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发现“W3 Main”区域 蕴藏大量新生的褐矮星

孟伦


【正见网2009年02月17日】

日本国立天文台1月30日发表新闻公报说,他们和印度同行首次发现仙后座方向一个恒星形成区域存在大量新生的褐矮星,其数量与这一区域诞生的恒星数量相当。

W3 Main 区域大量恒星正在诞生的三色复合图像

浩瀚的宇宙中其星体的数量不可胜数。当天文学家透过Subaru望远镜观察这庞大的星群时,他们思考着,星球重量的母体分布型态为何?与太阳的重量相比又是如何?银河系的星群其重量范围多少?这些问题是天文学上很重要的议题。解答的第一步是要先决定星体的初始质量分布,即星球刚形成时的质量,称为星系初始质量分布(IMF - Initial Mass Function)。因为星系内包含各种年龄的星体,因此观察出来的质量必须调整为初始值。然而,同一区域的星体通常在相同的时间内形成,因此以抽取的样本星球来推估银河系时,没有必要再算复杂的调整量。

1950年,天文学家就测出了银河的IMF值。而最近,科学家们对于测量极低质量区域的研究颇为热衷。非常黯淡的褐矮星(Brown Dwarfs),其质量远比一般星球小,大约只有太阳质量的0.08倍。因此,对于褐矮星的质量数据,科学家尚无法掌握。

由于质量太小,褐矮星不能像正常恒星一样产生氢核聚变维持光度,当它们变老时,会微弱到使天文学家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年轻的褐矮星因有自身的万有引力,其红外线波长较为明显。因此要研究褐矮星IMF值的范围,天文学家以红外线探测仪对它们進行观测。而先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较接近星球形成的区域,特别是较低质量的区域,例如金牛座和较多星球形成的猎户座附近。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内的星球大多由星团形成,大多数质量都不大。也因此,先前并没有观测银河系星球的IMF值母体分布。

大多数包括巨大质量星球的星团大约比M42猎户座大星云的距离还远两倍,必须使用如日本的8.2m Subaru大型望远镜才能观测到既遥远又微弱的星球。另外,影像解析度的品质也要高到能分辨出每个独立的星球。

为了探测微弱的低质量星球,日本与印度的天文学家们利用Subaru望远镜上高敏感和高分辨率的思科红外线照相机,观测到仙后座方向距离地球6000光年的银河系典型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域“W3 Main”,在“W3 Main”区域内,发现有众多的褐矮星。而在猎户座四边形(Trapezium)星团和英仙座的星系IC 348中,褐矮星的数量相比之下就显的较少。因此研究指出,褐矮星的数量与银河系中不同的区域有关。

资料来源:
http://www.naoj.org/Pressrelease/2009/01/29/index.html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巨变中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