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幼学琼林》:文臣(十二)

紫穹


【正见网2022年11月17日】

【原文】

鸾凤不栖枳棘,羡仇香之为主簿;河阳遍种桃花,乃潘岳之为县官。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令民卖刀买牛。 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 

【注释】 

仇香:汉代陈留郡考城县(河南古县,大致在今天的民权县一带)主簿,县令王涣感其有大贤之德,勉励他说:“鸾凤不应落在枳棘丛中”,送他入太学,后仇香声名大振。 

潘岳:西晋文学家,与陆机齐名。任河阳县令时,百姓负债还不上,即命其种桃树,官府代其还债。因而其离任时,全县种满了桃树,开满桃花,被誉为“花县” 。后“河阳一县花、花县”等常为咏花之词,或喻地方之美,或誉善治理、有政绩的地方官。

刘昆:汉朝人,据《后汉书•刘昆传》记载,他任江陵令时,那里连年发生火灾,危急时刻他常对火跪拜叩头,风就会自动掉头,同时天降大雨一同将火扑灭。后升弘农太守,境内崤山、渑池间驿道老虎为患,刘昆为政三年,其仁德竟感化老虎,老虎们背著小老虎纷纷自行度过黄河离开。光武帝刘秀听闻此事后,感到十分诧异。

龚遂:汉代人,汉宣帝时被任命为渤海郡守,适逢饥荒,盗贼四起,前任太守皆无法平乱。龚以安抚为要,告知皇帝,百姓未得到皇恩的教化和生活的照顾,才会变成这样,罪不在民。请求让他见机行事、全权处理。得到皇帝赞同。他于是传令不得追捕盗贼,并开仓救济百姓,鼓励盗贼放下兵器,只要拿著农具前来,就承认他们是良民,还让他们卖刀买牛,全力耕作。概不追究过往罪责。盗贼见状纷纷放下兵器。在他的教化下,百姓学会重视农耕,勤劳节俭,当地很快变得富裕,连官司都快绝迹了。

攸:长远之意。

【译文】 

鸾凤是一种吉祥鸟,不应只栖息在枳棘树上。羡慕仇香在任主簿时,有个好上司将他识为鸾凤,送他去太学深造;河阳县遍植桃花,这是潘岳当县令时的德政。刘昆任江陵县令时遇火灾肆虐,他便向风跪拜叩头,使风转向而灭了火;龚遂当渤海郡守时,劝谕盗贼卖刀买牛,使他们改恶为善。以上这些都是值得歌颂的德政,因此这些官员的美名得以世代传扬。 

【点评】 

古代治国以德为本,而德政中,以教化百姓为上。孔子有言:“不教而杀谓之虐。”因此,历史上能奉行此言的官员,政绩都十分突出。本课中的仇香等人就是深谙此理的典范。(详见故事)

他们当中,最奇特的,属汉代陈留东昏人刘昆,看到历史对他的记载,对风叩头就能灭火,实行仁政,就能感化老虎自行离去解除虎患,一定难以置信。现代人很难想象,这些奇异的行为会出自熟知儒家礼仪经典,能弹高雅琴曲的翩翩君子。

其实,古时儒道本为一家,孔子自己就曾拜老子为师,都是信神尊道的。孔子信的是正神,所以他与弟子们都崇尚道德,很多儒生既能教人仁善忠孝,也同时就是修道之人,这并不奇怪,在古代太普遍了。他们反对的仅仅是为祸人间的妖魔鬼怪之流,孔子称之为“怪力乱神”。

刘昆在王莽篡政的时候,就在家乡教授儒学,门下经常有五百多弟子,每年春秋祭祀,就带弟子们把全套礼仪都排练一遍,以教化为愿。不肯为官。后来,天下大乱,刘昆就躲避到河南负犊山中。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广揽贤才,有人推荐刘昆。他就干脆离开家乡,到江陵一带继续教学。刘秀闻知,就地任命刘昆为江陵令。拜风灭火的奇迹就发生在此时。当然升为弘农太守后,又出现推行德政感化老虎自行离开的奇异现象。

虽然历史记载他回答皇帝问话时,只说这些神迹是巧合,其实那是君子之德:不敢贪天之功。他深知,只有内心虔诚地践行道德,不谋功利,持谦卑的敬神之心,才能感召上天的救助。那些神迹,都是上天对他行德政、教化弟子和百姓的奖励。怎敢心存妄念,以此邀功,证实自己有功德呢?

还有一点,如果只为自己的官声仕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表面冠冕堂皇、为沽名钓誉而为的人,不是发自内心关心百姓的人,即使遇到同样的灾情,模仿刘昆的做法对风叩拜,也不一定奏效。这一点刘昆内心也是很清楚的。真善还是伪善,神目如电,骗得了人骗不了神。他不能让人仅仅从形式上机械地效仿他的做法。

这些神迹表明,真正有大德的君子必然会得到神灵的护佑,老百姓经常说人在做天在看,是真实不虚的。
 
【故事】 

仇香传孝道 救母子 

仇香,也叫仇览,东汉陈留考城县人。青年时为书生,淳朴寡言,40岁时,任县里的蒲亭长。也就是在此时,他碰到了一个不孝子,被母亲控告。

当时他刚到薄亭,有个叫陈元的人,与母亲居住在一起,可是他的母亲竟然到仇览处控告陈元不孝。仇览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在当时汉朝以孝治国,被人议论不孝很可能会毁了此人的前程,何况是母亲亲自告状,罪太大了,会彻底毁掉她的儿子,也违背人伦亲情,一旦变成母子相残,就太可悲了。身为父母,不可轻易为之,尽管儿子有不孝言行,伤害了母亲,但应该不是恶意为之的,应该是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教化导致的。

他痛心地劝导这位母亲说:“我近日经过你们家,看到房屋很整齐,田地按时耕耘,可知这个人不是恶人,应当是没有受到好的教育罢了,你身为母亲,守寡养育孤儿,自己受了苦,又接近年老了,怎么能因一时泄愤,把不讲道义的恶名送给儿子呢?”言外之意,害了儿子也会同时害了自身,老来身边无人,岂不悲凉凄苦,后悔莫及?

这位母亲听了十分感动,感到很后悔,流著眼泪离开了。可见仇览很关心自己的百姓,平时就注意观察,从这家的外观和田地状况,就能判断人大致的本性,不是懒惰之人,善心还在。为这对母子设身处地地考虑,以劝善救助为要。

后来,仇览亲自到陈元家,和他们母子一起坐下饮酒恳谈,如同父母一样慈爱地向陈元讲述人伦道德,让他懂得应该孝敬母亲的道理和怎样具体奉行的做法,并用善恶有报,祸福自招等劝善的话使他自己领悟,陈元终于在他的耐心教导下被感化,成为了当地的孝子。 

当时,考城县令王涣,政事崇尚严厉,听到仇览以德化人,十分钦佩讶异,便委任仇览当主簿。王涣不理解他为何不治罪那个不孝子,对仇览说:“你听到陈元的过错,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鹰鸇一样的威猛心志?” 

仇览说:“我以为鹰鸇(威猛)不如鸾凤(美好)。”王涣深受感动,对他说:“枳树荆棘并非鸾凤栖息之处,百里之路不是你这样的大贤该走的路。”于是出资将他送入太学深造。这就是本课仇香故事的来由。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