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进入极枯水位 如同茫茫大草原

【正见新闻网2015年01月27日】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江西鄱阳湖,这个冬天正面临着历史罕见的失水之痛,今年1月已多次水位低于8米,进入极枯水位。放眼望去,昔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如今俨如一片北方大草原。有专家表示,长江中上游水电站不断建设,三峡水库提早蓄水,枯水现象将更加严重。

烟波浩渺的淡水湖 如今变成了小河沟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在鄱阳湖聚集了许多世界珍稀濒危物种。近年来,枯水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已成为鄱阳湖的常态,历史最低水位不断被刷新。鄱阳湖正在遭遇灭顶之灾。

据长江商报报导,水文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如今在丰水期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但到冬季枯水期却能“瘦身”至几百平方公里。

江西鄱阳湖水文局数据显示,1月8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7.99米,比去年同期低3米多。截至9日23时,星子站水位降至7.92米,湖口站7.80米,连续两天均低于8米,即低于极枯水位。18日,星子站水位更是降至7.74米。

报导称,这个冬天,鄱阳湖已经彻底变成了小河沟,大片河床裸露,放眼望去,俨如北方大草原。

但更严重的是,这一现象并非只出现在鄱阳湖,整个长江中下游枯水整体愈演愈烈。洞庭湖等大型湖泊,水域几近干涸,湖底露出大片土地,带着深深的裂纹,而一些地方则呈现草原景观。

专家:水电站太密集了,河流喘不过气

报导称,探究其原因,除气候变化,采砂猖獗外,在业内人士看来,还同长江中上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支流水电疯狂抢水,过度开发建设水电站有关。

年逾70的水资源保护专家、前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表示:“水电站太密集了,几乎让河流喘不过气来。”

江西省水利厅公开资料显示,江西省内河流众多,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五大河流为省内主要河流,五河来水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

五大支流上大兴水利,截至2007年底,江西全省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万多座(处),其中水库9783座(大型25座,中型238座),总蓄水能力293亿立方米。

而在长江中上游,进入本世纪以来,长江支流的水电梯级开发也早已大规模启动:大渡河干流规划为22级,后又增加下游的沙湾、安谷两级,共为24级;金沙江中下游12级,雅砻江干流21级,乌江干流12级,嘉陵江干流17级。

而以上河流的各级支流,水电站的规划建设更是“密如繁星”。一条条壮丽河流,正在被一座座大坝拦腰截断,各大电力集团早已开始了在长江中上游的“抢水”之战。

翁立达表示,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而随着水电规划的实施,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径流量的83%,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对河流生态环境将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长江中上游的水电站早已开发过度。随着长江中上游水电站的不断建设,枯水现象还将进一步恶化。

此外,长江的水量也正在不断减少。三峡下游的长江宜昌水文站数据显示,2013年宜昌站径流量为3753亿立方米,而1950年—2000年宜昌站平均径流量4382亿立方米。

翁立达提供了从1981年到2013年宜昌站历年的径流量。计算结果显示,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宜昌站的平均径流量为3957.5亿吨,“较三峡工程论证时的4510亿减少了12.25%”。

翁立达介绍,不断减少的水量迫使三峡提前蓄水。三峡原规划为10月1日开始蓄水,如今早已提前到9月10日。根据相关研究结果预测,三峡水库建成后只有不足一半的年份可以在10月份蓄满水,其上游水库建成后,势必将进一步加剧“水荒”。

这也正应了旅德著名水利工程专家王维洛的判断,三峡工程并无中共国务院所称的什么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真正实现的只有发电。

中共人定胜天的狂妄,及各利益集团为了中饱私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摧残,给中华民族世代居住的家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正不断显现。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