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危逼北京城

周同 编辑


【正见网2003年10月09日】

位于张北县的元中都处在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道上,在元代曾与北京(元大都)并称,始建于元大德11年(1307年),至正18年(1358年)被红巾军烧毁。经历了数百年的大漠风沙,地面仅有城墙残留,被风沙吹成了沙漠废墟模样。长期以来,当地人也说不清这些残墙的来历。岁月深埋了记忆,风沙磨蚀了文明。元中都的废墟残垣在茫茫的荒沙显得非常醒目,让人想起风沙越来越多的北京城。

桑干河谷是风沙进京的主要通道之一。在桑干河边种树,最发愁的是水,下游已断流好几年了。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上游,主要流经河北省阳原县和涿鹿县。涿鹿县正常年份降水在300毫米以上,去年仅有100来毫米,而且没有一次降水在10毫米以上的有效降雨。县林业局一位官员说:“2001年春季造林栽下后成活率在80%以上,但一个夏天没多少降水,到秋季成活率就只有20%到30%了。”太阳照在桑干河底,昔日的河床流沙满目。

张家口往北就到了坝上,这里北接内蒙古,海拔比北京高1300米以上,近7成土地沙化,是“悬在北京头上”的沙源地。干旱是北京周围沙源地造林遇到的普遍问题,2001年上半年,坝上地区没有一次有效降雨,不仅庄稼出不了苗,连多年生的杨树、松树都被旱死不少。尚义县这几年营造了8.8万亩幼树,到2001年7月有6.8万亩成片枯死。

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持续五年的全国大旱使水源更加稀少,并加深了土地沙化的程度。从张北到尚义,从沽源到丰宁,风沙天越刮越大。空阔的原野已分不清天地,一眼望去尽是黄蒙蒙的。

现今,缺水沙化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渐渐的从荒野到乡村,从乡村到城市。危逼着中国的首都。人们在荒沙中凭吊着元中都,但愿元中都的废墟残垣不是北京的明天。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