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悲歌:断流的威胁

河伯的悲哀


【正见网2000年12月28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庄子・秋水》

两千年寒暑更替,今年的河神,应该不会再那么自负了,它已然失去了本钱。

1972年的一天,黄河下游据河口最近的利津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吃惊地看到黄河裸露出干裂的河床。震惊是可以理解的,自从盘古开天地,除了三门峡高坝建成时不适当地超量蓄水外,号称百川之尊的黄河第一次真正与大海暂别了。

当时的人们将其归结为异常严重的旱情,并没把这偶然现象太放在心上。然而,黄河断流却一发而不可收:70年代六次断流,80年代七次断流,而90年代才过八年,断流已达七次。

趋势是如此令人不安。70年代和80年代的断流主要集中在北方春旱的五六月份。进入90年代,黄河下游的断流迅速向冬春季的2、3、4月和夏秋季的7、8、9月蔓延。

干涸的河床不断延伸到华北平原的腹地。70年代平均断流130公里,80年代延伸到150公里,90年代达到300公里。而1995年后,黄河断流年年近700公里,郑州黄河铁桥河段长时间无水流通过。

断流的时间也不断延长。70年代断流最长记录21天,80年代改写为36天。进入90年代,记录年年翻新:1991年断流16天,1992年82天,1993年61天,1994年约75天,1995年猛增为118天,1996年133天,1997年竟达226天!

不要忘记,利津水文站距河口尚有136公里,实际1997年黄河无滴水入海的时间长达330天。

记录终会嘎然而止--因为一年只有365天。

几年前,当有学者提出黄河将蜕变为一条季节河时,人们大多视其为天方夜谈。而1998年的黄河,在它应是两岸不辨牛马的汛期里,也仅仅记录到一次不像样的洪峰。人们开始明白,黄河不仅已经蜕变为一条季节河,它甚至会变为一条内陆河。

两千年,相对地质岁月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竟如此显著地改变了地球上第五大河的面貌。

在我们唱着“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豪迈歌曲,花费巨额资金、无穷劳力,筑下一座又一座水库大坝,凿开一条又一条引水渠道,最终可以安排每一滴黄河水的去向时,我们实现了自己的口号:“改造自然”。

但我们却很难征服自然。黄河和我们开了这样一个可怕的玩笑,以断流这样极端的方式嘲弄了我们。

有人疾呼:“保卫黄河!”

有人无动于衷。

更多的人不知所措。

黄河太复杂了,好比一部天书,不可治,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摘自《中国水危机》一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