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染世间――文章写法之我见

西湖雅韵


【正见网2011年02月20日】

给网上写文章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了,各类文章的题材都写过,今天借此机会与朋友们聊一下我对于写文章的几点浅见。

一、克服畏难情绪

很多没有写文章的朋友,很多时候都会觉得,能写文章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有才华,怎样的不一般。

其实根本不是那样。拿我来说,我文化不高,看书也没有看过多少,只是愿意写罢了。这可算作一种爱好,或者算作一种与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

写文章其实就像说话一样,就是用文字形式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仅此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

二、关于素材

很多人也想写,可是一时对于素材的选取选择不好,总觉得“没啥可写的”。其实只要我们看一看古代的那些诗词,那些遗留下的书法,比如苏东坡的书法,很多都是记录了一点点的小事。非常平实、自然、亲近的表达出来了。也就是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平常很普通,但是就是通过这些普通而平常的事情,能衬托出我们本身心灵上的感悟,这就是一个素材选取的基本条件。

三、怎样选取素材

其实怎样选取素材,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的经验是:无论我写人还是写景;无论写古代的还是今天的事情,我都要与对方(也就是这个素材本身)产生共鸣,这样的素材我才去写。我总觉得“文章”不是硬作出来的,而是靠共鸣而自然的流露出来的。

比如: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个小女孩的经历,就是如此。当别人对我说关于她的事情时,我就能感觉到与这位小女孩的那些经历产生很大的共鸣效应。我坐在电脑前,一会儿就一挥而就,根本没有打底稿。写出来发表之后,那个女孩告诉我真的是写到她的心里去了。

这是说,我们要对写作对像产生一种共鸣效应;要想让文章有更多人看,那么就应该与某些读者群产生共鸣效应,才会赢得那部分读者的心。如果不能这样,就算自己觉得文章写的再好,再感人,那也只能是“孤芳自赏”束之高阁。

虽然不同类文章的读者群不一样,但是我们对于文章的适应人群的心理状态最好要研究一下,以便能“对症下药”。

四、文章的写法

这个就不是很好说。因为不同类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即使对于同一个素材也有不同的写法。我的经验是:符合常情常理,即使在文章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节,但结果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人们相信我们所说的。

无论是哪一类的文章都是为了说明一些在过去来看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而在繁忙和复杂的世俗中,人们逐渐的忘却或者被名利所遮盖得不愿去面对的那些为人之本。

其实这就需要有一种心态:“知己”。把写作对像当成“知己”,无论对方是人还是一个事件或者是一个景物;把读者当成“知己”。

“知己”有一个特点就是默契,物理上叫做共振、共鸣。也就是说,在我们选择素材的时候,我们的心要和对方彻底的打开,这样作为写作素材的对方本身所容纳的一切,能为我们所用的一切信息才会源源不断的涌来。那么在写的时候,把读者当作知己,才能写出他们所想所要知道的。才能够用我们的文字打到他们思想的深处去,才能与之产生共振,才能让文章起更大的更好的效果。这种心态的确是通过不断摸索的过程才能达到。阅读是写文章煅铸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通过阅读就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古人有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这个道理。

五、写文章的心态

一篇好文章的成就,心态是最主要的。我的经验是:写的最好,大家最认同的文章往往是抱着一颗感恩和无求的心态来写的。即使表面上不是很华丽,但是感人。能在广大的读者群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这让我想起了陆游的那首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就是说,很多事情和道理都在那里摆着呢,就看我们的手妙不妙,更主要的是看我们的心能不能达到那种境界才能感悟出来那种状态。如果我们平时就经常抱着一颗感恩与光明的心态,遇到很多事情都能随缘的无求。那在写文章的时候,这份感恩与无求的心态自然就溶在文字里面了,那么悟性与灵感之类的自然就会如灌而来。

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写文章之前,往往是默坐一会儿,此时我什么都不想,脑子空空的。觉得自己能静下来的时候,再坐在电脑前,想一下某个素材大致的写作轮廓,然后就开始打字。往往这样打字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思维的速度,而且当写完之后,发现写出来的东西远远超出当初设想的范围。也就是说,比原来预想的要好的多,丰富的多。

六、写出自己的风格

这个就更不好说了。记得一位小说家曾经说过:当他写一篇故事的时候,往往是让别人想一下结尾应该如何?他说,别人所能想到的结尾我都不会用,我会用别人根本想不到的结尾。那样往往是一种悬念,让人猜测,让人回味。当然这是一种小说的一种写法。不一定适合于其它类型的文章。问题是怎样才能写出新的味道来?我想就是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也许很多人不解,会说,谁不会观察和思考呢?是写文章都会观察和思考,但是观察的方式和思考的角度与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一个好的作者能从多个角度全面写出一件事情的本貌,或者找到一个别人都没有找到的角度来写,这样才能写出新意。

说到观察,我们就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一个剥开一半的桔子。试想,如果通过一个望远镜在远处看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如果是用一个显微镜看这个桔子会是什么样,如果从下面看这个桔子会是什么样,如果从上面看,从侧面看,从里面看这个桔子是什么样。这是从这个桔子本身来说。那么从这个桔子的整体来说,它是从桔子树上摘的,桔子树又是人种植的,而且经过了很多道工序的侍弄才能让这颗桔子树结出桔子;那么这个桔子结出,成熟之后,被摘下,运到这里,我们用钱买到手,带回家,洗干净剥开,这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就是这么一个剥开的桔子,我们要写能从多少个角度来写。而很多人只是注重其中的几种角度。我们要想写出“新”意来,就把别人常用的角度抛开,找到别人不常用的或者还没有找到的角度,角度虽然不同,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道理上必须是符合那种普世的价值观,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

嗦了半天,不知道能否对朋友们写文章有点帮助。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