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汉室天下的复兴 东汉(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心缘


【正见网2004年08月06日】

走向衰落的东汉

章帝末年最大的失误在于,他一改光武帝和明帝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预朝政的政策,宠爱皇后窦氏,重用窦后之兄窦宪,又优待宦官。自此之后,外戚和宦官这两股势力重新登上了汉家王朝的政治舞台。

东汉之所以多次出现外戚专权,与皇帝幼小是分不开的。自和帝起,皇帝即位时没有超过18岁的,这很容易使皇太后成为权力中心。而身居深宫中的皇太后只有借助其本家力量,才能巩固权力。轻易得到权力的外戚却大多并不珍惜权力,甚至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这自然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但这种反对的声音因为暴力的镇压则渐趋衰弱。

另一方面,当幼小的皇帝逐渐长大,不满外戚干政时,自然借助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宦官诛杀外戚,如若成功,宦官则从此干政。如若失败,皇帝的性命也就无法保住。而宦官由于深居宫中,并无治世之术,因此统治往往是专断、独裁,自然谈不上实行什么仁德之政。

自和帝外戚专权开始,东汉王朝的开明政治已然结束,整个王朝就此处于外戚与宦官的争斗残杀中,汉家天下也由盛世走向衰落,并最终毁于其中。

*外戚专权的开始与永元乱政

公元88年二月壬辰,章帝去世,他年仅10岁的皇太子刘肇继位称帝,改明年年号为“永元元年”,这就是汉和帝。

和帝刘肇是章帝的第四个儿子。章帝的皇后是窦氏,窦氏没有儿子,便害死了刘肇的生母梁贵人,而将其收养。由于十分宠爱窦氏,章帝便废了已立的太子刘庆,而立当时只有3岁的刘肇为太子。7年后章帝去世,刘肇被窦太后推上皇位。

和帝既然年幼,自然由窦太后临朝称制,代理朝政。窦太后于是任用他的兄长窦宪为车骑将军,独揽朝纲,又把窦氏家族的大批亲属任命为京官和地方官。事实上是窦家做了皇帝。对于那些不肯依从的官员,窦宪则豢养刺客相威胁。东汉开始了第一次外戚专政,由光武帝复兴的刘氏江山至此出现了巨大危机。

为了赢得豪强势力的支持,窦太后首先宣布“罢盐铁之禁,纵(任)民煮铸”。这使得豪强可以任意兼并盐铁业,谋取暴利,当然也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从此,豪强势力大增。史书称,窦氏家族不仅控制小皇帝,而且对刘氏皇族也极力打击。他们依靠专权,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欺压百姓。满朝文武大臣尽为窦氏之人,那些不依附窦氏的大臣或被诛杀,或被罢官。

和帝随着年岁的增长,也对窦氏专权的局面逐渐不满起来。公元92年,14岁的和帝与贴身宦官郑众合谋将窦宪逮捕处死,窦家亲信全部罢官下狱治罪,一举铲除了外戚窦氏的势力。东汉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戚专权时代至此结束。而郑众因功封侯,宦官从此参预政事。宦官干政使得东汉皇室内乱更加激烈,朝政也更加腐败,刘氏王朝衰落的步伐加快了。

和帝在位共17年,于公元105年十二月辛未去世,年仅27岁。和帝葬在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庙号穆宗,谥号孝和皇帝。其子刘隆即位,称为殇帝。

*和帝之后的外戚与宦官之争

和帝去世后,皇后邓氏废和帝生病的长子刘胜,而立出生才100多天的刘隆为帝,改年号为“延平”,这就是汉殇帝。

殇帝年幼,由邓太后临朝听政,而邓太后的哥哥邓骘任车骑将军,执掌军政大权。从此,刘氏东汉王朝又开始由外戚邓氏家族把持。
殇帝刘隆在位仅8个月就夭折了,成为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刘隆死后,大臣们想要拥立刘胜为帝,但邓太后和邓骘却担心刘胜会心生怨恨,对自己不利,于是,邓太后便迎立另一位年仅13岁的皇族后裔刘祜为帝,自己则继续临朝听政,邓骘也仍为辅政大臣。这样,刘氏王朝虽换了一个皇帝,而朝政却仍由外戚邓氏把持。

刘祜原是被废太子清河王刘庆的儿子,汉章帝的孙子,汉和帝的侄儿。公元106年即位,翌年改元“永初”,这就是汉安帝。安帝即位后不久,大臣周章等曾密谋诛杀邓氏家族,废安帝而拥立刘胜,但因事前泄露,被邓氏镇压。

邓太后从窦氏家族失败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她并用外戚和宦官,形式上不偏重外戚。她授权河南尹、南阳太守(洛阳、南阳是贵族集中地)等重要地方官严加管束邓家人和邓家的亲戚宾客,若这些人犯罪,地方有权惩罚他们。她又表扬儒学,尊礼三公,使邓骘荐举名士杨震等多人,从而把官僚士人吸引到外戚这方面来。邓太后这样做,巩固了其地位。但是,邓太后在安帝刘祜长大成人后,仍不肯交出权力。这样,刘氏皇室与外戚的矛盾日益激烈。

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联合一部分宦官起来诛杀邓家人。邓骘等7人被杀,邓氏家族外戚擅权干政局面至此结束。不过,安帝后期政局并未有任何改观,他仍大量启用宦官和新外戚,而新得志的宦官则任用失意官僚及下层豪强做官,作为自己的党徒。

安帝时期,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奸侫当道,贤良遭难。史书记载安帝之世,全国多地震,水旱蝗灾频繁不断,外有羌族等少数民族入侵边境,内有杜琦等领导的长达10多年的农民起义,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刘氏东汉王朝更進一步走向衰落。

公元125年三月,亲政才4年的安帝刘祜病逝,时年32岁,葬于恭陵(今洛阳市东北),庙号恭宗,谥号安帝。

安帝只有一个独子刘保,是李贵人所生。但安帝的皇后阎姬是一个心狠毒辣、野心很大的女人,她先杀死了李贵人,然后又逼迫安帝将10岁的太子刘保废为济阳王。安帝死后,阎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任命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掌握军政大权。阎太后为了阎氏家族长期把持朝政,便决定拥立一个年幼不懂事的皇族成员为帝,最后选中了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史称少帝。

少帝年幼,外戚阎氏执掌朝政,诛杀安帝亲信宦官,独揽大权。这样,东汉刘氏王朝便由宦官专政改为外戚阎氏擅权。少帝刘懿在位仅7个月就病死了。

少帝死后,阎氏秘不发丧,并关闭宫门,屯兵自守,准备再从众王子中挑选一个便于控制的傀儡做皇帝。十一月,中常侍孙程等19个宦官在宫中政变,杀死阎显、阎景兄弟,一举消灭了阎氏势力,又逼太后交出传国玉玺,迎立11岁的济阳王刘保。

这样,刘保便于公元125年十一月丁已继位称帝,改元“永建”,这就是历史上的汉顺帝。顺帝即位后,将孙程等19个宦官封侯,这使得汉王朝的宦官势力空前膨胀。他们兼做朝官,操纵朝政,而且又可将爵位传给养子,还取得了举孝廉的权力。这样,东汉刘氏政权,又由外戚阎氏专政变为宦官擅权。一时之间,朝政更加腐败,社会更加黑暗。

公元132年,顺帝18岁,立贵人梁氏为皇后。不久,任用梁皇后之父梁商任大将军,总揽朝政。至此,新外戚梁氏家族又开始走上东汉政治舞台。一时之间,梁氏家族充斥朝廷,排斥迫害正直官吏,朝政又進一步腐败。

公元144年8月,顺帝刘保病逝,年仅30岁,葬于宪陵(今洛阳市西),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刘保在位20年,昏聩无能,毫无建树,唯任宦官与外戚专权,东汉王朝在宦官与外戚的争斗中加速衰落。

顺帝皇后梁氏无子,只有虞贵人生一子名叫刘炳。太子刘炳在顺帝去世后继位为帝,次年改元“永嘉”,这就是汉冲帝。冲帝即位时年仅2岁,由梁太后临朝听政,太后兄梁冀掌管朝政。冲帝在位只有半年便夭折。

冲帝死后,梁太后为了长期掌权,又将另一个年仅8岁的皇族成员刘缵迎入宫中,于公元145年正月丁已日立为皇帝,改元“本初”,此即汉质帝。质帝刘缵是汉章帝的玄孙。

质帝即位后,朝政仍旧由梁氏家族把持。梁氏专横跋扈,胡作非为,残害百姓,甚至公开贪污、勒索。东汉政治从此开始進入最黑暗时代。

质帝刘缵即位时虽不懂事,但这位少年皇帝却天性聪明伶俐,对梁冀的专横跋扈极为不满。某日上朝时,小皇帝竟当着满朝文武大臣,指着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大为恼怒,担心质帝成年后难以控制,就想将他铲除。公元146年闰6月甲申,梁冀命令内侍把毒药掺進饼中,将质帝毒死。此时,质帝在位才一年多,年仅9岁。

梁冀毒死汉质帝后,又于同月庚寅日不顾群臣的反对,拥立15岁的皇族刘志做皇帝,改元“建和”,此即汉桓帝。汉桓帝刘志是汉章帝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的儿子。桓帝继位后,梁太后继续临朝听政,大将军梁冀仍旧掌握朝政大权。公元150年,梁太后病死。汉桓帝正式亲政,但实际大权仍掌握在梁冀手中。比如四方贡献,仍先送到梁冀那里,然后才是皇帝;百官升迁,也要先到梁冀家谢恩。这样,桓帝刘志与梁氏家族的矛盾日益加深。

公元159年8月,桓帝刘志与宦官单超等5人合谋,发动羽林军一千多人包围梁府,诛杀数十人,罢免300余人,梁冀夫妇被逼自杀,梁家被抄,家产被没收多达30多亿。外戚梁氏数十年的专政从此结束。

此后,桓帝封单超等5个宦官为侯,史称“宦官五侯”。东汉政权又从外戚手中转到宦官手中。桓帝同前几个皇帝一样,政治上平庸无能,又不听忠良之言,结果受制于宦官,毫无建树。

史书记载当时“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他们比外戚更加贪纵,竞相奢侈,虐遍天下,搞得民不堪命,怨声载道。而当此之时,以司隶校尉李膺为首的正直官僚,与一班有才识的太学生联合起来,以拯治天下,造福百姓为己任,猛烈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公元166年,宦官诬陷李膺与太学生勾结诽谤朝廷,昏庸的汉桓帝竟下诏将李膺等200多人逮捕下狱。第二年将李膺赦归田里,禁锢终身,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

桓帝刘志在位22年,于永康元年十二月(公元168年元月)去世,终年36岁。

*和帝之后的边疆问题

东汉时期的皇帝对于边疆问题,大多采取安抚政策,一般不轻易开战。因而和帝之后的边疆问题并不十分严重,除了西北的羌乱。北方部族也基本依附汉室。

东汉初年,随着南匈奴的投降,原来依附于南匈奴的乌桓和鲜卑也投降了汉朝。乌桓迁到了汉朝境内的北方边区,脱离了蒙古高原。鲜卑却没有内迁,而是夺取了乌桓的旧地。

章帝时期,鲜卑族打败北匈奴,因此北匈奴五十八部归附于东汉王朝,允许其入塞,在云中、五原、朔方、北地等郡驻牧。

和帝永元二年 (公元90年)九月,北匈奴单于因为东汉王朝归还了他的弟弟,想要入朝觐见。十月,窦宪派班固等前往迎接。永元三年 (公元91年)因北匈奴战败西迁,南匈奴、乌桓又陆续入塞,鲜卑遂向南占据了更为广阔的土地,领有今内蒙古草原广大地区,并吸收了匈奴没有西迁的余众数十万人,实力大为增强。此后不断骚扰东汉王朝沿边各郡。永元七年 (公元95年)正月 东汉王朝派越骑校尉冯柱将虎牙营留屯五原郡。永元八年 (公元96年)春,北匈奴左部自相疑叛,还入朔方塞(今巴彦淖尔盟西南部),大约万余口人全部归附东汉王朝。永元十二年 (公元100年)度辽将军庞奋调任河南尹,东汉王朝命朔方太守王彪行度辽将军事。

安帝永初元年 (公元107年)是年至东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间,居住在今内蒙古地区北部的鲜卑族大人燕荔阳亲自赴汉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朝贺,东汉王朝赐鲜卑王印绶允许鲜卑族在上谷郡的宁城(今河北省宣化市西北)通市,与东汉王朝進行贸易。安帝元初五年 (公元118年)春,北匈奴单于逢侯,将百余骑骑至朔方塞归附汉王朝,东汉王朝将其安排于颖川郡(今河南省中部)。此后,北单于世系不明。顺帝永和五年 (公元140年)东汉王朝迁西河郡郡治至离石、上郡郡治至夏阳、朔方郡郡治至五原(今包头市西)。

桓帝时期,鲜卑在其首领檀石槐的统领下,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游牧的军事政权。灵帝时,鲜卑政权瓦解,漠南地区自云中郡以东,分为三个地域集团,各部鲜卑各有分界,直到东汉灾亡。

而真正对东汉构成威胁的是羌乱。西汉末年,羌族主要居住在今青海东北一带,后侵入内地。光武帝时期,羌族多次侵扰汉室边境,在被打败后,将他们迁入内地,即今甘肃一带居住。东汉后期,由于政治黑暗,地方官员无力守土,因此强迫羌族進一步内迁,引起了羌民的不满。安帝、顺帝与桓帝时,都暴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尽管最终被东汉王朝镇压下去,但西北已处于凋敝状态。

除了北方的少数民族外,在东汉的东北边境还有高句丽、夫余、挹娄、沃沮等国家或部族政权。

青藏高原上有唐旄、发羌等部族,当时与中原的来往还不多,因而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载。但在高原东部靠近湟水流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羌人与汉人接触较多,并用各种方式進入汉地。

台湾岛被称为夷洲,岛上的居民与大陆已有来往。海南岛被称为朱崖洲,与大陆的来往相当频繁。

*走向灭亡的东汉

桓帝刘志的皇后窦氏和其他众多妃嫔都没有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因此,当桓帝死后,便由皇后窦氏以太后身份临时理政。窦太后与父亲窦武派人迎接年仅13岁的刘宏为皇帝,是为汉灵帝。刘宏是汉章帝玄孙,河间孝王刘开曾孙,解渎亭侯刘淑之孙,刘苌之子。

灵帝即位时,汉王朝已百孔千疮,危机四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当时窦太后临朝听政,欲振兴刘氏天下,于是任太傅陈蕃主持朝政,并重新征用李膺等天下名贤参与政事,并准备消灭宦官势力。不料宦官先发制人,于公元169年劫持汉灵帝和窦太后,诛杀陈蕃和外戚窦武。接着,宦官迫桓帝刘宏下诏大兴党狱,捕杀李膺、杜密等100多人,禁锢近700人,太学生被捕1000多人。这便是历史上第二次“党锢之祸”。

至此,汉代历史上的宦官专权达到了顶峰。

灵帝刘宏是个昏君。他在位长达22年,却毫无治国之才,朝政听由宦官把持,不但不思振兴汉家天下,反而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甚至为了搜利钱财,竟然在上林苑设立官爵交易所,公开标价卖官,还可以半价或赊欠。

由于皇上昏庸无耻,宦官横行无道,奸佞小人得志,政府横征暴敛,豪强欺压百姓,导致国家府库空虚,民穷财尽,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终于引发了公元184年开始的黄巾军农民大起义。刘氏王朝危在旦夕。

公元189年4月,汉灵帝病死,终年34岁,葬于文陵(今河南洛阳市西北),谥号孝灵皇帝。何皇后于同月戊午日立她年仅14岁的亲生儿子刘辩为帝,同年改元“光熹”,此为东汉历史上第二个少帝。

少帝刘辩继位时,由他的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舅父大将军何進执掌朝政大权。

当此之时,天下已经大乱,群雄竞起。出身社会下层(屠户)的何進,企图依靠下层豪强的董卓杀掉宦官,不料宦官首先发动,杀死何進。何進部将闻信后,与中军校尉袁绍和虎贲中郎将袁术起兵攻入宫中,杀死宦官2000多人。东汉历史上的宦官专权时期至此以惨剧结束。

当宫中混战的时候,少帝刘辩与被封为陈留王的弟弟刘协均逃出宫中,并一同在城外遇到应何進之召领兵前来洛阳京城的并州枚董卓。

董卓于公元189年9月在京师洛阳废黜少帝刘辩,贬封为弘农王,改立刘辩之弟刘协为帝,改元“永汉”,是为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即位时年仅9岁,朝政由董卓把持。董卓進入洛阳后,赶走反对他废立的袁绍,杀死少帝生母何太后,又免了司空刘弘,自任司空,执掌军政大权。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同宦官一起被彻底消灭了。此后,董卓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横行天下。社会進入了空前的大破坏、大分裂时期。

董卓是个残暴之人。在他把握朝纲后,将已废的少帝刘辩毒死,又强迫汉献帝自洛阳迁都长安。在离开洛阳之时,董卓下令对洛阳進行一次大洗劫:他宣布没收富家财产为己有;又放火尽烧宫庙、官府、房舍,使洛阳200里内房屋荡尽、鸡犬不留;此外,他指使将军吕布捣毁汉室帝王陵墓和公卿以下坟墓,收取墓中珍宝。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全国的不满,各地豪杰纷纷起兵讨伐。公元192年4月,司徒王允设计诛杀了董卓,天下百姓都拍手称快。

*瘟疫连年爆发与东汉的灭亡

虽然董卓被杀,但汉家天下却已然大乱,全国处于各种势力割剧混战的局面。

公元192年6月,原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杀死执政大臣王允。至此,汉献帝又成为李、郭二人控制的傀儡。公元195年3月,李傕与郭汜发生内讧。在混战中,汉献帝于公元196年7月被李傕部将杨奉劫持逃回已经残破不堪的洛阳。

这时,一代枭雄曹操已占据衮州,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公元196年8月,被献帝封为镇东将军的曹操来到洛阳,劝说献帝离开洛阳,迁都至曹操自己的地盘许都(今汉南许昌市东)。这样,献帝便又成为曹操的傀儡。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后,他自任司空兼车骑将军,操纵朝政。公元208年,曹操又罢去三公,改设丞相、御使大夫,并自立为丞相。

献帝刘协不甘心做曹操的傀儡,曾多次试图诛杀曹操,摆脱受人操纵的局面,无奈刘协自幼受制于人,没有实权,加上才智远不及曹操,因而终其一生也没能摆脱曹氏,拯救即将倾覆的刘氏王朝。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相继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征服乌桓贵族,将中国北方统一于他的势力范围。公元213年,曹操逼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不久又封为魏王。曹操又把自己的女儿立为汉献帝的皇后。

当此之时,刘备和孙权在南方崛起,与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东汉从外戚与宦官干政以来,由于政治黑暗,乱杀无辜,因此发生了多次大疫。公元119年(安帝时),会稽(绍兴)大疫,公元125年,洛阳大疫; 公元151年(桓帝时),洛阳大疫,公元167年,全国大疫,公元171年,全国大疫; 公元173年(灵帝时),全国大疫,182年,全国大疫。

特别到东汉末年,政治更为黑暗,兵戈扰攘,天下乱离,军阀割据一方,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等地疫情最为严重。汉献帝建安年间,发生了多次疫情。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流传,使得人们生活悲惨不堪。在公元217年,全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疫情,带给人们的痛苦比以前的疫病更大。

《后汉书?献帝本纪》上简单的谈到这一年发生的大疫,至于这次大疫造成的后果怎样,并没有交待,但从保存在《太平御览》中曹植的《说疫气》一文,足可对这次大疫有详细的了解。曹植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杨茹藿之于,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也可笑。”疫病为害之惨烈难以想象。当时许多地方连棺材都卖空了,悲泣声弥漫四周,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会传染疫病,贫苦百姓无钱来埋葬家人,所以处处都呈现出这样的一副景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一年曹军在司马朗、夏候惇、臧霸等人的带领下征吴,部队开拔到居巢时,出现了疫情,许多官兵染病不起,部队被迫驻扎下来。时为兖州刺史的司马朗亲自到伤员中巡视,并为他们端药送水,不料自己也遇疾,很快就去世了。

这场大疫不仅仅在军队中流行,同时也在地方蔓延。在颖川,新上任的太守刚到官不久,疫病就弥漫开了,老百姓死掉的不计其数。在官府中上班的差吏死掉了一大半,太守连升堂办公的人数也凑不齐。雪上加霜的是,这位太守的夫人及儿子都不幸染上了瘟疫,只能想方设法求当时稳居在嵩山的道人刘根治病。

瘟疫不单单在地方上流行,在曹魏的政治中心许昌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著名的’建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璃早年死去外,其它如徐干、陈琳、应场、刘桢等都得了疫病去世。当时为太子的魏文帝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书信中,谈到他们几个人时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大灾难,绐社会和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次年四月曹操在一份诏令中说;“去冬天降疫疠,民有雕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说明疫病流传带来的灾难是空前性的。

瘟疫爆发三年后,公元220年,魏王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为魏王。同年十月乙卯,魏王曹丕自立为帝,废汉献帝为山阳公。东汉王朝历14帝共计196年,至此灭亡。公元234年三月,亡国之君刘协病死,终年54岁,在位31年,葬于禅陵(今河南修武县北),谥号孝献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显赫辉煌的汉帝国至此陨落,中华帝国从此進入分裂时期。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