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毋肆焚掠妄杀人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08月11日】

【原文】

庚寅,振恤中原贫民。辛卯,将还应天(1),谕(2)达等曰:“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孙罔恤民隐(3),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4),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庶(5)几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6)朕伐罪安民之意。不恭命(7)者罚无赦。”

(出自《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一》)

【注释】

(1)应天:今江苏南京。
(2)谕:告诉,使人知道。
(3)罔恤民隐:没有体恤民间疾苦。罔,无,没有。隐,伤痛。
(4)肆行屠戮(音路):随意進行大量屠杀。肆,放纵,任意行事。屠,大量残杀。戮,杀。
(5)庶:但愿,或许。
(6)副:相配,相称。即符合之意。
(7)恭命:奉行命令。恭,肃敬,谦逊有礼貌。

【语译参考】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二十二日,赈济抚恤中原地区的贫民。二十三日,要回应天,告诉徐达等人说:“中原的人民,长期遭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的人来往不绝,所以命令率兵北征元都,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元朝皇帝的祖先对人民有功德,他们的子孙却没有体恤民间疾苦,所以上天厌恶抛弃他们。国君有罪,人民又有什么罪?从前改朝换代的时候,随意進行大量残杀,违反天意虐待人民,我实在不忍心那样做。各位将领攻下城后,不要随意焚烧抢掠胡乱杀人,元朝皇帝的亲属,都要使他们得以保全。这样或许对上可以报答上天的心意,对下可以安慰人民的期望,以符合我讨伐有罪者安抚人民的旨意。不奉行命令的要处罚,且不能赦免。”

【研析】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是平民出身的君主。他尚未建立明朝时,每次作战均告诫部属攻下城后,不得滥杀无辜,以元朝因不体恤民间疾苦遭到上天抛弃作为借鉴,要求符合他讨伐有罪者安抚人民的旨意为原则。此作法有别于其他改朝换代的统治者,大肆進行掠夺屠杀,可谓百姓之福,或许是他来自民间,特别能感同身受体恤百姓之苦。但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后人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贤君与暴君兼而有之。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他大力打击贪污,注意减轻民间百姓的负担及同时多次救济灾民,恢复经济着眼,史书记载他是少见勤政的皇帝;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其高压统治着眼,如杀戮功臣、废相、设锦衣卫、文字狱及廷杖大臣。但此套维护皇权的体制,使得大明朝276年时间内,无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宦官也没有形成气候。似乎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往往一体两面,正反同时存在,故某方面严谨了,他方面却产生不可避免的弊端,好坏参随相伴着。执政者难,也就难于此,非大智大慧者,贤君之名难留青史。

【延伸思考】

1.毋焚掠妄杀的好处何在,请详述之。
2.一个人的想法与行为,往往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请你就此论点,分析明太祖的作为。
3.古代一人犯罪,罪连九族,可是明太祖却要求徐达要保全元朝皇帝亲属,为什么?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