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古塔之六: 造形独特的安阳文峰塔

意文


【正见网2005年02月15日】

河南安阳是一处拥有4千年悠远历史的古城,是殷都、邺都两古都的所在,也是历代才子辈出的地方。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的东北方,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

文峰塔的建筑因富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其特殊在于一反常规形制,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地宽敞,整体呈伞状形式上大而下小,在中国古塔中以及国内外为所罕见。

天宁寺原建于隋仁寿(西元601年-西元604年)年间,而文峰塔则修筑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西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经历了历代战乱的炮火考验,今犹然巍峨屹立。

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但自宋元明清以后,安阳的文化逐渐凋零。安阳人遗憾加上惋惜,便想借重文峰塔的风水,一改此种情况,希望安阳象以往般能够多出秀才、状元。西元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筑天宁寺和塔。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二者相互呼应,足以代表安阳古城的文化,于是,在塔门的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塔因此得名为“文峰塔”,一直沿用至今。

文峰塔塔高38.65米,塔基座高约2米,周长40米。塔体呈八角形,五层重檐。整体为砖身木檐形制建筑。八角形的塔身立于砌成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有7层,上下交错,排列有序,上承接塔身,下拥护塔基,将塔型装饰得壮观而优美。

塔的上身共有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层级增大,形若伞状。每层出檐的斗拱形式不尽相同,每层檐均有砖雕仿木斗拱来承托。八角檐头系有铜铎,檐角悬有铜钟,微风徐徐吹来叮铛做响,甚为悦耳动听。

塔的底层四周的正面,各设有圆券门,其中,只有正南面的门为真门,可供出入,其余为装饰性的“五抹头格扇门”。格心雕饰着折枝莲和璎珞、蟠龙等图案。券门首额,则设有以砖雕刻的“二龙戏珠图”。其雕刻自然生动,栩栩如生。八角型的塔,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

文峰塔是为砖塔,门上部的塔身八面,装饰有砖雕的佛教故事浮雕造像。在八根龙柱之间,正有八幅佛教故事造像:东面为释迦牟尼佛涅盘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南面为三圣佛像;北面为观世音菩萨与善财童子和龙女像;西南面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图;西北面是释迦牟尼佛雪山苦行修定图像;东南面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东北面是释迦牟尼佛为天人说法像。浮雕神情逼真,造型生动,姿态自然,为古代砖雕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

塔顶有相轮、塔刹。塔身底层的南面门前有一高约2米的平台,拾级登台可进入塔门,而后盘旋攀登72级阶梯可抵达塔顶。塔顶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10米的宝瓶状的塔刹,造型奇特为全国所仅见。塔顶平台的四周围设置1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平台可容纳200余人,游人登塔俯瞰安阳古城,绮丽风光尽收眼底。

文峰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安阳市最高的建筑物,自古以来是安阳历代的标志性建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科技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