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字文(二)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1月1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正文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读音练习

寒(ㄏㄢˊ;hanˊ)来(ㄌㄞˊ;laiˊ)暑(ㄕㄨˇ;shuˇ)往(ㄨㄤˇ;wangˇ)
秋(ㄑㄧㄡ;qiu) 收(ㄕㄡ;shou) 冬(ㄉㄨㄥ;dong) 藏(ㄘㄤˊ;cangˊ)
闰(ㄖㄨㄣˋ;runˋ)余(ㄩˊ;yuˊ)成(ㄔㄥˊ;chengˊ)岁(ㄙㄨㄟˋ;suiˋ)
律(ㄌㄩˋ;luˋ)吕(ㄌㄩˇ;luˇ)调(ㄊㄧㄠˊ;diaoˊ)阳(一ㄤˊ;yangˊ)
                
解释

一、字义

寒:冷。意指冬天。
来:到来。
暑:炎热的夏天。
往:去、过去的。
秋:秋天。
收:收取。
冬:冬天。
藏:储存。
闰:农历一年和地球绕日一周的时间(阳历)差了十多日,所以每隔数年,就会累积多余的日子,这就叫闰。
余:多出的、剩下的。
成:变成。
岁:指一年。
律:古乐十二律中的阳律。指的是六律。
吕:古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指的是六吕。
调:合适、和谐。
阳:声调。古代四声: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的总称。因受声母清浊不同的影响,浊声母的字为阳调,发音一般较阴调稍低。

二、词义:

寒来暑往(1) 秋收冬藏(2) 闰余成岁 律吕(3)调阳(4)

(1)、寒来暑往:形容季节冷热的交替。
(2)、秋收冬藏:农家按照一年四季来耕作的情形,即春耕、夏作、秋收、冬藏。
(3)、律吕:古代用来调整乐器声音的器具。
(4)、调阳:调合声调。

译文参考

寒冷的冬天一来临,炎热的夏天也就远去了;而秋天是农作物成熟收割的好时候,将收成的谷物存藏起来,以备天寒地冻的冬天食用。

民间通行的农历,每三年有一个闰月,阳历则是每四年二月份会多出一天,变成二十九天。象这样将多出来的日子计算清楚妥善安排,订出年来,才能符合四时的运行基准。就如同古时用来调合声音的六律和六吕一样,将音律调好了,听起来才准确。

文字的故事

秋:秋天正是百谷收成的季节,所以左边有个“禾”字,而且每次收成后,农夫总要放一把火将田里的稻杆烧掉作肥料,以便整理田地,准备下一季的播种,所以秋的右边有“火”字。秋的古字很像一只类似蟋蟀的昆虫,在秋天时,这些昆虫会啾啾的叫个不停。每到秋天就会听到它们的叫声,所以造这个字时,就画出这些昆虫的体型特征,又想到它们的叫声,于是“秋”字的读音就仿照虫声“啾”了。

冬:冬季是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代表一年终结的意思。甲骨文的“冬”写作“”,画的是一条绳子的两端都有打结,用来表示终结的意思。小篆写作“ ”,上面的“ ”表示冬天到了,把窗户的缝塞得很严密的样子,下面的“仌”表示冰的意思。冬天外头结冰了,所以要把窗户关得紧一点,以免冷风灌進来。

寒:寒字上面的“宀”表示屋顶,中间的“”和“人”表示人窝在草做成的暖垫子里,下面的“仌”表示冰,人的脚底踩在冰上,的确是够寒冷了。

深入思考与讨论

天地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农人依照四季节气進行农作,春天把握时间播种,夏天努力耕耘,秋天欢欣收割后,冬天才有足够的粮食好过冬。我们的历法也是一样,把多出来的日子累积成闰年、闰月,才能形成一年有十二个月的规律。以下问题请小朋友想一想:

一、除了四季节气是有规律的之外,请小朋友想想看,还有哪些事情或现象也是有规律的呢?

二、这样的四季节气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能规律的运转这么长的时间?

三、落实到生活上,我们每天的生活是不是也应该适当规划形成规律?

四、“秋收冬藏”告诉我们要“存有余而补不足”,每天的作息也是一样,早起精神好,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才能让一天的时间被更好的运用?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