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基石

馨明


【正见网2002年08月06日】

“和平”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它代表着人类自古以来所向往的安宁友爱的氛围和理念。在稳定的社会中,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享受人生。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推进,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和平危机:种族冲突,宗教纷争,恐怖事件,血腥暴力……“夜不闭户”几乎已经成了只属于过去的回忆。面对人的私欲和恶意造成的祸患,我们不禁慨叹:幸福安在?人类的出路在哪里?社会动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为此,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和政治家一直在探讨如何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建立和平的生活环境。

2002年7月27日,《纽约时报》艺术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保持和平,研究和平”的文章,介绍了一位美国科学家关于印度社会种族暴力的研究结果。这位学者名叫阿舒托什・瓦什尼(Ashutosh Varshney),原籍印度,目前任职于美国密歇根大学,专门从事政治领域的研究。

在瓦什尼主持的这项研究中,他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平的城市。他和哈佛大学的一组调查人员首先确定了印度的几个经常发生种族暴力事件的城市和几个治安良好的城市,这两组城市都具有同样印度教徒和回教徒比例。然后他们从多方面对这两组城市进行对比,探讨为什么有些地方容易发生暴力事件,而另外一些城市却安宁无事。

在调查中,瓦什尼发现:在那些安定的城市中,商业协会,贸易联合会,专业人士组群,政界聚会和体育俱乐部等形式的团体对于控制冲突非常有效。在这些团体中,不同种族的人们会聚一堂,互相包容,对于促进和平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分析了数据之后,瓦什尼先生发现了一个清晰的模式:那些在社交、政治和经济几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的种族包容性的城市很不容易产生冲突。例如:1992年12月在阿育迪亚发生了激进的印度教徒破坏清真寺事件,这引发了大面积的暴力事件。而调查中的和平城市之一卡利卡特市的各种协会以及和平委员会则有效地舒缓了紧张气氛。

瓦什尼说:“很长时间以来,学者们和国家决策者们一直把防止内部冲突的责任集中在政府身上。而我的研究说明:我们应该致力于创造文明的社会,一个种族包容的社会是种族和平的最好保证。”

由于近年来种族间冲突的增多,瓦什尼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术界对他的新书“种族冲突和文明生活:印度的印度教徒和回教徒”给予好评,称之为一个重要突破。联合国已经采用了他的方法对印度尼西亚的回教和基督教派间的暴力事件进行研究。一些基金会正在与瓦什尼洽谈,讨论把他的研究扩展到其他种族和宗教问题的爆发点。在印度新德里,圣雄甘地的孙子拉罕莫・甘地也正与瓦什尼合作,力求利用他的模式减少新德里的暴力事件。拉罕莫说:“致力于种族间的包容并在(不同种族的人民中间)建立合作关系确实有助于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哈佛大学国际与区域研究学院主席塞缪・哈廷顿对这项调查评论说:
“这个新的模式针对暴力发生的原因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解释。
许多研究学者总是回避研究那些不发生暴力的地区,因此他们的结论缺乏充足的证据。然而瓦什尼先生的研究弥补了这点不足。”

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罗伯特・普南说:“瓦什尼的研究对于从全球的角度来认识种族冲突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他的著作并没有告诉一个政府应该如何去做,而是找到了症结所在。”

瓦什尼先生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在学术界和政界引起震动是因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而不仅仅停留在现象上去被动地采取措施防治。他深入探讨了不同种族的人们的彼此信任和依靠对于社会稳定的显著的促进作用。的确,政策、法令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们只能治表却不能及里。只有人人都向自己的内心去找,用真诚、善良和包容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够消除心灵的隔阂。只有归真,向善,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和平。和平源于我们心中的“真善忍”。

参考文献

http://www.nytimes.com/2002/07/27/arts/27ETHN.html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