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三字经 》是中国民众的愿望

【正见新闻网2011年01月22日】

不久前,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下发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慎重,“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等内容”。象“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等句子均被删除。

山东的这一信息出来后,四川成都马上有反映,说他们早噎将其“糟粕”除去,留下的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精髓。如将“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君则敬,臣则忠”都删去了。

我们也都看到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百家论坛上讲《三字经》,达到了很高的收视率。钱教授说是由于多方的配合支持得到的成果。其实,最根本的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民众渴望恢复传统的道德。

从这些信息,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其一,重新拾起传统文化这个热潮势不可挡。第二,中共当局又唱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老调子。

钱文忠教授说过,现在,记得《三字经》头八句的人都不多。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怎么丢失的呢?

今天我们请来了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夏语冰教授和山东大学孙文广教授来和我们谈谈这个问题。

两位教授好, 夏教授您好,请您先给我们的听众讲一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丢失的。

夏语冰教授: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怎没样破坏掉的,记得我爷爷这一辈学子都是在私塾读书。我爷爷就是私塾教书先生。我小时候常常看到爷爷摇头晃脑的背诵孔子《论语》《孟子》这些经典。我父亲这一辈还在学古文。但是,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出现许多现代化的学校就不再系统讲古代的经典文了。但是,也没有规定说学什么学。只有到到中共建政之后,才出现一个特别特殊的时期,将传统文化统统披倒。后来因为进行汉字改革,繁体字都改成简体字。这样一来,年轻的学子就不可能看古书了。

我是学历史的,中共当时对对历史提出一个政策,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的历史就变成一个阶级斗争史。以农民起义为纲。对传统的文化,儒、佛、道都作为糟粕批判了。《三字经》是以儒家思想指导下编写出来的。当然,都在抛弃之列。所以,如果问问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很少有人能够背出《三字经》的。

主持人:孙教授您好,那么您对中共的教育是如何看的那。

孙文广教授:它(中共的教育)经过反右派,经过文化大革命后,就完全变了。后来有些小调整,他不敢把49年的教材拿出来跟大家对比,现在有的人讲得很好你去掉了?!因为过去中共当局采取极端的思想教育,用阶级斗争,用共产理论灌输给学生。过去有个提法:“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是为政治服务,这个教育是为是共产党服务。

主持人:是的,中共提出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们如何看中共的这个政策?比如说象山东教育局删去“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这样的句子,认为这些是糟粕。

孙文广教授:我觉得孟母三迁思想是好的。改变不改变环境是另外一个问题,有的人多接触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对他增长知识,在大的框架下,也不见得是坏事,但是在极权制度下,那就不一样了,长期在这个制度下熏陶感染下,当然会使一些人被邪恶的东西影响,多数人在大的染缸里受到影响。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并不错的,我们传授知识、文化,主要是靠书本,这句话有什么错呢?古代的东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句子,鼓励人们多去看各种各样的书,接受人类留下来的真正财富。中国当局所以把三字经或弟子规里(删除文句),他自认为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他想维护过去这种灌输的方式,单一灌输共产意识型态、阶级斗争的心态。

主持人:那夏教授,您是怎么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夏语冰:我觉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现在提出来讨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就是要有个标准来衡量吗,中共是以马列主义为标准来衡量的。马列主义讲阶级斗争。所以一切符合阶级斗争的它都归之为精华,一切违背马列主义的它都归之为糟粕,所以在那个时候,中共把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文学名著,除《水浒传》符合农民斗争史以外,其他都属于糟粕。

《三字经》那,现在还有人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属于糟粕。表现出来这个人那受党文化的毒很深。其实,传统文化的基本的东西是道德内涵,末节才是一些是娱乐作用,所以讲“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神魔不对呢,他讲的内容就是,君要有君的责任、要有君的道德规范,臣要有臣的道德规范,做父亲的在家庭里面你要有父亲的责任、你要有你的道德规范,你要养育你的孩子,那做子女的,你就要孝敬你的父母,个有个的责任,这个讲的是普世的价值。所以现在要是把这个认为是糟粕的话,完全是中了党文化的毒。

现在中共也讲传统文化,它讲的传统文化其实是细枝末节的一些表面的,同时以这些表面的东西装潢传统文化恰恰是进一步的破坏传统文化。举个例子讲,现在中共也修了许多寺庙,可是寺庙现在当成旅游景点,以挣钱为目标,把修行场地,变成挣钱场地,所以你说它是对传统文化承传还事破坏,不是很明显吗。

比如说在河北邯郸市,有一个吕祖庙,当时有个卢生在那里遇到吕洞宾,吕洞宾就给他讲了一些修道的东西,他接受不了,可是他做了一个梦。醒来后就悟到了,跟着吕洞宾去修道了。这个梦就叫“黄粱梦 ”,所以这个“黄粱梦”的内涵就是说他觉醒了,他走上了修道的路了,可是现在旅游景点宣传 “黄粱梦”就是“美梦一场空”,这个解释很可笑,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就说明到现在为止中国大陆受党文化毒害非常的深。

所以,要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踢除党文化,踢除马列主义。

主持人:好的,现在我们也来听一下,采访到的一位大学毕业的聂女士她的看法。聂女士认为,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佛道。儒佛道都是属于信仰、修炼的内容。中共根本不可能接受。

聂女士说:【录音】反正我是觉得他不注重古人的,他不注重品德教育,他是要教育人听他共产党的话。我读书的时候,整个古文都不准学了。

主持人:台湾的王财贵教授对中国大陆这场争论也表示关切,王财贵教授是台湾读经运动的发起人。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牟宗三先生入室弟子,华山书院院长,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

王财贵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道德下滑,很需要传统文化的教育。
【录音】:如果现在整个教育的价值很正确的话,现在大家也不会对整个社会忧心如焚了,说读了这几句糟粕就会使整个社会人心败坏,人心的好坏不在几句话,而在有没有文化的教养,现在国学进校园想要恢复只是文化的教养,只是恢复得不光明、不正当,你要恢复得光明、正当,就要用正的经典,现在都用小经典或假经典,要来挑三捡四,第一个不要用假经典,第二个也不会这样挑,虽然是假经典,但是大体上,他大抵劝人为善,和谐社会。

王财贵教授建议人们应当试图去了解古人的心意
【录音】:所以古代的书或许是旧的某些事情,或某些观点来显示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永恒的道理,这些事不是永恒的事,不过他某些观点不是永恒的,但他所要表达的会是趋向于永恒,趋向于真理,我们会读书的人就是从这些本来不是永恒的事,本来是一件特殊的事,读书就是要知道、做这些书的心意、心态,他的倾向。这是古人的想法,我们了解古人的想法,读书读多了,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一个真正知道读书目的的人,当然他自己会判断,为什么要把我们孩子关在温室里面呢?

王教授并质疑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山东省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提到:“要认真按照中央和我省关于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关精神,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王教授还解释了古人所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思。
【录音】:我们读书不是一句一句读的,然后渲染,然后把其他的东西抹灭掉,甚至古人还教我们说要“取精华,去其糟粕”。什么叫“取精华,去其糟粕”?你读书的时候,不是这句话不好把他划掉,不是这样的,是读书以后,整个人的生命当中,来用这本书,书是归我们所用的。古人甚至说,当你发现这书有一句好话的时候,这本书就噎对人有意思,所以读书要读他的好处,不是专门读他的坏处。只有糟粕的人看到书的糟粕,讲经典的人就看到书的经典,精华的人就看到书的精华。所以我对这种作法不是很赞同的,这不是读书之道,也不是教育之道。

主持人:好的,今天关于删节《三字经》的评论,我们就先谈到这里,谢谢两位教授。

(希望之声)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