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叔孙豹倡论“三不朽"

文益民 整理


【正见网2011年07月22日】

春秋时代,鲁国的著名执政人,名字叫叔孙豹(即穆叔),是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他奉令出使到晋国。当时,晋平公在位,范宣子(范文子之子)执政。范宣子是列国中很有名望的大臣,他曾经攻灭贵族栾盈的族党,又制订了一部刑书,全国上下一体遵守。从此以后,晋国变得十分强大。但是,他只重取财而不注意立德,对于各国的贡礼,无不收下。为此,郑国执政人子产,曾写信给他,要他轻财而重德。子产说:“德,国之基也。”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范宣子看罢来信,深受启迪,就传令:今后要少收各国的礼物。

有一次,鲁国的叔孙豹,来到晋国,范宣子早就听说他学识渊博,便向他请教道:“听说古人有句话叫‘死而不朽’,这是什么意思?”叔孙豹笑而不答。

范宣子又问:“我的祖先,虞代时为陶唐氏,夏代时为御龙氏,商代时为豕韦氏,周代时为唐杜氏,现在为范氏,这是不是叫‘不朽’呢?”

叔孙豹说:“以我的看法是,这叫做‘世禄’,不能算作‘不朽’。鲁国以前有个大夫臧文仲,他虽然死了,但他的语言精粹深刻,却流传到后代,这才能算作‘不朽’。”叔孙豹认为:如果世世代代保持贵族地位,并因此而得以享受姓氏(注:当时有功有禄者才有姓氏,与后来百姓的含义不同),使子孙后代都享有官禄,不能叫做“不朽”。他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说,最高的是德行上有建树,其次是功业上有成就,再次是言论上有创造。“德行”、“功业”、“言论”三者,即使过了很久的时间,也不会消失和磨灭,这才叫做不朽。

叔孙豹首先倡导论述了“三不朽”,他在行动上,也是以此为准则。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叔孙豹代表鲁国,在虢国与各国诸侯相会。他为了维护鲁国的荣誉和安全,拒绝接受楚国的贿赂,并表示宁愿以身许国,也不做那不顾廉耻节义的事。

有个名叫赵孟的人,听说了他的言论和表现以后,深有感触的讲:叔孙豹“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即倡导‘三不朽’),义也。有此四者,岂可戮乎?”结果,楚国接受了赵孟的劝说,终于不再为难他,也不敢加害于他。

叔孙豹的“三不朽”,用今天的话来说,指人的一生,要有壮志高节,为社会培植崇高的道德风尚,这是立德;要有光辉的业绩,为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这叫立功;要有真知灼见的言表,或有益于世的文章,这叫立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叔孙豹的“三不朽”,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在立言方面,诸子百家,皆振彩扬辉,多有论述:

如春秋后期的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老子说:“不自伐,故有功。”(《老子》);

《礼记》说:“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儒行》)

晏子说:“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韩非子说:“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意林》);

桓宽说:“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盐铁论•地广》);

刘向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说苑•至公》);

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后汉书•张衡传》);

王符说:“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潜夫论•交际》);

诸葛亮说:“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将戒》);

王通说:“不受虚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中说•礼乐篇》);

魏征说:“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群书治要•体论》)……。

凡此种种,都是修身治国的至理名言,内容多体现出做人的壮志高节和道德情操。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