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长阴消话冬至(一)

中华传统节日系列讲座——冬至节
童欣


【正见网2014年12月19日】

内容提要

一、传统的冬至节
二、冬至——天子敬祭天帝的节日
三、冬至节美食
四、有趣的冬至消寒活动
五、传统冬至节的文化蕴涵
六、生命的教育——过个有意义的冬至节
结语:二零一四年冬至节——回归敬天 退出邪党

清明、端午、中秋、新年四大传统节日,咱们都已经讲过了,重阳节、乞巧节也已经讲了,最后讲一下冬至节,这样咱们的中华传统节日系列就完整了。今天咱们就讲一下《阳长阴消话冬至》,咱们中华传统节日系列里边,如果新年算一年的第一个节日的话,冬至就是最后一个大节日了。

咱们一起把这首诗念一下:

冬至节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天坛盛祭,天子亲至。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阳长阴消,天下大治。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昼短夜长,君子静之。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数过九九,春来燕至。

《冬至》这个诗虽然短,但是冬至节的这几方面含义,拿这个讲就比较清晰了。冬至的文化特点首先是祭天的这么一个日子;还有就是阳长阴消的这么一个日子,预示着天下将得到大治的这么一天;还有直接的特点就是冬至这天昼短夜长,一年里边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第三,漫长的冬夜非常寒冷、黑天还长,因此君子在这一段时间,要安心静修,古人讲勤奋读书,曾有人提“三余”,其中之一就是冬天是年之余,所以应该静心修养自己、安心学习的一段非常好的时光;最后,就是冬至预示着春天已经不远了,九九八十一天,三个月,春天就来了。春天是慢慢走来的,有一个孕育的过程,那么老百姓是在天暖和的时候才能看到春天,而君子是从冬天最冷的时候,或者没到最冷的时候就已经看到春天了。古圣人重“治未病”,重“预”,他看到的是孕育美好的过程,他注重的是美好形成的开始,老百姓看到的是美好的结果表现,这都是冬至节的文化蕴涵和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里有一首描写冬至的唐诗: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白居易的唐诗,非常简单、通俗,大家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在邯郸冬至这天赶上了冬至,“邯郸驿里逢冬至”,过去也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说明在唐朝的时候冬至节应该已经很深入人心了,那是一个比较大的节日了。那么白居易一个人在这个驿站里边坐着,“抱膝灯前影伴身”,那么影子伴着自己,实际只有孤身一人。那么他用另一个角度想家里边的人一定这么晚了,深夜里边还在坐着,为什么呢?想这个远行的人。他用一个家里边的思念,这跟王勃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一样的。他说对方在思念着自己,实际在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着对方,这是一个独特的诗的视角,特别好,“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通过这首唐诗,我们知道冬至节日的特点是寒冷,还有就是冬至在唐朝已经是大家非常重视的节日了。

一、传统的冬至节

1、冬至节气

冬至是中国夏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首先它是一个节气,大家知道二十四节气,实际冬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第一个定出来的节气就是冬至;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经常说节气和节日是不一样的,节气是地球太阳运转的一个节点,而节日是要有文化的内涵。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大家知道日冕,我们在院子里立一根木头杆,一年里每天中午十二点观察它的影子,那么就能找到影子最长的那天,它也是白天最短的那天。通过这样的观测,影子每天的长短都不一样,那么最短的一天就是冬至,这天太阳的相对位置最低了。大家过去要是注意观察过,冬天有一天窗影儿進屋子最长,光照到屋里最远的地方。冬至是二十四节气最重要的一点,对应它的一个点,日影最短的那天就是夏至。冬至和夏至定出来,一年也就分成两半了,再有就是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的时候,四个点有了,二十四节气也就分出来了,所以冬至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气。

冬至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偏于后边,冬天的六个节气是“冬雪雪冬小大寒”,或者说“小雪大雪又一年”,就是到小雪大雪的时候这一年就过去了。冬是立冬,小雪大雪然后是冬至,最后是小寒大寒,所以它前一个节气是大雪节,这个大雪节在12月的7号到9号,这是大雪节。冬至后边的这个节气是小寒,现代西历的1月4号到6号,一月份是小寒和大寒。二月四号一般就立春了。冬至一般在12月21号到23号之间,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一年里第二十二个节气,后边还有两个,二十三、二十四是小寒和大寒。

冬至这一天有个特点,昼短夜长,全年里边白天最短、夜里最长的一天,就是冬至节。古代这天,天子要祭天,老百姓像过新年一样庆贺。

冬至是昼夜的极值,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大家知道太阳在赤道南北来回摆,所以有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离咱们这远,南回归线就是太阳到最南头该往回走了,阳光对北半球来说它是最斜的,影子最长。夏至的时候,它到北回归线,所以在咱们表面的看来,太阳的位置是最高的,就是夏至这天。冬至这天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太阳的位置是最低的,你住的地方南边要有楼挡着的话,你甚至感觉到这天看不着太阳了,因为它低。夏至的时候太阳高,就挡不住。那么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这样白天就开始增长了,一般说当天就开始增长了,它也是白昼最短的这么一个极值,因为物极必反嘛。这是从中国人的角度,从北半球的角度讲的,南半球和北半球相反,我们的冬至是他们的夏至,但我们讲的道理是一样的。

2、冬至节的名称

冬至因是阴极之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和冬天到来的意思,所以称为冬至。

冬至是阴极之至。从阴气和阳气的角度来说,冬至这天阴气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顶点,古代人很讲这个气,阴阳之气,阴阳和谐。像看什么天子之气,古代有功能的人看哪有剑气。古代读书人因为他静修,能与天地合其德,也就是能合道,古代读书人一般还都有点预测功能,或者能看出点什么东西来,但后来唐宋以后,明清以后的人就差多了。实际那东西应该是没变的,您看古代修的庙都选非常好的地方。冬至昼短夜长,这个阴,从外表直接表现出来了,所以说阴极之至。当然物极必反,阴极之至的时候,阳气就开始上升了。

冬至的时候太阳最南,所以日南至,太阳最往南,最南就是最低。那么也是日短之至,就是白天最短的那个极点,至有到头的意思,到顶点的意思。冬至还是日影长之至。

至有到来、到达的意思,那么冬至也可以说冬天到了。一般的说起来,立冬,立是来了或是要来了。中国古代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像现在的北京已经偏北了,它要是割麦子得比河南晚半个多月。所以普遍以中原来说,立冬是冬天将要来临,冬至就是冬天已经全面到来了。那么冬至过后就数九了,越来越冷了。这是冬至名称的由来。

冬至节最基本的名字是冬至,它的别名还有叫冬节,也叫长至节,也叫亚岁,跟新年区别。当然也有小年,大家知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冬至也有小年的称呼。还有叫贺冬,过去朝廷里边叫贺冬,官府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那么官员之间、百姓之间,亲朋好友都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叫拜冬。

3、冬至节的历史

简单的说一下冬至节的起源和由来。

冬至节在周秦时期就开始了,因为周朝的时候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就是十一月咱们说的子丑寅卯,现在咱们的夏历以寅为首,为第一个月。寅为春天的第一个月,这个十一月应该是子月,十二月是丑,子丑寅卯,现在是以寅为一年第一个月的,过去是以子为第一个月,就是这个十一月。周秦时期以十一月为正月,冬至为岁首,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新年。

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因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起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冬至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那么从君子的角度来说,阳气开始增长,新的一年开始。

冬至作为节日源于汉代。汉武帝采用夏历,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官方放假,官场互贺“拜冬”。所以说在汉朝冬至这个节气正式成为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也是一个新年,亚岁相当于小年。

冬至节到了唐宋就比较的兴盛了。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大唐达到鼎盛,很多的节日也都是源于汉朝和唐宋时期。皇帝冬至祭天祀祖,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向父母尊长祭拜。

那么明清一直沿袭着冬至郊外,皇帝進行祭天大典。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互相投刺祝贺。现在说就跟贺年卡似的,互相的祝贺。袁世凯还曾经祭过天,今天还留有照片,他当了几十天皇帝嘛,过去只有天子才能够祭天。

4、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节的习俗,首先一个就是祭天,天子要祭天。天子敬天;老百姓敬皇上,敬祖先,敬家里边的尊长和父母。

其次就是防寒進补,那么天子祭天是一个神圣的日子,但在老百姓这来说呢就是吃了,也是一份美好。因为冬天嘛,天气冷了,古代人防寒,吃一些补的食品,当然咱们大家知道吃饺子,吃馄饨,吃汤团,吃糕,吃红豆饭,吃狗肉羊肉。

还有就是九九消寒活动,咱们说有消寒的宴饮,还有填消寒图,消寒对联。因为寒冬漫长,过去农业社会过冬就不需要干好多活了,闲下来了,漫漫长夜又寒又冷,那么就有一些消遣、娱乐的消寒活动。

这些风俗至今在大陆除了吃饺子,其他的基本消亡了,但宝岛台湾还保留着不少。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科技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