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和“雨”中英文比较上看汉语神传文化的内涵

周正


【正见网2007年03月18日】

从2007年2月8日至2月17日的中国新年,英国《泰晤士报》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中国周”活动,掀起了学中文的一个高潮。有趣的是,第二天英国各地大雪,当天的报纸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Will it 雪or 雨today?”叫读者来猜“雪”或“雨”两个字的意思。

琢磨了一下,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因为从这两个字的背后能领略到中英文的不同内涵。

雪(snow)和雨(rain),在英文中描述自然现象时既可用作名词,也可用作动词。这都表达了人对这些“客观”现象或过程的认识、感受。

而在中文里,一般只用作名词,而相应的动词则变成了“下雪”或“下雨”。也就是说,从语法上来看,“雪”和“雨”变成了宾语。因为还要有主语,所以从意思上来,这个过程不再是一个“客观”的现象或过程,而是某种因素(即主语)的行为。

那么主语是什么呢?人们常说“天要下雪”,或“天要下雨”。也就是说,主语是“天”。这样看来,就体现了其背后的内涵:不管“下雪”也罢、“下雨”也罢,中国古人将其视为“天”的行为,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将其视为 “客观”的现象。也就是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这种对“天”认识的世界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刮风”、“打雷”“下雹子”等等,也都反映出这种内涵,这种“天”与人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当然,从作恶时要遭“雷劈”、遭“天谴”等说法中也能看出来,更不用说雷公、电母这些名词了。


参考资料:
http://www.epochtimes.com/gb/7/2/11/n1619827.htm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