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问道

蔡月泉


【正见网2011年01月13日】

心仪武当久矣,虽在湖北房县服兵役八年,与武当山近在咫尺,然时机不到,缘吝一面。这次邀得藤条队(一群登山健身爱好者,因每人持一条藤杖登山,戏称藤条队)一行十人,于2010年11月4日前往武当山,遂了却多年夙愿。

夜宿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变幻着时空。昨天还在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火车上一觉醒来,已到了中原腹地湖北境内的武当山下。山川的植被由绿色变成黄绿斑驳,气温骤降,明白告知:已是深秋时节。从武当山火车站出来,包车至景区,再换乘景区中巴蜒山而上,一个接一个几近180度的急转弯摇晃得让人头昏目眩,胃部翻江倒海般难受。下午四时许,终于到达武当山南岩风景区,住宿于武当山大酒店。

是夜,移步于通往紫宵宫的路上,四周恬静清幽,山风拂来,身上浊气为之一消,人顿时精神起来。仰望星空,湛蓝的天幕上银汉迢迢、群星璀灿。有人惊叹:从小到大几十年,从未见过这么蓝的天,从未见过这么多的星星,真是太美了!是啊,星辰搁在武当山峭削的山峰上,近得伸手可去触摸。当你真的伸手时又会发现,其实星星离我们十分遥远,你见到的只是十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前的旧照片。仰望星空,不禁使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在浩瀚的宇宙里,人只是一个质点,一粒尘埃;然而人的思想可涵盖整个宇宙,那是宇宙中的精灵。让想像长上翅膀,尽情地去拥抱大自然,拥抱世界吧。

大山似乎睡着了,只有那陡峭山峰的剪影与蓝天衔接,游移间山坳间出现了用霓虹灯构织的宫殿楼阁,那是南岩景区一些宾馆的轮廓,与星空相辉映,疑是天上宫阙。

登顶

在全国叫武当山的共有五处,即江西赣州龙南县武当山,福建泉州市平泽区武当山,云南临沧市凤庄县武当山,四川广元市苍溪县武当山,以湖北十堰市武当山最著名。湖北武当山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区,共有金顶、南岩、太子坡、玄岳门、玉京台、五龙宫六大景区。我们住宿的酒店,已在海拨1000米以上,到主峰(1612米)只有近600米距离。翌日,我们七时出发,经榔梅祠、乌鸦岭、黄龙洞登顶。朝天宫是传说中仙凡分界处,修成神仙了可以在此由天将接引上山至金顶参见玄武神。我们选取了从清神道(离顶1.8公里)上山,从明神道(1.4公里)经一、二、三天门下山。沿途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登上金顶那一刻,景象美得使人心悸,但见紫气氤氲,彩霞拂面,香风袭人,使人心旷神怡。站在金顶四处眺望,武当山岂一个“武”字了得。围绕天柱峰,有72座山峰峰峰相朝拱。峰顶部分皆裸露着岩体如箭镞般林立,又如同剑戟刀枪相拥。群峰同为一脉,高度在主峰半腰。主峰相呼,群峰皆应,一峰变色,峰峰震怒。有绝壁深悬的36岩,激流飞湍的24涧相围护,有云烟雾蒸的11洞相点缀,有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相陈设。天柱峰犹如一根通天神柱拔地而起,耸入霄汉,据中而立。山顶金殿为铜铸仿木结构重檐庑殿式建筑,内有五尊铜铸鎏金神像供奉其中,建筑通体金碧辉煌,是明代艺术瑰宝。天柱峰像古代大将带甲百万,据高临下,雄视四方。可见剑影刀光,可闻金戈铁马之声,真可谓“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在金顶据说可领略雷火炼殿,月敲山门、平地惊雷、海马吐雾、陆海奔潮、祖师圆光、天柱晓晴、佛光等诸多天象奇观,令人叹为观止。一日,某国家领导到太和宫浏览,恰逢见到雷火炼殿奇观,只见雷电交加处,一条火龙在金殿上下飞舞,看得他目瞪口呆,那无神论的脑袋受到极大的冲击,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武当山建筑群历代都有修建,明代达到鼎盛。明成祖朱棣:“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在武当山耗资数以百万计,日役使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4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6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故事统一布局,玄妙超然,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问道

武当山之称为武当,除风光奇特旖旎,众峰嵯岈的自然特色外,还在于武当文化。“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武当山整座山都是故事,都是修炼者演绎着的故事。春秋至汉未,此处已是宗教活动重要场所,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相传是真武大帝修仙得道之地,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谓,故名。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建五龙祠。唐未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宋元时,皇室封武当为真武神,把真武推崇为“社稷家神”,此处作为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明代,武当被封为“大岳”、“治世玄岳”,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驾五岳之上,被誉为道教第一名山。

武当之“武”还在于武当之武术。武术界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谓,其开山祖师系元未明初之武当道士张三丰,世称“张真人”,他在继承古代武术攻防理论的基础上,遵照道教“道法自然”、“保全太和”的思想,运用《易经》部分原理,参以内丹功法经验,以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等核心理论,形成了内家拳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套路风格,它以养生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而不尚力,牵动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延年益寿、祛病健身等特点和功能,以其松沉自然,行动走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的风格在武林独树一帜。他所创的太极拳如今仍盛行于世,造福苍生,只可惜心法已失传。他本人也到144岁羽化。 在张真人神像前,我心有所思,久久伫立,双手合什,虔诚致礼。

从金顶下山不远就有一块平地,设有旅馆供游人住宿。正值中午就餐时,一些道士蹲在屋檐过道上吃饭,我过去一看,盆子上面有些青菜、豆芽和千张,下面是米饭,每人一盆,十分清淡简单。这些道士都比较年青,大概都二三十岁左右,有人想和道士唠唠嗑,道士说“听不见。”再问,又说“没听见。”同行一人向道士打听下山途径,那小道士用食指朝背后一指,再以大拇指朝上一指,然后径自進屋去了。队友们抱怨道士态度不好,不热情,我却会心一笑,然后给大家解释:不是道士态度不好,不理会人,这些道士是真正修炼的人,因为修练法门的不同,规矩也不同。道家修练不讲度人,只求度己,既然是自度,他就认为要修口,尽量不说话,以免开口说话造业,正所谓“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至于热情,那是常人中的事,修练者要放下的就是那个“情”字。那小道士的手势十分精准,他用食指朝身后指,意思是他背后房子后面有一条路(明神道)可下山,大拇指朝前面指是先上山到金顶,前面也有一条道(清神道)可下山。

感悟

南岩宫位于山腰,离住所很近。晨,沿高低起伏的石阶山道而行,到了真武修真得道之圣地。南岩面对金顶,天乙真庆宫石殿镶嵌在悬崖峭壁间,被称为建在悬崖上的宫殿,系元代所建,原汁原味的木石结构,有楼阁飞空之势。龙头香直悬云罅 ,为历代信士祈福之地。传说过去道士行法,蒙住双眼前往龙头石香炉上香,然后倒退回来,以验定力。下面是万丈深渊,摔下去就粉身碎骨。宫内甘露井水,清凉甘洌,饮之可祛病御疾。我邀藤条队员们品茶、果然不同凡响。

宫殿为什么要建在峭壁上,这确实大有讲究。在宗教还没有建立的远古时期,修炼者多在深山老林中独修、密修。没有食物就需要辟谷,没有人守护就选在悬崖的山洞里,这样可避风雨,可防毒蛇和野兽蚁虫侵害,也可防人干扰。许多名山大川都有佛道修炼者的踪迹,它有这样一个承传过程。宗教建立后,闭关修炼时有人守护,可提供食物,所以后来的道观庙宇多建在平易之处。细看南岩宫,确实是修炼的极好场所,林木苍翠,峰岭奇峭,空气清新,水源清洁甘洌,环境幽雅清静,对面是金顶,上下和左边均为悬崖,只一条小道直通天乙真庆宫内,几乎与世隔绝。传说真武在此一坐就是四十二年,眼皮上都堆了很厚的灰尘,头上长出了小草,任凭鸟儿在头上做窝、生蛋、孵化也一动不动。身边的荆棘由小长大,通过他的脚板,又沿着经络从胸口长出来开花结果,他还是纹丝不动,直到功成圆满。修成后,被玉帝封为亚帝、三界大都督,并命他坐镇武当,镇守北方,称为玄武大帝。

我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久久在悬崖上徘徊,努力寻找着真武的足迹,仿佛看到一位年青学道者从大海西边孤身乘舟而来,他就是净乐国王子,受仙人点化而入武当修道。他放弃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割舍了慈母和亲人的世间亲情,潜心修道。修炼的清苦和迷茫使他的思想也曾出现过反复,一度想下山回家,在回心庵受紫元君铁棒磨针故事的点化,幡然醒悟,潜心修道,终成正果。

茫茫人世,滚滚红尘,有几人识得修炼的玄妙。在常人中滚打,终日沉迷于名利场中不能自拔。人在迷中,本性难见,心灵被浮云所障而不见明月清风,几十年一过,回头一看,那些生死爱欲,原是一些破事儿,能放下就能跨过去,放不下割舍不下就继续迷在其中,继续轮回、沉沦。放长了看,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威武雄壮有声有色,引无数英雄折腰,细想起来,也不过是一幕幕大戏而已。

登上从武昌回程的火车已是深夜时分。火车像儿时母亲的摇篮,铁蹄隆隆演奏着催眠的曲调。卧铺车厢的顶灯熄了,鼾声此起彼伏,我也慢慢進入梦乡,恍惚间看到了飘逸灵动的逍遥谷,庄严神奇的紫霄宫,唐时敕建的五龙宫,亮晃晃的金殿,一件件道家法器……,喃喃自语:朋友,你想武当问道,感受神奇么?我的思绪将为你导航。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