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戊戌变法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11月15日】

【原文】

二十四年(1)戊戌……,……谕(2)曰:“国家振兴庶政(3),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今士大夫(4)昧于域外之观,辄谓彼中全无条教(5)。不知西政万端(6),大率主于为民开智慧,裕身家。其精者及能淑性(7)延寿。生人利益,推扩无遗。朕夙夜(8)孜孜(9),改图百度(10),岂为崇尚新奇。乃眷怀(11)赤子(12),皆上天所畀(13),祖宗所遗,非悉使之康乐和亲,未为尽职。加以各国环相陵(14)逼,非取人之所长,不能全我之所有。朕用心至苦,而黎庶(15)犹有未知。职由不肖官吏与守旧士夫不能广宣朕意。乃至胥(16)动浮言(17),小民摇感惊恐,山谷扶杖之民,有不获闻新政者,朕实为叹恨!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18)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朕不胜厚望焉!”。

(出自《清史稿・德宗本纪二》)

【注释】

(1)二十四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o??砗诺伦凇K淙辉谖?4年,但亲政只有10年,其余时间都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而即便在亲政期间,也未能拥有很多权力,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
(2)谕:谕旨,皇帝晓谕臣民的诏书。
(3)庶政:国家的一切政务。
(4)士大夫:旧称在职居官的人。
(5)条教:即教条,教令、法规。
(6)万端:极多。
(7)淑性:天赋的善良本性。
(8)夙夜:从早到晚。
(9)孜孜(音资):勤勉不懈。
(10)百度:比喻各种法制。
(11)眷怀:关心怀念。
(12)赤子:比喻人民。
(13)畀(音必):赐与,给予。
(14)陵:欺侮、侵犯。通“凌”。
(15)黎庶:百姓、民众。
(16)胥(音需):互相、都。
(17)浮言:没有根据的话。
(18)喻:明白、知道。

【语译参考】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颁布谕旨说:“国家振兴各项政务,兼顾采用西方的方法,真正想为人民建立政治体制,中国和西方各国相同,而西方国家的方法可以补充我国的不足。当今做官的被外国是中国疆域之外的观点所蒙蔽,常说西方的方法完全没有中国传统的教令和法规。不明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纷杂多样,大多主张在于为人民开通智慧,富裕人民和家庭。而精通这个方法的人甚至能使人性情善良而达到延年益寿。还会推广扩大每个人的生活利益,没有遗漏。我早晚勤勉不懈怠,规划改革各种制度,岂是为了崇拜新奇。乃是关心人民,皆上天所赐与,祖宗所遗留下来,如未能让他们全部都能健康快乐和睦相亲,就是未能尽到职责。复之以各国环围交替欺侮逼迫,不吸取别人的长处,就不能保全我们国家所有的一切。我的用心良苦,但是百姓还有不知道的。由于不好的官吏和守旧的士大夫不能推广宣达我的心意。甚至都流传没有根据的话,让人民摇摆惊慌恐惧,住在高山深谷手扶拐杖的百姓,还有没听到新政的人,我实在感到叹息遗憾!现在将变法的意旨,公布宣告全国,让百姓都明白我的想法,都知道他们的君主是可以倚赖的。全国上下共同一心,以便完成新政,用来强大中国,对此我有很深切的期盼啊!”。

【研析】

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并以“变法图强”为号召,透过办报刊、设学会方式,发起维新变法运动。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岛,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迫在眉睫,康有为入京,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紧迫性。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接受康有为的建议,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的决心。这年是戊戌年,故史称“戊戌变法”。

从6月到9月,光绪帝陆续颁布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维新法令,推行新政,但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南海瀛台,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政变后,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全部废止。戊戌变法,前后历时103天,所以又称为“百日维新”。

【延伸思考】

1.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是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请分享你对百日维新的看法,包括主要的革新主张、推动失败的原因。

2.推动变革措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觉得要成功推动的因素有哪些?而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请分享你的经验。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今译下》门岿主编 建宏出版社 2001年9月
2.《图说中国历史》 京中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4月
3.《图说清朝》 知书房出版社 2009年3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