较差,但后来确实能够進步得比较快,会长期的写下去,我们不想用高标准一开头就把这些作者剔下去。因此,我们诗苑登载的作品在水平上面可能相互间差距很大。而为了让所有作者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长处,不承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我们一般都不在作者之间做任何横向的比较。明白了这一点,所有作者都应该明白了:满足于自己的作品能够登载,那是不足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随着我们的诗歌平均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作品登载的要求也肯定会提高的,水涨船高嘛。因此只满足于自己作品能登载的作者可能就遇到这种情形:随着登载要求的提高,自己能登载的作品在减少,再不改進提高,最终可能会一篇作品也登不了。

回到“平仄”的问题上来。作者第一问说“平仄相反是不是和反义词有关系”?没有。平仄是汉字特有的音乐元素,它和词义完全没有任何联系。作者第二问对了一点:它和普通话的四声是有关系的,但因为普通话中没有“入声”这一个声调,所以普通话的四声只相当于平仄中的“平、上、去”三个声调。具体的问题,可参阅我们专为初学者准备的系列文章“诗词常识”中的“平仄”篇。为大家方便,把链接附在下面:【诗词常识】(三)平仄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6/19923.html

另外请注意,普通话的四声和“平、上、去”三声的对应,多数情况是对的,不会出问题,但有些字是不能那样对应的。产生这些例外,主要就是因为“入声”字在北方话(特别是普通话)中被分配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说的“入派三声”。被分配到“平”声里去的入声字,自然就改变了原来的平仄归属了。因此,最后我们还要用《词林正韵》来作为我们选韵脚、定平仄的标准。《词林正韵》在好些网站上都可下载,它和《词韵简编》是同一个东西。大家可到一个干净些的网站上下载一个备用。选择、校对韵脚和确定字的平仄时,可用电脑在下载的文档里找自己要查证的字,非常快,比起过去拿着韵书一个个字的查快了很多倍了。

谈过作者提问的平仄问题后,我们就要顺便说一下作者在诗歌写作中最需要尽早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即使作者不提平仄或其它问题,我们也是要尽快给作者提出来的。平仄的问题,可能一天就基本弄明白了,以后就只是不断实践的问题了。而这些问题需要作者下更多的功夫去解决,也肯定不是短期内可以彻底解决的。

这些问题,总起来说,也就是使用词语的问题,但分开来讲会表现在各个方面。使用词语的问题,也是文字功夫的一部份,是诗歌作者所特有的问题。不管你过去写过多少散文或其它文体,你开始写诗歌的时候都要过一次文字关,只不过这个关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我们下面就举一些作者的作品为例子,谈一谈作者这方面急需改進的问题。

作者在使用词语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在前面都提到过的自造新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词语使用问题中是最严重、最需要尽快彻底解决的问题。下面举例来说吧。

在8月12日收到的“偶然”一诗,是作者写得比较好的一首诗,全诗336字,只修改了几个地方。但其中也就有一处是生造词语:“把住主线心别偏 兑现誓约不可衍”。这个尾字“衍”,作者大概是用“敷衍”压缩而来的,但“衍”没有“敷衍”的内涵。

为了满足诗句的字数限制和韵脚的选择,就把一个双音词斩头、去尾的拿来充数,这种情况在生造词语中是最常见的。这里作者用了“斩头”的办法。但无论斩头还是去尾,很多情况下都会改变原来的词义,因而使造出的句子不满足作者希望有的内涵,甚至完全讲不通。为甚么会产生这类错误呢?可能是因为,有一些双音词和构成这些双音词中的某一个字的内涵是基本相同的,比如:躲避、呼唤、巨大、匆忙、特殊、大地、苍穹等字,因此有的人就以为任何双音词都可以压缩成一个单音词。其实很多情况下是根本不能这样压缩的。比如,凡是由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单音词以并列结构造成的双音词,就不能这样压缩,因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包含另一个字的内涵。这样的词比如:天地、乾坤、黑白、正邪、忠奸等等。怎样避免这类错误?也就是怎样判断一个双音词是否可以压缩成一个单音词?最直接了当的办法就是立刻查一下字(词)典,看这个压缩出来的单音词有没有原来那个双音词的内涵。

对于词汇的积累和辨析,是诗歌作者“练字、练句”的基础。而“练字、练句”是每一个诗歌作者一动笔就在進行的、永无休止的思维活动。杜甫和贾岛是在“练字、练句”方面苦苦追求的典型人物。杜甫曾经说过“吟成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为了选择一个恰当的字,胡子都扯断了几根!贾岛说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了把自己的两句诗弄到满意的程度,他在三年的时间里从没有放弃过。由于经过了这样巨大的努力和付出,以至于自己一读到这两句诗就会流出眼泪来。他们对字句的推敲就到了这种认真、艰苦的程度。顺便说,“推敲”一词就是贾岛做诗时辛苦练字的一个典故的概括。这个典故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就不讲了。

“练字、练句”不但对诗人是最重要的写作实践,就是对其它文体的作家,如果他们真能象诗人那样去实践,也必然会收到出人意料的结果。据说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琳娜”的作者),生前无论走到哪里,一坐下来就摸出一个小本子来不停的写画。他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留下一堆这样的小本子,可是里面全是词汇、句子的基本练习!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同一个句子,换用不同的词类来表达。如此严肃的对待写作的基本功的练习,岂只是让人惊讶,简直是让人震惊!他的作品成为世界公认的经典,他自己被公认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大家服他。单是他对待词汇基本功的态度,就让人敬佩不已。

我们讲这些,不是要大家仿效前人。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专门做词汇的积累和练习。但我们一动笔也同样就面临着“练字、练句”的实践。因此我们如果认识到这一基本实践的重要性、严肃性,我们可能就不会犯上述的生造词汇的错误。而且,认真的花一些时间来“练字、练句”,对提高自己诗歌的质量是绝对必要的,也肯定是值得的。我们诗苑的好些作品,内涵是非常好甚至是很感人的,如果在字句方面好好推敲一下,可能就成为名句、名作。文字方面的粗糙,有些时候是作者的文字水平限制的,但很多时候是作者不愿认真的思考、实践而造成的。就拿上面我们举的这句“兑现誓约不可衍”来说吧,并不是这句话的内涵把作者逼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才这样生造新词的。我们给作者做的修改是“兑现誓约莫敷衍”,内涵基本不变,但句子易懂,结构也简单。这样的句子作者会想不出来、写不出来吗?不会,但作者没有做努力去改進它,就草草收场,好象有谁在驱赶着自己,非得马上交卷不可一样。我们稍微重视一点,稍微多费一点时间来思考一下,可能结果就很不一样。如果自己用了一个字,却不知道它是否具有自己想要的内涵,那就太草率了。别说写诗,写甚么东西也不能这样啊。

在8月3日收到的作者的诗歌“心安”里,第二行原作是“人间共庆蟾蜍死 天上光明新宇翩”。这个尾字“翩”和上面的情况稍有不同:这个单音词可以单用,而“翩翩”是它的迭音词,因此它们同义。但“翩”或“翩翩”本义是飞得很快的样子,引申为(动作)轻快飘忽,它和“光明”或“新宇”怎么也牵不起手来。作者这样用,我们感觉只是为了押上一行的尾字“欢”的韵。韵是押上了,但这句诗就讲不通了。当天登载的作者的第二首诗“摆正”里的第五行是“灵光闪来经文现 棒喝自己为何姗”。这个“姗”字就不能用来代替“姗姗”了,尽管后者也是前者的迭音词,因为“姗”字没有单用的例子。可是,就象前面的例子一样,为了表达这句话的内涵,作者不是非得要把“姗姗”一刀腰斩了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给作者做的修改是“棒喝自己何姗姗”,内涵完全一样,但保住了“姗姗”无恙。当然,句子内涵也确定、易懂了。我们这个修改作者就想不到吗?恐怕不一定。根据我们读作者的诗歌所得印象,作者应该能想到这一改法的。关键是作者可能没有费力去想。

在6月4日收到的作者的“退党记 ”的第四行是“事到如今退邪党 驼背直腰眉气吐”。这个“眉气吐”可能是作者对“扬眉吐气”的再创造,但意思完全不同了,而且不通了。“眉气”是“眉”的“气”(甚么东西都有气),怎么会从口中吐出来呢。当天作者的另一首诗“遥寄”第二行是“风雨同舟抛旧恼 正念牵手兑前愿”。这个“兑”字用来代替“兑现”的问题,我们说过很多次了:这两个词的内涵差别很大,不能这样压缩。而且这里作者说的是“愿”,不是“诺言”或者“誓言”,不宜用“兑现”。“愿”应用“了”为好,都说“了愿”嘛。

生造新词的例子在作者的诗中还有好多,没有必要都举出来。举一些例子是为了作者和读者便于理解。

其它的一些问题不象这个问题这样突出,就用几句话提醒一下吧。

转韵太频的问题:这个问题作者也是比较突出的,但后果不象上述问题那样严重。可以多加注意,尽力去改進。作者好些诗里面都是刚四句诗用了一个韵,下面又换韵了,又只用了四句,又换。这样会给人造成急促、环境和情绪急速变换的感觉,通常是不好的。

词义不当的问题:词语搭配有一定的习惯用法,也和词义有关。比如“芒芒春色”就让人无法理解是怎么一种景色。哪个东西,经常用哪些修饰语,都要观察和积累。

虽然诗歌词序较其它文体自由得多,但调换双音词的词序时还是要小心,必须要文理通顺。比如“自我入魔”,为了押韵就写成“自我魔入”,就显然不对了。这里的问题是,“入魔”这个双音词是固定的、有特殊内涵的词汇,不是简单的动词“入”加上宾语“魔”的意思,因此不能把这两字拆开来使用倒装句法。

另外,写“宋词”的问题:作者好象特别喜欢拿起一个词牌就往里装字,也不仔细想一想这“词”有甚么特殊要求。而且写了一堆,都要么没登,或者登了也没带词牌,作者也没来问个原因,还一个劲的写。我们的“诗词常识”系列文章是介绍了词的常识的,作者,包括其他希望了解填词常识的作者和读者,可以参阅。为大家方便,把链接附在下面:【诗词常识】(八) 词律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3/4/20671.html
【诗词常识】(九) 词谱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3/9/20749.html

如果这两篇文章里提到的前面几篇文章中的概念你没有读过,那你就得回头去读来补上。其实,你要真想学填词,这个系列文章里面的每一篇你都得弄懂才行。特别是“句读”这一篇,必须彻底弄懂。几位尝试着填词的作者,没有一个完全杜绝了句读错误的。

任何一位作者,如果你没有调配句子平仄的实践经验,就不要急着去学填词。那样硬着头皮去整,有害无益,可能反而把填词的兴趣都毁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