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创作《蹬山图》

天外客


【正见网2020年01月31日】

登山图,水墨浅绛山水,横55.3cm纵85.8cm。公历2019年12月创作。

此图创作缘起于偶然间吟出师尊《洪吟•迷》中的诗句:“修行如登梯”。于是便有了创作此图的构思,用“登山”来比喻修行。因为立意已十分明确,所以创作过程也就非常顺畅。

用“登山”来比喻修行,这种把修炼的复杂过程转换成简单的形象思维,正好可以用中国画的创作形式来表现。用山水画直观的表现形式,透过不同的场景和情节的描述,其间的内涵立体的展现且不失含蓄。我觉的这幅山水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可以间接的回答许多中国画画家或爱好者们被困惑很久的问题,就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直白的展现内涵而又不失中国画的韵味?毕竟以山水画或者花鸟画的形式去表达超然的内涵是较难做到的,因为这些创作形式不但本身有其技术上的局限性,而且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积奠的韵味在作品中是必须要保留的,这样就导致在创作构思中好象受到了一种无形的枷锁的约束。创作中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直白的展现内涵会失去中国画的韵味,如果按照传统的表现方式去创作也会让很多人看不懂。因为传统中国文化的特点比较讲究含蓄、隐晦,许多东西表达都不是直白的,都要靠人去猜它的真正意思,中国画的创作也深受此特点的影响。过去就是这样一种情况,我想这种特点以后可能会发生变化。

隐约的梯子

这幅画由于想要表达修炼的内涵,所以在构图上塑造了一个险境。用十分陡峭的山壁来象征修炼向上攀登的艰难,同时也要将修炼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体现出来,所以采用了几乎垂直的构图。山腰的一段云雾分出修炼的两大层次,同时云雾本身也象征“迷”。云雾以下表现的是世间法修炼,云雾以上是出世间法修炼。在技术上,山石皴法应用了北方山水技法——斧劈皴与刮铁皴。这种技法的表现不但能刻画石头坚硬的质感,让整个山体透气和空虚,另外也形象的映衬了修炼的过程,因为山也象征着人的执着,要想登上山顶就得不断的削去执着。

山腰云雾上下的修炼人
 

“大家知道,有许多东西、许多的执著心为什么那么去去不掉?为什么那么难?我跟大家一直在讲,粒子是从微观上层层组合一直到表面物质。如果在极 其微观下大家看看思想上那些个执著的东西形成的物质是什么?是山,巨大的 山,象花岗岩一样的顽石,一旦形成了人根本就动不了它了。”(《二零零四年芝加哥法会讲法》)

从师父的这段法中我个人理解到修炼中的难度是因为自己的执着产生的业力造成的,只有在大法中锤炼自己,斩去执着,最终才能凿掉这座大山。所以在创作中采用这种斧劈皴的技法能够非常形象的体现这种去执着的过程,笔墨所指,意气所到,同时又能体现山水画古朴的韵味,可谓一举两得。

山下局部

构图上具体来说,山脚下石梯上的人群代表踏上修炼之路的人,所以放在了画面的最下方。这里的环境表现的也不那么危险艰难,道路也还算宽,所以人数也比较多。石梯旁左侧一块石头上写着醒目的“精進”二字,作为山中的摩崖石刻,同时也是确定画作内涵的元素之一,这样画作的内涵就被固定在修炼的意义上了。石梯上所有的人都拿着各种行李包袱,甚至拖家带口的,这里就是寓意刚走上修炼道路的各类人群的各式各样的执着,所以也有着各种表现。有拿着相机表示因好奇心而走入修炼的,有问路而告之行路难的,有畏难而徘徊不前的,还有放弃攀登而背着包袱往回走的人,代表着修炼人的各种状态。而在山腰云雾下有一人贴着崖壁艰难的行走,代表着放下生死的修炼过程,修炼中只有放下生死、没有怕心才能勇敢的走过去,才不会掉下去。穿过云雾就会看到另一片天地与仙人居住的山洞,那里同时又是继续向上攀登的入口。云雾以上山崖边有两个互相牵手帮助的人,体现着高境界中的修炼人无私的高尚行为。穿过眼前的最后迷障就可以沿着曲折的道路走向山洞洞天之中,里面隐约有楼阁仙踪,代表着仙境,但是这也不是修炼的终点。画作在构图上并没有将山顶表现出来,用意是表现修炼境界无止境,只在岩石间隐约露出红色的梯子,但是更窄,因为更高层次的修炼要求更高。

另外,需要说明一下,以上在创作中构图的展现,只是我个人对“修炼”内涵的理解,并用画作的形式很简单概括的方式表现出来,“修炼”的内涵是非常博大的,个人理解的和画作中表现的仅仅只是微小的局部而已。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