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真相:反式脂肪标0 仍可能吃过量

【正见新闻网2015年02月04日】

反式脂肪标0,仍有可能吃过量,阿兹海默症风险增2.4倍

本文摘要:由于反式脂肪问题多,卫福部没有订定每人摄取量的上限,也就是完全不鼓励民众吃,美国心脏病协会则认为一天不能吃超过1公克,台湾的民众千万不要因为标示为零,就以为自己没吃到反式脂肪,倘若早餐吃土司抹奶油,下午吃蛋糕、饼干,看电视配洋芋片,虽然每项食品可能都因不超过0.3公克,标示为零,但累积起来一天摄取的量可能就超过1公克。(...

距离农历春节不到一个月,许多人已经开始办年货,但是大快朵颐同时,你可能已经吃进许多反式脂肪了。

董氏基金会表示,许多民众常吃的人造奶油、奶精、饼干等,许多都含有反式脂肪,美国研究报告曾指出,平均每日多摄取1公克反式脂肪,会相对少记0.76个单字,65岁以上老人,每天吃超过1.8公克反式脂肪,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增加2.4倍,但台湾现行反式脂肪必须达到0.3公克以上才要标示,就算吃的是反式脂肪标示为零的食物,一天摄取量还是有可能超过1公克。

反式脂肪加工应用广

反式脂肪令人闻之色变,但到底什么是反式脂肪?根据台北市立万芳医院营养室资料,脂肪酸由一群碳原子,经由双键相连,两个碳原子上的两个氢,若在双键同一侧,则属于“顺式”,若在不同侧则是“反式”。

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顺式,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会变成反式,一个是天然产生,由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胃中会有微生物,把牧草发酵合成脂肪酸,因此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卫福部2013年公布的“反式脂肪Q&A”载明,“有研究指出这些反刍动物来源的反式脂肪中,有一种为共轭亚麻油酸(CLA),并不具健康的负面效应。 ”

另一种则是经由加工产生。脂肪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橄榄油等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则以动物油为主,如猪油、牛油、鸡油等,棕榈油则是植物油中少数的特例;由于饱和脂肪酸分子的排列较稳定、不易氧化,适合高温煎炸、烘焙,相对的,人体也比较不易分解,容易堵塞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

大多数的植物油比动物油便宜,吃起来也比较健康,但由于熔点低,在食品加工的运用上受限,因此业者会把植物油部分“氢化”,让脂肪酸从顺式变反式,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择食讲堂讲师陈俊成解释,氢化后的植物油熔点可从20几度,提高到40度以上,结构安定,在室温下呈固体状,操作更容易,保存期限也较长。

反式脂肪增加帕金森氏症机率

氢化成反式脂肪对业者来说方便又好用,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为反式脂肪会增加血液中“坏”的低密度胆固醇(LDL),减少“好”的高密度胆固醇(HDL),堵塞血管,让运送至脑内的氧气及营养素受阻,除提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脑中风、失智。

董氏基金会表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医学院曾连5年记录1018名成人饮食,测验单字记忆力,去年发布结果,反式脂肪摄取最多与摄取最少的人相比,会少记约10%的单字量;平均每天多摄取1公克反式脂肪,会相对少记0.76个单字。

此外,2003年美国芝加哥Rush-Presbyterian圣路克医学中心分析815位65岁以上老人的饮食状况,发现每天吃超过1.8公克反式脂肪的人,罹患阿兹海默症风险增加2.4倍。哈佛大学2006年研究也指出,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从反式脂肪摄取的热量,每增加2%(约4公克),女性罹患不孕的风险将增加近2倍。
标示0,别以为真的没有反式脂肪

美国纽约早已禁用反式脂肪,台湾则尚未跟上脚步,只要求标出反式脂肪的量,但可别为选购标示为零的食品,就不会吃到反式脂肪,因为根据卫福部现行法规,每百公克反式脂肪量达到0.3才要标示,天然产生的反式脂肪则不用标,但今年7月后,不论天然还是人工产生的反式脂肪,一律都要标示。

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组主任许惠玉指出,标示为零的状况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不到0.3公克;第二是业者改用棕榈油加工,棕榈由虽然是植物油,但饱和脂肪高,比较耐高温,而且常温下是固态,但吃多同样会危害心血管;第三则是改采“交酯化”技术,取代氢化加工,生产出低或零反式脂肪的植物油;第四则是在氢化过程中,直接让植物油变成饱和脂肪酸。

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师吕蕙如表示,由于反式脂肪问题多,卫福部没有订定每人摄取量的上限,也就是完全不鼓励民众吃,美国心脏病协会则认为一天不能吃超过1公克,台湾的民众千万不要因为标示为零,就以为自己没吃到反式脂肪,倘若早餐吃土司抹奶油,下午吃蛋糕、饼干,看电视配洋芋片,虽然每项食品可能都因不超过0.3公克,标示为零,但累积起来一天摄取的量可能就超过1公克。

张大眼睛看标示,少吃奶精、油炸、氢化产品

根据卫福部资料,下列类型的食物或油脂,相对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
1. 油炸食品:炸鸡、炸薯条、油豆包、油豆腐、油条、咸酥鸡、甜甜圈等。
2. 酥油、植物酥油、烤酥油、白油、硬化油及利用这类油品制成的派类或酥皮点心食品。
3. 饼馅油、涂抹油、沙拉酱。
4. 烘焙用油制品:小西点、松饼、部分烘烤面包。
5. 洋芋片、经油炸处理的速食面或糖果类。
6. 奶精、奶精粉。

陈俊成建议,看到“氢化”、“硬化”、“人造奶油”、“奶精”都不要买,奶油可以尽量挑选英文俗称的butter,即是由动物来的油脂,乳玛琳则多半是氢化过的人工奶油。

他特别点名奶精,在中国,奶精被称为植脂末,也就是植物油的粉末,台湾取名奶精,会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牛奶中的精华,许多奶精都是氢化植物油而来,因为台湾天气热,若植物粉末不氢化,容易糊成一团,但吃多了对身体有很大的负担。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