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君子不器

贯明


【正见网2008年07月23日】

对于一般人来说,掌握技能是很重要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教育都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道德教育却似乎被现代人忽略了。然而,道高于技,人世间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如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等人其实也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人的技能的高低也与人的道德心性紧密相关,道德低劣之人永远也不可能掌握高超的技能。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是:“君子不器!朝闻道,夕死足矣!”所谓“器”就是指只能适用于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长技能,而一旦领域稍有变更、境遇稍有变化,其专长技能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不器”则指不专限于一门手艺的道德高尚之士,是指那些心性高、器局大、能够通瞻全局的人才。君子当精于艺,儒教始祖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六艺娴熟的人。但是即使能够六艺精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充其量也只是在“技艺”的层次。因此即使在“技艺”方面有博大精深的造诣,也只能像是最珍贵的器皿一样。君子应该有更高的对于“道”的追求与感悟,这才能使人品更加完善并使灵魂得到升华。如果仅止于“技艺”,那就是成为“器”了,穷其一生只得雕虫小技,如果能够進而成“道” ,那就是人世间的得道之士。孔子自己身为圣人,却仍然心怀谦恭,十分崇敬心中有道的人。孔子对“道”充满了敬畏之心,这可以从“朝闻道,夕死足矣!”中看出,早晨明白了宇宙的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死而无憾了! 惜道重道之心一目掺然。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知识本身不是人生的目地,做人应该通过人生的修行感知宇宙的真理,彻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同样的道理,道家对于技能与道德的关系的理解则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说: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习有所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坚持不懈地一直减下去,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达到了无为的境界之后就会发现,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实现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啊!

知识与技能只能教会人怎样做事;佛法和真道才能教导人们怎样去做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技巧和艺能充其量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佛法和真道才是人们应该毕生追求的光明大道。做学问自然是愈多愈好,如此才能博闻强记、增长见识;佛法修道,则必须放淡欲望、清净无为,并且必须专一修炼,才能得道与开慧。自古求道难,闻道难,得道更难。人生于天地之间,理应养浩然之气,修佛法正道,走返本归真之路,方为正人君子也。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