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 拾珠玑】读后感

幸紫


【正见网2011年06月29日】

中土神传文化的丰美、包容与博大,浩瀚无涯:每一时代,每一情境,都有不同的启示与揭橥;它们或惊叹或悲喜、或广蕴或突显;也许温柔敦厚、亦可能鹏飞万里;虽然形式多端、诉求有异,却丝毫无损于它们的完备与深层内涵。

每一朝文化都有它的特殊性与持续性;一个文化背景浓厚的典范人物,经常是后继者模仿与突破的支撑点。在中国传延千古的史实里,我们也都看到,每当一次改朝换代或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余,都有许多沉潜会通的有心人站出来,颠沛造次,心志不移的汲汲于兴灭继绝的文化整理、传道解惑的知识普及──孔子的汇编古籍、有教无类;刘向的校理众书、编目提要;郑玄的博古知今、遍注群经;乃至于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心斋的深入民众、乐学教育……他们或以个人的力量,或由朝廷的推动,分别为中华神传文化,做了修旧起废、变通传承的伟大事功。

根据说文解字所解释的:“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所说的:“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学经典,缤纷多彩、体裁富丽、笔路万殊。透过这些煌煌巨著的交织运作,系统的演绎了中国神传文化,独一无二的风格面貌,给出了我们日常行为的规范、生活的秩序、情感的收放、道德的操守、修为的境界、处世的宽宏、律己的严苛……等等,不胜枚举。

历史与文学紧密相关,道德和文明互为依傍;历朝历代留下的磅礴篇章,都是文臣名笔呕心沥血的杰作;人类发展進程中的不朽巨著,全为文化积淀融合荟萃的结晶。这是慈悲的上苍有意的安排擘划,是无数的神佛善心的引导传授,为的是在这末劫的关键时刻,为救度众生作准备,为生命回归打基础。

这一个专题选读了五十篇古代散文,在欣赏行云流水的辞汇驾驭里、在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中,捡拾珠玑、拓宽视野、跃升高度并有所裨益!最深刻的感受是:创世主以无量的智慧,利用各种机缘与方式,自远古即慈悲的声声呼唤,呼唤他流落红尘的迷失子民,藉着“要多读书”、“多学知识”而破迷、而觉醒,再以往圣先贤的示范为楷模,提升心性修炼回归!

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名臣文士、骚人墨客,那经年累月的苦读记诵,满脑子装的全是往圣先贤的德行、教化,因此触类旁通,心中所思,笔端所写,非“道”即“德”,当然执笔成文,那道就能存乎其中,而德亦可形之于外哪。同时不知不觉中,时刻按着自古代代相传的操守要求,身体力行,临深履薄,就怕一不留神,有辱读书人身分,即恐稍一疏忽,玷污先贤光环;并随时随地以往圣为榜样,处处以古人为典范来惕励自己!
这就达到了神传文化的目的──透过读书、增广见闻、往圣示范、先贤垂教,再经由亦步亦趋的躬身践履而提升道德。于是“门风”、“庭训”里,充满了“仁义礼智信”,正确掌握自己的言行思维;威逼利诱下,得体拿捏“忠孝节义”;直谏施政中,不悖天理,符合“中庸之道”;遭遇贬谪流放,能随其自然,认知“宿命论”;致仕归隐后,澹定著述,教炎黄子孙如何分辨忠奸、识别好坏、判断正邪……。

这些古文的作者,我都在文末作了简介,依着生卒年月的先后排列,只是简介罢了,其实他们除了文学上的耀眼光芒之外,还有许多治理的佳绩、辅佐的丰功与施政的建树,我们只是欣赏其文采,其他的都略而不提,但其中的两位,我在这儿要费些笔墨为他们说几句公道话。

如今的中共,靠着西来幽灵窃据政权,大力提倡“无神论”,在神州中土倒行逆施,以为人定胜天,为了发展与赚取巨额的观光经济,四川酆都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依着传说中的种种开发打造,为了避免落人口实,用了个“浪漫主义”来诠释掩盖,告诉你那是古代文人的“想像”而已。并且以蒲松龄的生活起居,和《聊斋志异》的内容为蓝本,大肆宣扬,认为他的作品都是荒诞不经,毫无根据,所以力捧他为专门谈鬼说狐的另类文人。

其实不是那回事,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有神佛仙道,当然就有妖魔鬼怪;有好人就有坏人、有正就有邪……等等,自古以来习以为常,就是这样存在的,人人也都深信不疑,只要“心正”即能一正压百邪,绝不会招惹那些低级生灵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笔触活泼、简洁多变、风格独特,而且仁心善念兼具,那讲狐论鬼的篇章并不多,反而是“万物皆有灵”、“善恶有报是天理”的史实例证,头尾充斥,为的是尽一己之力,提醒后世读者,别以为做坏事,人不知鬼不觉哪,而是“举头三尺有神灵”、“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啊,只有讲道德、重操守,才是趋吉避凶的关键呀!

他在茶棚里所搜集来的这些所谓民间传说,即是在市井小民、贩夫走卒间,茶余饭后口耳相传的史实流传至今,现在我们把它称为“轶闻”、“传说”或“故事”、“奇谈”。其实它的内容、架构是有根据的,是眼见为凭的,绝非空穴来风──因为古人道德高尚,诚信不欺,一诺千金,不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绝对不可能瞎掰;他们笃信三尺头上有神灵,善恶有报是天理,因此不会恶意撒谎;再说啦,胡吹乱盖这些子虚乌有的事,对自己来说没啥好处,所以这些民间传说的可信度,实在毋庸置疑。只是在人传人、口传口当中,有人加油添醋、有人画蛇添足因而丰富了情节、增添了趣味,可架构仍然不变,是有根有据、是有人实际眼见亲历的。

郑板桥诗、书、画三绝,选读了他那两篇散文,你会觉得他的文章,自然而不造作,更绝;三绝中又有气、意、趣三真,这个“真”字,更是难得的孤高清峻的品格操守。他经历过年少轻狂的岁月与好县令难当的窘境,到老了,在翰墨场中参透了世情冷暖,棱角渐渐磨平,也渐渐显露出天赋真纯本性的可爱、可敬的好处来。

板桥的涵养功夫天下一流,绝不动气,只是以嘻笑怒骂的市井方式,四两拨千斤的将矛盾、干扰撂开去,不跟你计较;连教育子侄辈,也不像道学家那样板起脸孔,一切都以自然亲近而独特的幽默机敏,来面对这个嚣杂纷乱的世界。晚年的郑板桥穷困潦倒,笔下的兰竹却越发清俊挺拔,诗文书法也越发奇气纵横。挥洒自如中带出清华疏旷,以率性出世的心情,坦坦荡荡地活出个“真人”样来。那是修炼境界的提升,只是在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间,一般俗人目之为“怪”而已!其实他一点都不怪,而是修炼有术的真人哪!

漫无际涯的神传文学经典,选译的这些,仅只是古典散文里的九牛一毛而已,浩如烟海的感人作品,穷毕生之力也欣赏领略不完,但愿有心的读者,能延续这个专题,以不同的角度与观点,再继续选读不同类型的古文,持续拾掇其中粒粒晶莹璀璨的珠玑!

这也将是一扇现代人开向远古的智慧之窗;是一声历史投给现代的善意呼唤;是一种关切与拥抱古典中国的开始;它也将是一盏盏文化的熠熠灯火,在漫漫书海中,照出一条神传的,回归的路!也许,不久之后,您会不由自主的走入这一伟大的文化殿堂,与先圣先贤并肩论道,弦歌不辍,永世长青的开启着、建构着未来无数个世代的中国心灵!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