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国家危难时刻,将军突显忠义!

郑重 整理


【正见网2011年07月27日】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南宋延安(今属陕西)人。年18从军,屡官至御前左军都统制、枢密使。是抗金名将,以勇略忠义扬名于世,晚年退寓杭州,自号清凉居士。

在韩世忠30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以特有的军人气质,溢于言表。这里略引三例:

其一、“黄天荡之战”

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将兀术率兵渡过长江,连破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逼得宋高宗移驾浙东,韩世忠自镇江退保江阴(今属江苏)。次年春,兀术退兵北返。韩世忠相形度势,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今上海)。当金兵退至镇江时,韩世忠引兵八千,在焦山寺拦袭十万金兵。战斗开始后,他的夫人梁红玉,站在船头上“亲执桴鼓”助战,斗志十分高涨。兀术被阻穷蹙,提出“尽归所掠”和“请以名马献”,遭到韩世忠断然拒绝。过了几天,宋金两军相持于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激战48天,韩世忠利用海舰的有利条件,分两道出击,用铁绠贯大钩,把金兵小船逐只钩沉。兀术无奈,再次哀求会晤。韩世忠凛然表示说:“还我两宫(即被俘的宋徽宗、钦宗),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后来,兀术暗地里凿渠三十里,逃出江口,又使用火箭焚烧宋军海舰,才得渡江仓皇逃去。

其二、“中兴武功第一”

绍兴四年(1134年),金兵和伪齐政权的刘豫,联合攻宋。宋高宗诏命韩世忠图谋進取,以救危局。韩世忠接诏时,泪如泉涌。他说:“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于是,韩世忠星夜从镇江渡江,亲自领兵驻于大仪(今江苏扬州西北),又命部将解元、董畋、成闵等人,分兵四出御敌。结果,韩世忠在大仪地已先擒金将挞孛,又在淮水边上大败金、伪齐联军。部将解元等,也在天长、高邮等地屡败金兵。于是,一时之间,捷报频传。宋高宗高兴的说:“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朝臣沈与求等人,也上书表彰韩世忠。史书称:“论者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

其三、“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1141年),奸相秦桧等人掌权,宋高宗有意与金国讲和。同年四月,高宗诏命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大将入朝,解除他们的兵权,以示对金国妥协。韩世忠被改任枢密使。五月,高宗命张俊、岳飞,至楚州搜集韩世忠部将耿著的“罪状”陷害韩世忠。岳飞及时将他们的阴谋,通知了韩世忠,要他及早防备。韩世忠得信,一面上疏斥责秦桧误国,一面陈述自己心迹。高宗不得不匆忙了结耿著之案。韩世忠虽然无罪,但被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转年正月,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诬陷入狱。韩世忠闻得消息,气愤填膺,要在朝廷上与秦桧争辩是非曲直。有人劝他不要与秦桧顶撞。他说:“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于是,他在朝堂上,当面诘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正气凛然,奸佞瞪目结舌,狼狈不堪。

韩世忠将全部精力,投身于抗金斗争。在他身上,“刀痕箭瘢如刻画”,由于他“知人善奖用”,故在军中,享有很高威望。他常对子侄们说:“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他辞职家居后,虽说是“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然而,他仍然关心政治,他在《南乡子》词中,咏道:“不道山林多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仍然透露出他对国事日蹙的悲痛。

正是:

国家危难降临,
更须忠义将军,
一腔忠心赤胆,
万丈豪气纵横;
不怕阴险鬼蜮,
坚拒嚣张恶臣。
而今又值严寒,
中共残害众生,
罪孽擢发难数,
正待将军挺身。
切莫错失良机,
拨乱返正扬名!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