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本是同根生(三)─ 也谈夫子之道

鹄章


【正见网2002年08月01日】

熟悉儒家思想的都知道,整本《论语》基本上完整地表现了孔子“仁”的思想。所谓的“仁”,在中文里象仁慈、仁爱、仁义、仁民爱物、仁人君子等,形容一种高尚的待人行为,所以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孔子给人留下了一个做人的办法,中庸思想。”(《转法轮》卷二,“不修道已在道中”)《论语》里那些精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成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一部份。但是只要再注意看一下《论语》,在这本孔子过世后弟子们追忆整理的言论集里,孔子多次提到“道”,例如最具代表莫过于“里仁篇”中谈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什么不说“朝闻‘仁’”呢?整本讲“仁”的精神与思想的论述中,竟然冒了个“道”,甚至重要性远大于“仁”,这位对弟子不谈怪力乱神,却又注疏形而上、玄奥又超常之“易经”的老师,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

在“里仁篇”同时又有段对话,从修炼的角度不难看出些端倪:

子曰:“参乎!(曾参啊),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是,我懂)”。子出(孔子出去了),门人问:“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孔子很显然藉与曾参的对话,把“道”的心法说给众弟子悟一悟。我们知道孔子也是个修道人〔1〕,道家修炼是单传,过去师父传法,谁悟性高、根基好,谁得法。这显然是段修炼对话,只是这个曾参很可能不是个大根基之徒,明明告诉他“一以贯之”,竟然用了“忠”与“恕”二个概念来描述老师的道。如果白天知道了忠、恕二字的内涵,晚上死了都不后悔,这未免太小看夫子之道!

那么何为夫子之道呢?在“卫灵公篇”又有一段对话谈到“一以贯之”:

子曰:“赐也(子贡名),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你认为老师的见识是博学多闻而来的吗)”

对曰:“然,非与?(是,难道不是吗)”

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错了,我一以贯之)”

这儿可见夫子之“道”不是源于博学多闻。所以根本不是跟弟子谈做学问,真道无关乎学习。其实呢,想了解夫子之道,不从孔子所注疏的易经系辞,恐怕难窥所以,《系辞上传》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说: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可见“道”乃天下之真理,真理的最大特色就是至简至易,越高的道愈简愈易,所谓大道至简至易,这就不难体会为什么孔子一再地说,道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那么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就是形容“得道”,懂修炼之道。而“而成位乎其中矣”意思就是说,只要得道,修道人返本归真的功夫下得够久,功够大,那么圆满得果位不就在其中了吗!

所以孔子一直鼓励读书人要立志求道,所谓“士志于道”(“里仁篇”)。教导弟子也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礼、乐、射、御、书、数)”(“述而篇”),前二项关乎修炼,解生死,后二项才是为人治学。那么孔子为什么又对弟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呢?这个问题可能千古来难倒许多常人学者。在《转法轮》第三讲,师尊早把这迷给掀了底了:“真正地修炼,马上就遇到生命危险……有许许多多气功师不敢往高层次上传功带人。为什么?他就是做不了这件事情,他保护不了你。过去有许多传道的人,他只能教一个徒弟,他维护起一个徒弟来还差不多。”所以孔子并非下世传法的觉者,他是典型由士大夫走向修炼的典范,在“述而篇”孔子自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所谓“好古”就是遵寻承袭中国古老学问,在易经系辞里都谈到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这些都是带有修炼色彩宇宙生命之学,孔子从“十五志于学”--勤奋学习古文化,到“知天命”--开智,了解生命的意义,“五十学易”踏上修炼之路,成为修炼人。所以在常人社会表面就是教导弟子为人处世与治学之道,渐渐随着孔子自己对真理认识日深,自然把修道的内涵不声不息溶入其中,让根基好的弟子也走向修炼之路,因为保护不了弟子,修炼之事涉及生命源与累世业,过去懂道之人都知道是不能明讲的,都要靠悟的。所以才会有对一般弟子、对常人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内心却真信向道,崇拜老子、彭祖能修道开悟、返本归真。出现这种外儒内道的特殊现象,其实这说明了儒家修炼就是道家。另方面做一个仁人,“克己复礼”,从做一个好人开始,修心性这也是修炼的根本基础。因此从修炼角度,看孔子一生、思想历程,就一览无遗,读《论语》,自然前后贯通、无所矛盾!

所以“夫子之道,修‘真’而已!”

那么再从孔子自学求道过程中,我们不难理解孔子所谓“朝闻道,夕可死矣”,可见“道”之珍贵、稀世啊!而闻道难,难甚于登天,要“闻道”,意思就是能遇到有人能明明白白地把修炼之道说给人听,这必须得刚好遇上觉者下世,闻道者本身又是一位会辩认者,所谓“上士闻道”。从这个角度看,“朝闻道,夕可死”另一个意思就是:能诞生在一个觉者下世的年代听其说法传道,又有缘能悟者;白天遇上了,晚上死了都不觉得可惜、遗憾后悔啊!换句话说这种机缘要给孔子遇上了,晚上死都乐着呢。

这些《论语》里困惑笔者多年的疑问,在读《转法轮》过程中,会心微笑,恍然有感,答案尽在其中矣。解了孔子之“朝闻道,夕可死矣”,另一段师尊在《精進要旨》中说:“法轮大法是把宇宙的特性(佛法)万古以来第一次留给了人,等于给人留下了一部上天的阶梯,……”就留给读者去体会。

这真是一个连孔子都会羡慕的年代!

个人体悟,敬请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1〕正见网,儒道本是同根生(二)─谈孔子修炼的一生

( WORD文件格式 | PDF文件格式 )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1072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