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除夕

史珂 整理


【正见网2004年01月17日】

在岁末,最大的节日就是除夕和新年了。除夕是指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民间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它与中国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有旧岁至此而除,迎接来年新岁的意思。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梁录》卷云:“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家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话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图面,跳舞于市,行古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皆封,爆竹、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守岁俗称“熬夜”,即在除夕之夜,达旦不眠。据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后来,人们发现它怕火光和爆竹声,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使年这个怪物不敢出来为非作歹。这就是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的来源。在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