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高风(五)

史鉴 整理


【正见网2010年09月02日】

孙思邈大医精诚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喜欢谈论老子、庄子。北周洛州总管独孤信看见小时候的孙思邈,惊奇的说:“这是圣童啊!只是根器大,难以被朝廷所用。”孙思邈长大后隐居太白山。隋文帝建国后,召为国子博士,孙思邈不去。秘密告诉别人说:“五十年后有圣人出,我将下山相助。”唐太宗初年,召孙思邈到京城,当时孙思邈已是老人,却耳聪目明,唐太宗赞叹:“有道之士!”想封他做官,孙思邈推辞了。显庆年中,唐高宗又召见,拜为谏议大夫,孙思邈坚决推辞。上元元年,孙思邈称病回山,唐高宗赐予良马,把鄱阳公主的田园借给他住。

孙思邈对于阴阳五行、推步预测、中医中药无所不精,孟诜、卢照邻等拜他为师。卢照邻有麻风,无法治愈,百感交集的问孙思邈:“为什么高明的医生就能治好病?”孙思邈回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交替,天气和合则下雨、愤怒则刮风、凝结则下雨下霜、显现则出现彩虹彩霞,这是天的常数。人有四肢五脏,一睡一醒,一呼一吸,气机流动则变为荣气卫气,显现则变为神气面色,发出则变为声音,这是人的常数。阳用其形,阴用其精,有形形体的疾病在于无形气机的失常,这是天人共同之处。气机失常,那么气机溢出则身热,气机闭塞则身寒,气机结聚则生肿瘤赘疣,气机塌陷则生痈疽溃烂,气机急速则喘息疲乏,气机耗尽则憔悴枯槁。气机体现在面色,体现在动作,天地也是这样。星光暗淡、彗星流星坠落,这是天地的危兆;寒暑反常,这是天地气机的溢出闭塞;土石涌出,这是天地的肿瘤赘疣;山崩土陷,这是天地的痈疽溃烂;急风暴雨,这是天地的喘息疲乏;河流枯竭,这是天地的憔悴枯槁。高明的医生治病,用药物针灸疏导气机、挽救气机;圣人治天下,用自身所带的大德来挽回大劫,用正确的为人处事来化解天灾。所以疾病可以治愈,天灾可以化解。”

卢照邻问:“为人处事又是怎么回事呢?”孙思邈说:“心欲小、胆欲大。心为君主,君主应恭敬,所以心应小,《诗经》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指人心不能膨胀。胆为将军,将军应该果断,所以胆应大,《诗经》说: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就是指胆量应该勇猛。仁欲方、智欲圆。仁者静,象大地,所以品行应该方正,《左传》说:‘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就是指不能见利忘义。智者动,象天时,所以智慧应该圆通,《易经》说:‘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就是指应该抓住机缘。”

卢照邻又问培养心性的关键。孙思邈答道:“天有日月盈亏,人有福祸安危,不自我谨慎,不能平安度过劫难。所以培养心性一定要先知道自我谨慎,不能胡作非为。谨慎以敬畏为根本,所以读书人没有敬畏之心,那么仁义败坏;农民没有敬畏之心,那么农事荒废;工匠没有敬畏之心,那么规矩准绳被抛弃;商人没有敬畏之心,那么生意亏本。儿子没有敬畏之心就忘记了孝顺;父亲没有敬畏之心就抛弃了慈祥;臣子没有敬畏之心就不能建立功勋;君主没有敬畏之心就天下大乱不治。所以圣人首先怕被天理制约,其次怕被天意制约,再其次怕被自然制约,再其次怕被人制约,最后怕被自己身体制约。怕被自己肉身制约的人,他不会怕别人制裁他的肉身;怕被自己观念制约的人,他不会被别人观念限制;小处尚且谨慎的人,不怕大处会做错;眼前顺境尚且戒备的人,不怕今后的劫难。你明白这一点,就明白怎么为人处事了。”

古代麻风病治疗需要与世隔绝,断绝物欲,孙思邈认为反而是修道的缘分,然而卢照邻做不到,最终沉水自杀。

当时,魏征等人修撰齐、梁、周、隋等五个国家的历史,屡屡咨询孙思邈,孙思邈详细告诉他们。永淳初年孙思邈逝世,享年一百多岁,遗嘱吩咐薄葬,不携带随葬品,不杀生祭祀。

孙处约曾经让几个儿子与孙思邈相见,孙思邈说:“孙俊先显贵,孙侑晚年显贵,孙俊掌兵权会引祸上身。”后来都应验了。卢齐卿年轻时当太子詹事,孙思邈预言:“五十年后你会当地方官,我孙子是你的下属,希望你爱护他。”当时孙思邈孙子孙溥还没出生。后来孙溥当萧县县令时,卢齐卿是孙溥的上司徐州刺史。

(均据《新唐书》)

阳城伏阁上疏

有人虽然做官,但无心名利,颇有隐逸之风,阳城便是之一。阳城,字亢宗,北平人,家族原本世代为官,到阳城时,家里已经穷的买不起书。阳城就请求做集贤县的写书吏,偷读官书,昼夜不出书房。六年后,阳城无所不通,就归隐于中条山。远近人人倾慕他的德行,许多人跟从他学习。乡里人有争执,不去官府打官司,而是去阳城那儿评理。陕虢观察使李泌听说他的高名,亲自去乡下访问他,谈的很高兴。李泌做宰相后,推荐他当著作郎。唐德宗派长安县尉杨宁带丝绸礼品去夏县阳城住处征召。阳城穿着朴素進京,上表推辞。唐德宗派宦官拿官服为他穿上,然后召见,赐予丝绸五十匹,不久升为谏议大夫。

阳城当初没有到京城的时候,人们都想望他的风采,说:“阳城是隐居山人,能自己刻苦,不喜欢名利,如今做了谏官,一定能冒死履行進谏职责。”人们都畏惧他。等阳城到了后,谏官们纷纷议论政事,细小琐碎的施政过失没有不指出来的,唐德宗更加讨厌苦恼听谏官提意见。阳城却与两个弟弟和客人日夜痛饮,没有谁能窥知阳城的意图,都拿徒具虚名来讥笑阳城。有人造访阳城住处,将要问阳城为何如此,阳城望风知意,拉客人坐下,勉强客人喝酒。客人推辞不喝,阳城就自己替客人干了这杯,客人不得已,都和阳城喝了起来。有时客人先醉,倒在席子上睡着了;有时阳城先醉,倒在客人怀里睡着了,不能听客人说话。阳城规定两个弟弟:“我所得的每月俸禄,你们估计我家有几口人,每月吃多少米,买柴火、蔬菜、盐需要多少钱,先准备好,其余都送给卖酒的老婆婆,不要留钱。”因此当官未尝有所积蓄。家里的衣物即使有急着要用不可缺少的,只要客人爱不释手,阳城一定高兴的拿起来送人。有陈某,经常等阳城刚刚拿到每月俸禄的时候,就上门拜访,称赞阳城家里的铜钱、丝绸如何漂亮,每月都满载而归。

当时唐德宗在位,往往政由己出,不经过宰相,于是唐德宗身边的奸佞得以趁机窃权,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骗取唐德宗信任的小人不久接二连三被提拔,肆意诬蔑宰相、诋毁大臣,陆贽等大臣都被冤枉罢免,没有人敢出面营救。阳城就拜伏在宫殿下上奏,与拾遗王仲舒一起评论裴延龄的奸佞,陆贽等人的无罪。唐德宗大怒,召宰相進宫商议,要给阳城定罪。当时唐顺宗在东宫当太子,为阳城开解,阳城赖以幸免。金吾将军张万福听说谏官公开拜伏在宫殿下進谏,急忙赶去,到了延英门,就大声贺喜:“朝廷有正直大臣,天下必定大平了!”就拜访阳城和王仲舒等,说:“你们这些谏官能够这样提意见,天下怎能不太平?”说完了连呼“太平!太平!”张万福是八十多岁的武夫,从此名重天下。当时唐德宗想马上让裴延龄当宰相,阳城说:“如果有白麻诏书封裴延龄当宰相,我就把它撕掉!”阳城竟因为此事改任国子司业。阳城到了国子监,召集众太学生,劝告他们:“求学者之所以求学,都是为了学习忠孝,你们其中有长期不回家省亲的吗?”第二天,二十多名太学生告诉阳城要回家养亲。

有一个叫薛约的人,曾向阳城学习,生性狂躁,因为提意见获罪,被流放连州。但薛约客居长安,没有固定住所,捕快追查薛约踪迹,在阳城家找到了薛约。阳城让捕快在门口等候,与薛约喝酒诀别,哭着送薛约到郊外上路。唐德宗听说了,说阳城与罪人结为朋党,将阳城下放地方当道州刺史。太学生王鲁卿、季偿等二百七十人到宫殿门口请求留下阳城,请愿持续几天,小吏将太学生们挡在外面,太学生的上书无法送交皇帝。

阳城在道州,用管理家人办法管理小吏,该罚的罚,该赏的赏,不关心收税。道州水土养育的老百姓大多个子矮,每年朝廷常常在道州征夫,竟把道州男丁叫作“矮奴”。阳城上任后,禁止把良民百姓叫作贱奴,又可怜征夫年年离家的痛苦,上奏要求免除道州徭役,从此朝廷停止让道州進贡“矮奴”。百姓都依赖阳城得以安居乐业,没有不感激流泪的。之前的道州刺史贪赃枉法,观察使正在查办。有个道州小吏,原本与贪官狼狈为奸,现在见风使舵,检举贪官的不法勾当,自以为立了功。阳城立刻把他杖毙,可能是痛恨小人。道州赋税收不上来,观察使屡次加以责备。到考核的时候,阳城自己写上评语:“抚养百姓操心,征收赋税无能,考核下下等。”观察使派判官督促阳城收税,到了道州,判官奇怪阳城为什么不出面迎接,就问州吏。州吏说:“刺史听说判官来,自以为有罪,自己把自己关在监狱,不敢出来。”判官大惊,急忙赶進监狱拜访阳城,说:“您有什么罪过!我只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逗留一两天没走,阳城于是不回官舍睡觉,门外有一扇旧门板横在地上,阳城昼夜坐卧在上面。判官心里不安,辞去。后来观察使又派别的判官去,别的判官也不愿意管,阳城就载着妻子儿女离开道州,中途自己弃官隐遁。

唐顺宗即位后征召阳城,阳城已死,君子都为之惋惜。

(据《旧唐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