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祸患系列之一:选址祸患 被断裂带包围

【正见新闻网2019年07月24日】

在巨大争议中被强行上马的三峡工程,竣工多年,迄今无验收。三峡工程自1994年正式开工以来,其所产生、诱发的(可能)灾难或灾难性效应、影响,已经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科技界的一个严峻课题。本篇关注三峡工程的选址祸患。

中共官媒称:历时24年的地质勘探、论证,在1979年的选址会议上,西陵峡中段小岛三斗坪最终被选定为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三斗坪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被瑞士一位著名水电专家称为“上帝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但是,中共却向社会隐瞒了若干重大事实。

第一,虽然,在三峡工程论证期间,进行了地面核查,浅层物探,没有发现断层;但在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到,在距三峡大坝坝址下游500米处,有一条呈北北东向断续展布的线性影像通过坝区。有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大断层。中共无法排除断层可能,最后只是给出一种模糊的解释:线性影像是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等综合影响表现。这说法,在任何场合下都适用,都不错。断层本身就是影响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要素之一。事实上,许多断层都是地震后才发现的。

知名水利专家王维洛博士说,根据他掌握的资料,三峡大坝坝基中确实存在断层。

断层对大坝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中共建造的湖北丹江口大坝的坝基与三峡大坝相似(也是火成岩),丹江口大坝坝基中的断层问题一直困扰工程效益的发挥,也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又如,任引滦入津任务的潘家口大坝,就是正好建造在区域大断层上,以致潘家口水库蓄水不足,不能保证天津用水。

而鉴于三峡工程所形成的水库之巨大,断层对三峡大坝的危害很可能是致命性的。

第二,成都地质学院邓明聪教授认为:“三斗坪工程坝基不好,人所熟知,因为从历史上的灾异记载看,三峡谷区为紧密折皱所造成的背斜地带,山势不但高峻,而且峰峦紧接。在瞿塘峡至西陵峡的数十公里内,瞿塘为大背斜,紧临长江南岸,巍峨重叠,壁立如城,它的岩崩长期以来未能停止。在它的出口处建筑大坝,如何会是好基地?”

第三,王维洛博士指出:从一个很小范围来看,三峡工程坝址是由侵入盐酸岩中的火成岩组成,岩体较完整;但从一个较大范围来看,三峡工程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外围四周为几条大断裂所包围,西侧的几条断裂经过水库区,这些断裂,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地震。

在湖北省4个较大的地震断裂带中,三峡大坝所处的鄂西就有高桥断裂带、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带和远安断裂带3个。以全国断裂带的标准而言,尽管这些断裂带十分短小,一般只有数十公里,最长的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带也只在160─180公里,但都位于三峡大坝附近,事关重大。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表示,对三峡水库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构造型地震,在第二库段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建始断裂北延和秭归盆地西缘一些小断层的交汇部位,有可能诱发水库地震。事实上已经多次诱发地震了,只是震级还没到过高烈度。

而从长江成因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更清晰了。长期关注三峡工程问题、被喻为“中国八大风云记者之一”的赵世龙撰文指出:近年长江科考发现,宜宾以上的向家坝坝址,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另一构造与地形捩点,那里地面以下2500米有断层存在,地表有水温达到摄氏七十多度的温泉。而三峡的长江古河床已抬升到海拔巫山等地1250米的高度(此段长江河面自然高度不足100米);在江汉平原,同期沉积则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左右,而且这一区域至今还在强烈下降。强烈上升区与强烈下降区之间的转折部位恰在三峡出口的南津关附近,那里有个明显可见的九蜿溪断裂,从总体上看对南津关以上40公里的三峡大坝坝基很不利。

赵世龙认为,三峡及大三峡地区,本身是地质板块活动剧烈的地方,有多条断裂带贯穿库区。最危险的地段莫过于齐岳山东北和建始北延断裂,若储水太多引发建始断裂带破裂进而促发齐岳山东北断裂活动,洪水透过清江扑向两湖,后果跟溃坝一样。

他说,这一线在成库蓄水后,古地质剧烈活动恐被启动,诱发大级别强震。这些认识,恐怕将远超原来三峡上马时均往有利处论证的“6级或6.5级地震”的认识。

事实上,2013年12月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发生5.1级地震,震央距离三峡大坝仅一百多公里。这就是一个警告。

至于三峡工程地质总负责人陈德基所称:三峡工程的区域地质环境比较稳定,处于长江中部一个比较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上,是一个典型的弱震环境,不具备发生强震的条件。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陈德基2015年8月3日接受采访时,一方面承认三峡水库从开始蓄水到现在,一共发生了大于0.0级的地震七千一百多次,远远高于蓄水之前地震本体值,就是说三峡工程确实是诱发了水库地震,但三峡工程所诱发了水库地震绝大多都是外成因型地震,震级很小,以微震及极微震为主;另一方面,又说在仙女山─九畹溪断层展布区和高桥断层带,可能诱发震级稍大的构造型地震,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5级。

这显然是没有依据的。这里有个可资对比的实例。

世界上公认,印度科依纳(KOYNA)水库大坝的地基是十分理想的,水库建造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印度板块上,几百年万前就已经形成。人们认为这种地质结构是最稳定的。大坝位于前寒武纪地质带上,坝基的岩石是玄武岩,十分坚硬,但是就在这里发生了至今为止记录在案的强度最大的水库地震。1967年12月11日在大坝附近发生了为震级6.5级的地震,震央烈度为VIII度。顺便说一句,在印度科依纳水库诱发地震之前,人们认为水库诱发地震的强度不会超过6级。但是科依纳水库诱发地震之后,这个指标修正为6.5级。

综上所述,如赵世龙所说,中共哄哄外人的“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的说法,可以休矣。

赵世龙指出,你不能以局部的坝址地质来偷换概念,诱导成是整个库区的地质,这是对全国人民的欺骗。

三峡成库是个整体概念,它是在一个上千公里范围内发生在一个地球板块上的大工程,说地质,要全面地论证南北的支流和回水所至的地质情况,也要从东到西论证从坝头到库尾的地质情况。你说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那从这往上不过几十公里的巴东,却是有名的地质破碎地震带。三峡工程改变的、成库后地表要承受的,绝不是只有三峡大坝那点“坚固的花岗岩地质”。

(大纪元)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