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黍离》――无德而不得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6年10月15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解题】

本篇《黍离》选自《诗经》,《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先秦时代的一部古书,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但在当时只称它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武帝时代,就把《诗三百》列为儒家的五部经典之一,从此就有了《诗经》这个名称。

《诗经》的作品,全都可以合乐歌唱,由于这些乐歌的乐调各有不同,所以结集后以风、雅、颂作为分类。“风”,又称“国风”,是指当时各诸侯国地方的乐曲,共收160篇作品;雅,是指雅乐,是当时周天子都城附近的乐曲。雅诗共105篇;颂,是古代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曲。颂又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对《诗三百》这部诗集非常重视,曾经用它作教材来教学生,如在《论语・季氏第十六》中说:“不学诗,无以言。”又在《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劝导他的学生说: “你们何不学诗呢?读诗可以培养人的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怨刺时弊的方法。近呢,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它来辅佐君主;而且还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照孔子看来,《诗三百》篇无疑是一部培养德行,增强智力,学习人际交往,以至扩大自然和社会知识面的教材。所以后世儒家对《诗经》一直十分重视,被列为学子的必读之书。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原文】
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
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⑤。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①黍(shǔ,音暑):黄米。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高粱。
③行迈:前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ē,音椰):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参考】

田间禾黍排排长,地里高粱苗在抽。
前行步子多迟缓,神情恍惚心忧愁。
知情者说我心忧天下,不知情者问我愁个啥。
苍天高高如明镜, 这种景象谁造成?

田间禾黍排排长,地里高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迷乱如酒醉。
知情者说我心忧天下,不知情者问我愁个啥。
苍天高高如明镜, 这种景象谁造成?

田间禾黍排排长,地里高粱已结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憋闷难喘气。
知情者说我心忧天下,不知情者问我愁个啥。
苍天高高如明镜, 这种景象谁造成?

【原文研析】

本诗反映了西周亡国的史实,抒发了东周一大夫的亡国之恸,有两个问题需要讲明:一是西周亡国源于失德,二是作者含蓄的抒情方式源于有德,两个问题都说明了德的重要意义。

据史料记载,中国有十大亡国之君,多数与君王自己失德有关。本诗反映的是第三个亡国之君周幽王。为博取妃子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诸侯不再勤王,都城镐京被戎族夷为平地,最后国破身亡,从而招来不尽哀思。

传统认为,君王,名为天子,乃受命于天,治理国家,造福黎民,如果君王无德,纲纪废弛,小人就会放纵猖獗,贤臣就会悲伤沉默,民众就会诅咒,在国内如果问题百出,危机四伏,在国外就会招来“敌国外患”,这是导致亡国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君王有德,实行德政,做出了好的榜样,上行下效,蔚为风气,臣民自束其心,修德向善,精诚团结,江山稳固,天下富而太平。唐朝李商隐,览史之余,掩卷长叹,吟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概括得很为准确;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德心,行德政,上得天佑,下得民心,江山才能稳固,治国的事情不是小事,修德于天下乃富国强民的关键。

这首诗是在抒发对西周覆亡的悲悼之情,作者在抒情时,含蓄深沉,有克制,不过分,哀而不伤,体现了古人较高的道德修养,使得此诗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作者是西周遗民,东周大夫,经过故国覆亡的旧址,眼望着禾黍茂盛,高粱生长,想起此地原是故国庄严的宗庙,巍峨的朝堂,繁华的街市,而今成了一片废墟,但见得废墟上的片片庄稼,不禁悲从中来,由高粱抽苗(彼稷之苗)到高粱吐穗(彼稷之穗),再到高粱结籽(彼稷之实),时间上经历了整整一个季节,这位大夫的心情也由忧虑不安(中心摇摇)发展到迷乱如酒醉(中心如醉),再发展到心中憋闷难喘气(中心如噎),每回缓步徘徊,心情都比上一次沉重,但是这种悲情并没有过分,试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就是说自己的心情只有知情者知道,不知情者并不知道,悲情并没有过分张扬;再看“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穗、实)”,禾黍茂密,高粱径自生长,一切顺乎自然的法则,不随人类的心情变化而发生变化,只有人触衰景而生悲情的,没有草木因人悲而衰败的,无知识的葱茏草木,在这里起到了一种作用,就是缓冲人的感情,使之不过分;最后,大夫仰望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虽有“此何人哉”的人事上的疑问,但思虑显然已转向苍天,转向当时盛行的天命观,如果朝代更迭也是有定数的,那么我太过于悲伤又有何益呢?正是这种天命观,稀释了淡化了情感,使得才掀起的情感的波澜,渐趋平静。那个时期的人们常常把情感放置在天、地、人的大环境中来加以抒发,抒情不过分,哀而有节制,含蓄不肤浅,简单多韵味,使得感情的抒发更顺乎自然,合乎道德,臻于永恒。想一想周幽王亡国正是因为迷恋女色放纵情感,那么这里的情感的节制就更显示出它的道德意义了。

我们今天常把“含蓄的抒情方式”当作一种写作方法,说本篇文章“亡国之恸”是内容,含蓄抒情是方法,实际上含蓄是方法,但它不只是一种方法,它是德性、心性的体现,只有达到了那种较高的道德境界,才会有这种含蓄中和的情感特点,这种含蓄,更深沉,更永久,更有力,更能让人在心平气和的理智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他的一番好意。

【诵读时间】

将原文诵读三遍(可分三组接连诵读)。
[停顿参考]:“/”表示稍作停顿。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下两节相同)

【阅读延伸】

夏桀无德亡国:

夏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他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更无兼年之食,每遇天灾则妻离子散。

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同时,四方的诸侯也多背叛,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结束。

唐太宗行德政:

唐太宗作为君临天下的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不敢滋长骄奢逸乐的思想。从即位起,他便注意节制自己的欲望,戒奢从俭,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而增强国力。

太宗即位后,所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建的宫殿,经战火焚烧,早已破旧。按照惯例,新王朝国君都要大兴土木,另建新宫,至少也要将旧宫修复,崇饰一新。唐太宗目睹隋朝奢侈亡国的教训,“不敢纵逸”,一直不许兴建新的宫殿。太宗患有“气疾”,所住的宫殿又潮湿,夏暑秋凉,容易引起旧病复发。

贞观二年,有大臣从爱护他的健康出发,奏请朝廷“营一阁以居之”。唐太宗说:“我有气疾,确实不宜居住卑湿之宫,可是要大兴土木,必然靡费人工与钱粮。昔汉文帝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停建。我的功德远远不如文帝,而建新宫的费用又超过露台,这不是为天下之君所应做的事。”大臣们一再奏请,太宗坚持不准,此事才作罢。

工部尚书殷纶曾带一巧匠扬思齐入宫,欲制造木偶戏取悦于太宗,太宗不但不赏光,反而训斥了他一顿并免去他的官爵。唐太宗专门下令,禁止地方官進贡珍奇宝物,以防扰害百姓,助长君王的奢侈之心。

正是由于唐太宗带头节俭,反对奢侈,影响了许多大臣。在贞观君臣中,崇尚节俭蔚然成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贞观时期的经济、文化达到鼎盛,为世界瞩目。

【心得交流】

请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各抒己见:

①君王失德就会有亡国之忧,我们不注重道德修养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②修德于天下与爱国的关系。
③本诗含蓄平和的抒情方式给我们的情感修养带来了什么益处?

[教师引导]:君王需重德,普通人也需重德。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作了大一的班主任,有一个学生家长是某市广播局的局长,局长找到我家,说:“把孩子托付给你,学点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学会做人。”局长临走让司机把一箱饮料、一条香烟搬進我的屋子。东西不多,价值两三百元,可我总感觉那不是我的,受之有愧,以前,有些领导随便收受学生的东西,学生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我如果随便收受东西,那局长的孩子会怎么想呢?这还能算是为人师表吗? 我于是委托一个外系的学生,悄悄的将所有礼品退给了局长的孩子,并告诉局长孩子,我有信给他父亲,我在信中说:“我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负责,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着他们父母殷切的希望,我相信这一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执著,东西虽然不多,但是请你尊重我的信念。”局长很快回信,表示理解和敬佩。农历新年到了,局长孩子来拜年,手里只抓着一个小日历,价值两三元的那一种小摆设,把小日历往桌子上一摆,老师学生都感到高兴。

人心都有一杆秤。我们如果把一些事情做对了做好了,也会带动周围的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君王需重德,人人需重德。

【参考资料】

亡国诗词: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宋徽宗国破被俘后的诗句: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十大亡国之君:

(一) 夏桀:重用佞臣,排拆忠良,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宠爱妹喜,被商汤放逐后饿死。
(二) 商纣:荒淫残暴,宠幸妲已,杀害忠良,被周武王战败后自焚于朝歌鹿台。
(三) 周幽王 :(?-前771年), 为博取妃子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以至国破身亡。
(四) 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残暴凶狠远胜秦始皇,但却无始皇帝的雄才大略,被赵高所逼自刎而死。
(五) 汉献帝刘协:(181-234),继位时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最终成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后被曹丕废黜后病死。
(六) 隋炀帝杨广:(569-618),弑父杀兄,荒淫奢侈,残虐人民,游玩不息,致使天下大乱,为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所缢杀。
(七)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善于作文填词,又工书画,精音律,但却怠于朝政,纵情声色。投降北宋后被宋太宗毒死。
(八) 宋微宗赵佶:(1082-1135),喜好书画和奇花异石,擅长画花鸟画,自创瘦金体,金兵攻入开封后被俘,后死于金邦五国城。
(九) 元顺帝:(1320-1370),继位后政务腐败,奢侈挥霍,大举开河,激起农民大起义,后在明军攻击下退归大漠。患痢疾病死。
(十)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即崇祯皇帝,继位后大有励精图治之志,但生性多疑,终未能挽明朝于危亡,最后吊死煤山。

仁政格言

●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汉・桓宽)
●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宋・苏辙)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以仁服人,何人不服。(清・吴敬梓)

【温习要点】
《诗经》
《黍离》的亡国之悲
《黍离》的含蓄平和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