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世界的美好(共四文)

童欣


【正见网2015年10月18日】

君子世界的美好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

孔子说,君子与人、小人与人同处的不同的状态。君子与君子相交,不管性格、意见、做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但他们在道义上的追求都是共同的,因此彼此必是和谐的。君子与众人相处,君子求义而利于人,百姓慕义而向利,二者相反而又正好相合,各得其“乐”。所以君子与人都是和谐的。

小人乐于得利,小人与小人交,目地相同,利益有限,求义者尚让,求利者尚争,二小人争利岂能和谐?众小人相处,必因利而聚,亦必因利而争,从而不和,从而散。

君子有一定吗?小人有一定吗?古人有古人的看法。我们看今人,君子、小人也是一念之间的事,争利、自私的一念能说是君子吗?而利他、先人后己的一念能叫小人吗?

人与人、与自然、与万物和谐、和睦,却因不同而丰富多彩,那不是人人向往的太平盛世吗?!

赞法轮功学员

百种酷刑志更真,
万般美好尽慈恩。
亿众一心助正法,
至善至美新宇神。

结党营私者的丑态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孔子说:“君子亲密结合,而不是勾结在一起;小人勾结在一起,却不是亲密结合。”

孔子从结合同道的不同,说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小人以同利为合,利失则必散;君子以义合,无利时愈显其坚。

古代有个林回弃璧的故事,患难之时,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背着婴儿逃难。有人不解的问他原因,他说:孩子是亲生骨肉,我们的结合是义的结合,出于天性,愈是窘迫之时,就愈加亲近;我与玉璧是利的结合,危难之时必然互相抛弃。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许多抢劫团伙与合伙贪污受贿的,案发后互相推脱、丑态百出,而风光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豪气”一点都找不到了。

联想到水结晶的照片,与“善良”、“天使”、“祝福”相连的漂亮的六角形水结晶,多么让人感动。如果社会人人讲道德,做君子,不管怎么组合,都是和谐美好的。

人渣国妖显丑行

“薄”情“厚”利 “计划”“熊”,
帮随魔头血债腥。
监牢丧气狗疯咬,
断尾江曾喊极刑。

君子之忧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篇》)

孔子说:“德行不能修明,学问不能讲习,听到好的道理不能去做到,有错不能改,是我最忧患的。”

从孔子所担心的四件事,我们可看出孔子非常重视知行统一,即知道做到。美好的德行,学问、道理,与自己的缺点、错误,我们自己有时候并不是不了解,往往是知而止,那么做不到和不知有何区别呢?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这种与普通人不同的忧患不正是其有成的原因吗?凡人有不知道理与自身不足的,他们忙于俗务,不想知或不能知;也有知道而不以为忧,甚至因知而沾沾自喜的。圣人是强调实实在在的“真正”做到“修,讲,徙,改”,这样持之以恒的人,定有所成。

劝善大陆公检法人员

执法秉公本当清,畏势为钱卖党命。
邪魔绑架无间狱,法徒十年唤君明。
鼠目寸光失长久,毁了众生害家庭。
罪恶即改敬大法,真善忍好快实行。

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

孔子说:“可以跟他说却不说,就错过了和他说的机会;不可以和他说的话却说了,等于白说。智者不失机会,也不说错话。”

作为教师、长辈和官员都有教育的责任。孔子提示大家做个智者,就是善于育人的人,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不要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失言可以有两种情况:说早了或说高了,说晚了或说低了;比如,对幼儿园的孩子传授小学知识,中学生普及大学课程,就是“失言”。反过来,道德教育与良好的习惯养成,小时候该讲不讲,大学时形成了习惯再说再改就难了,就是“失人”。

今后的教育,将来的教师,应该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聖徒救人忙

对面神不神,心明真相真。
三退保平安,洪主无量恩。
法轮大法好,一念震乾坤。
聖徒不失言,快快多救人。

(注:文2007年写于中国大陆监狱,诗写于今日)

2015年10月13日夜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