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湘中”旧时地

杨纪代


【正见网2011年07月05日】

晋・罗含《湘中记》

九疑山在营道县,那山峰与北山极为相似,几乎无法分辨,行路者边走心中边疑惑是否走错了,故如此取名。

衡山,走近观望,如阵云似的飘邈,沿着湘水广布千里,其中的山势,有九个回向九个反背。

衡山、九疑都建有舜庙。此区太守到官任职后,经常派遣户曹(官名)莅庙备礼祭祀,就如听闻弦歌之声不辍般,沐浴教化。

湘水至为清澈,虽然深达五六丈,可站在岸边望见水底,仍是一目了然。其中水底的石子,像樗蒲(樗树与菖蒲,其叶相似)一般大,五色鲜明。湘水两旁,白色沙滩如霜雪似的洁净,赤色河岸若朝霞般的艳红。

营水、od水、观水、祁水、舂水、永水、来水、渌水、连水、浏水、沩水、汨水、资水,都注入湘水。

曲江县有银山,此山常年多的是素色白雾缭绕。

屈潭之左有玉笥山。屈平(即屈原)遭放逐之后,栖身于此山而作旷世名篇《九歌》。

宿当轸翼、度应机衡(轸、翼、机、衡都是道家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名,有丈量衡地的意思),故曰衡山。山中有锦石,花色斑烂、斐然成纹。衡山有悬泉,泉水喷涌,滴沥于岩石间,响声泠泠如弦鸣一般。有白鹤经常回翔于悬泉之上,姿态妙衡阳县东二十里有酃湖。湖面周围二十里、深度八尺,湖水清澈湛然呈现绿色。当地土人取来酿酒,其味醇美。

益阳有昭潭。其下深不见底,是湘水最深之处呢。也有传说是周昭王,领军南征时吃了败仗,卒于此潭,因以“昭潭”为名。
都溪之水又流向西北,注入营水,此地称为“菁口”。

郴县南,有义帝庙,百姓经常祭祀之。

文斤山上有石床,高一丈见方。四面绿竹错落扶疏,常随风委婉飘拂。

临水,流经临贺县东面,又南回至郡县左边,汇合注入贺水。

君山有地道、楂渚(水上浮木叫“楂”,此字通“槎”;水里的小陆地叫“渚”)。对岸有座古城,据说是孙权派遣程普所建立的。
耒阳县北面有蔡伦宅。宅西有一个石臼,据说是蔡伦舂纸用过的呢。

祝融峰上有青玉坛,五丈见方,并有盖香峰授业行道处(实行自己的主张、推行自己的学术,叫“行道”)。

湖南历史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位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别称:楚、湘楚,三湘四水);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

湖南的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其中南岳衡山山脉高达千米。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海水所归之处,叫“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很低,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形状汇入洞庭湖。湖南属于江河中下游流域平原(指长江、湘江)等和高原地台带(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地理景观独特。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汉世宗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衡阳郡和长沙郡;三国时属吴国荆州,为荆南五郡;西晋时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湖州、江州;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全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

北宋时,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这时洞庭湖区得到大规模开发,湖南在全国的地位更显重要。宋代全国四大书院,湖南即得其二。元代时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省会武汉),设湖南宣慰司于衡州(后迁治潭州);明代时属湖广布政使司(省会武汉);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广左、右布政使司,其中右司下设四道和九府。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迁长沙,湖南正式成为行省。

结语

晋・盛弘之的《荆州记》里,也记载了一笔衡山景致和飞泉奇观,与同为晋朝人的罗含所写的《湘中记》相互辉映:

衡山有三峰,极其秀丽。其中有一峰名芙蓉峰,最为高耸俊秀和杰出,如果不是碰上晴朗而万里无云的清晨时分,是不可能望见它的真容的。峰上有清泉飞流。恍如一幅丝绢飘扬,分别映照着四周的青翠山林,然后像“银河下九天”似的一直注入山下。

“衡山、九疑都建有舜庙。此区太守到官任职后,经常派遣户曹(官名)莅庙备礼祭祀,就如听闻弦歌之声不辍般,沐浴教化。”由此记载看来,古人建庙、祭祀过往的先贤圣哲,只是为了崇敬仰慕、只想沐浴教化;只求能学到他们所示范的高尚节操与道德要求,其他一无妄念,更没贪欲;纯粹只是景仰、只想模仿、只想学习而已,想法单纯、天真而本性流露!

回头看看现代的人类,進庙之后,神像尚未瞻仰、香更没燃起,那满脑子日夜回旋的七情六欲、贪嗔妄想、自私恶意……等等,全都一股子倒给了神佛,要是真有,那神佛还没听你念完,早叫这团污秽脏念薰得避席逃离啦,哪会管你?所以如今上庙拜拜、祈愿,几乎没有灵验的,是这个原因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