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精选今译:骆宾王《在狱咏蝉》译释

慧诚


【正见网2018年12月16日】

骆宾王(640--684),婺(读雾)州义乌(今浙江义乌附近)人。少年时就熟通文学,尤其善于七言歌行。七岁时便写了咏鹅诗,显露文彩。最初在道王府供职,曾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武则天后时,曾上疏论政事,左迁临海丞,后弃官而去。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武后,骆宾王参与其事,为徐敬业写讨武后的檄文。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为其文才,大为吃惊,当她知道此文为骆宾王所写时,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一说隐匿;一说被杀。他的诗文多散失,中宗时,诏求其文,有兖州人郗云卿,集成其诗文共十卷,有诗一百二十多首传世。
    
【原诗】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西陆二句:西陆,指秋天。蝉:虫类,俗称知了。南冠:楚国的帽子,此代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世因以南冠代指囚犯。客:作者自指。    

哪堪二句:
玄鬓:黑色鬓发,指人生青壮年时。白头吟:乐府曲名,《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曲情调哀怨忧伤,本诗借用其意。感叹自己遭谤下狱的苦闷心情。    

露重二句:露重:风多,这是以秋蝉的困苦,喻自已的艰难处境。    

无人二句:高洁:蝉居树的高枝,吸饮露水,古人以之为高洁的象征。

【今译】

秋天的知了一阵阵地鸣叫,
引起我这囚犯的忧思苦恼。
谁能忍受壮年的有为岁月,
学那卓文君来唱白头吟调。
露水沾湿蝉翅它难以飞进,
大风中的蝉鸣是多么低沉。
没人相信蝉儿的高洁情操,
谁又能明白我正义的心情?

【说明】

这首五言古诗,写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秋,骆宾王时任侍御史。因数次上书议论政事,为武后诬陷,强加贪污罪名,把骆宾王押进狱中,他在狱中写了这首诗。诗前有序,写其因忧愤作诗。诗中借对鸣蝉的歌咏,寄托作者蒙受冤枉时的悲愤感情,控诉了武则天等人对他残酷迫害的罪行。
    
诗开篇以比兴手法起,由秋蝉凄鸣引发出作者因无辜遭囚于狱中的深沉愁思。秋蝉凄鸣与南冠客的处境,相衬相生,更加令人不堪。三四句以“哪堪”与“来对”作转进一层描写,自己正如蝉之“玄鬓壮年”,却受此不白之冤,并以卓文君作《白头吟》欲自绝相如作比,表达自己由玄鬓因忧伤而白头所产生的难以忍受的愤怨的心情。五六句,从蝉的处境着眼,全是想像之词,用“露重难飞”、“风多响沉”,写蝉的困难处境,极为形象地比喻自己被关押在狱中,遭受打击迫害的艰难处境。结尾二句,以“无人”由蝉转入自身,直接抒发情怀,借蝉之高洁,表达作者含冤受屈、自持高洁但不为人相信和理解的悲愤心情,揭露了武则天统治的昏庸腐败。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以蝉起兴,以蝉自况,以情收结,既是写蝉,又是自写,曲折委婉,含蓄深沉。
    
【诸家汇品】请看古代诸家,对此诗的品评:

唐仲言:此因闻蝉借以自况也。蝉知感秋,犹己之被系,真影相吊,而声相和者也。“露重”、“风多”,喻世道之艰险,“难进”、“易沉”,慨己冤之不伸。斯时也,有能信其高洁表其贞心者乎!亦终于湮灭而已。(《唐诗解》)
陆时雍:大家语!大略意象深而物态远。(《唐诗镜》)
章象德:以比兴转之,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咏蝉,正所以咏己也。
(《唐诗三百首注疏》)
孙洙:自喻。(《唐诗三百首》)
施补华: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岘佣说诗》)
钟惺:“信高洁”三字森挺(这三个字含意丰富,高洁正直),不肯自下。(《唐诗归》)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