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五:五氏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正见新闻网2016年11月06日】

二、五氏(上)

有巢氏

据《山海经》、佛经、道藏及其它古籍记载:远古以前,在人类道德高尚、心灵纯净的时期,人类是与神相通的,那时人类处于半人半神的状态,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具备一定的神力、神通。地上也有很多仙禽神兽,长满了奇花异果,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人类生活得非常幸福简单,无忧无虑,寿命也非常长。

到了后来,人类道德堕落了,变得不再纯真,人心被各种欲望所污染,变得聪明狡诈。这样人类便慢慢与自然万物产生了间隔,离神越来越远,神通就逐渐消失,自然环境也随之越来越恶化,人类开始与自然万物为敌,相互戒备伤害。

人类的爪、牙、角、毒等都斗不过动物,为了防止被伤害,为了在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这时便有一位圣人降世,他教人民架木为巢屋,躲避风雨、寒冷,抵御伤害。

人民纷相效仿,通过巢屋的保护,终于在自然界中又找到安身之地,解决了生存危机。百姓非常高兴,都纷纷推举这位圣人为王。

这位圣人就是“有巢氏”,或称“大巢氏”,又称“巢皇”。

顺便说一句,上古所称“氏”,最早都是对神、半神降生人间的尊称,有半神的含义,比如伏羲氏、神农氏等。他们在人间的后代就以相应的“氏”传称,他们也就是最早的“贵族”。后来其他家族也纷纷效仿,以其相应的“氏”传称;到后来,与从母系传称的“姓”合为今天人们“姓氏”的最早来源。

在《路史》中记载有两位有巢氏,一位在因提纪,一位在禅通纪,可能在不同的文明时期,都曾降生过有巢氏,传授给了人类同样的文明,做了相似的事情。

《遁甲开山图》中说,远古时期,有巢氏在琅玡的石楼山(今山东诸城附近)以南为王,统治人类部族。

《通志‧三皇纪第一》中说,有巢氏统治人类部族,共传承了一百多代。而这一百多代可能都继承了有巢氏的名号,都被称为有巢氏。

《博物志‧杂说上》记载,在有巢氏统治时期末年,有大臣总揽大权,独断专行,有巢氏(最后一代有巢氏继承者)欲夺回他手中的权力,大臣怒而发动政变,有巢氏统治时期因此结束。

有巢氏开始教会人类建造房屋,虽然是最原始简单的巢屋,但首先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存问题中“住”的问题,并且开创了中华建筑文化。后来到了五帝的黄帝时期,人们已住进了“上栋下宇”的正规宫室,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每个朝代、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和风格,多姿多采,美不胜收。

燧人氏

在远古的某一时期,人类还不会用火,主要以植物果实或生肉为食,味道腥臊,对肠胃有害。这时又有一位圣人出世,他上观星象,下察五行,从天地间参悟了五行的属性,知道了火的奥妙,便教人钻木取火,把食物烤熟来吃,还教人用火冶炼金属、制作武器工具等。人类的文明因此得到大大的提升,百姓非常感恩这位圣人,纷纷拥立他为王,称之为燧人氏,又称燧皇。

《拾遗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在太阳月亮都照不到的遥远地方,有一个半神的国度叫“燧明国”,那里没有四季和昼夜之分。燧明国的百姓都长生不死,若活得太久而厌世,便会升天成仙而去。在燧明国内有一株火树,名叫“燧木”,非常巨大,枝叶覆盖了一万多顷的地方,云雾出于中间。后来有圣人在神游之时,偶然来到了燧明国,看到了燧木,树上有鸮鸟正用嘴啄树,粲然出火。圣人便受此启悟,发明了钻木取火,这圣人就是燧人氏。

传说燧人氏梦中神游燧明国后,受鸮鸟啄燧木出火的启发,潜心研究作火的方法。他上观天象,下察五行,最终在人间成功钻木取火,将火带给了人类。

《归德府志》记载:在阏伯台西北(今商丘西南三里处)有燧皇陵,相传为燧人氏下葬的陵墓。这个陵墓至今还在,高约十来米,在商丘西南,据说远古时期,燧人氏居住于商丘一带。

《左传‧昭公十七年》上说:若要作火,应该在宋、卫、陈、郑这四国,宋国(首都为商丘)是大辰星的分野,代表有火。

在星象中,大辰星代表大火,是心宿的第二颗星。商丘地区是大辰星在地上的分野,即大辰星在地上的对应。燧人氏夜观星象,洞察到了天地间的奥秘,从而顺应天象、配合五行,成功钻木取火。

《六艺论》记载:从燧人氏至伏羲氏,一共承传了一百八十七代。

结绳记事不简单

燧人氏除了教会人类用火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传授给人类结绳记事。据记载,那时还没有文字,结绳记事就是用一些简单的绳结记录天下发生的大小事。

用一些简单的绳结,就可以记载天下发生的大小事,这背后所蕴含的内涵和智慧是非常博大的,恐怕不是现代人想像的这么简单。

中华易学是建立在道之理、数、象的基础上的。中华神传文化中有一个核心的思想,表述为“天人合一”,其中一方面的含义,就是:人体、自然、宇宙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对应、一理相通的,时时都在相互联系、影响的,所以从其中任何一方的变化都能够推演看出其它各方的发展和变化。比如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中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部的人体信息,是人体的全息图,从人体的某一部位,甚至任一个细胞中,都能时时读出这个人的身高、体重、寿命、相貌、疾病等所有特征和变化。

宇宙间的道理自上至下,由宏观至微观都是全息贯穿和对应的。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内在都存在着看不见的对应和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一理贯通。这些道理从宇宙高层到最低层,从上至下一路贯穿下来,越到高层越简炼,内涵也越大;越到低层表现得越繁杂,也越肤浅;到了最低层次,就是人类所不断认识到的那些复杂的事理和规律等。顺应、符合那些规律,甚至于那更高的天理,人就会有福、顺遂、发达,乃至昌盛。

就像白话文与古文的比较:白话文内涵比较肤浅,说清一件事情可能得表达几千字,比较繁杂;古文内涵比较大,说清同一件事可能只需几十字,非常简炼。因此,古文所包涵的内涵和智慧要比白话文大,让人更难以理解、读明白。同理,宇宙的道之理,越往高层,智慧越大,表现得越简炼;越到低层,智慧越小,表现得也越繁杂。

比如《周易》的六十四象所包含的内涵就非常博大,远超出人类的科学与认识。而“象”的背后又隐含着“数”,“数”可看作是更简单、抽象化的“象”,“象”也可看作是引申、具象化的“数”,“数”与“象”是自然万物之理在两个不同方面的展现。世间万事万物的一切运行变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它的规律和定数,如阴数、阳数、天地之数、大衍之数、气数、命数、劫数等等,这些就是蕴含在天地万物背后的“数”。在一定的宇宙层次中,数可以诠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运行规律,所包含的智慧和内涵是非常博大的。

结绳记事就是对“数”的一种应用,将世间繁杂的事理在高层次中提炼出来,化为简单、抽象的“数”,以绳结记录出来,所以说其包含的内涵与智慧可能是现代人从所谓“进化”的谬误观念中去看,根本无法理解与企及的。

另外据说燧人氏还是人类师道的鼻祖,立传教之台,开创师道。

在远古时期,如此博大的智慧,不是人类所能具备的。古人讲,“神于天,圣于地”,是说在天为神,在地为圣,天上的神下世转生为圣人,与人类一起,在不同时期传授给人类文明,铺就了我们中华的半神文化。

参考文献:
1. 《纲鉴易知录》
2. 《始学篇》
3. 《遁甲开山图》(《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4. 《通志‧三皇纪第一》
5. 《博物志‧杂说上》
6. 《新语》
7. 《拾遗记》
8. 《归德府志》
9. 《左传‧昭公十七年》
10. 《六艺论》(《曲礼正义》引)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