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是科学(FSC-018)

董之万,周世雨


【正见网2002年03月23日】

古今中外都流传着预见未来的诗歌、图画等等。尤其是在修炼文化十分发达的中国古代,预言有着更为深厚的基础。预言的真实见证着人类文化的辉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成就。本文将就预言从产生直至其应验过程的方方面面,都贯穿着“真实、劝善与宽容”之特点这一角度,来浅谈一下预言的科学性。

(一) 预言的真实

东西方不同民族在历史上都流传着许多对未来的预言。这些预言以诗歌、图画等形式讲述了在当时还没有发生的历史上的一件件事情。由于运用了许多晦涩的语句、加之比喻、象征等手法,人们在事情发生之前往往很难搞清楚作者究竟指的是什么,事后才恍然大悟。但是对预言稍有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许多著名预言在历史上确实应验了。例如中国古代预言之一的唐朝的《推背图》,讲的是唐以后的历史。共六十相,前三十二相是按时间顺序排的,讲了唐至明末的主要历史事件,如朝代的更替,其准确率达100%[1]。据说正因为太准,后来的朝廷不得不将后二十余相打乱顺序[2]。

《推背图》是唐朝初贞观年间(即公元627年至649年间)由官居司天监的李淳风和隐士袁天罡共同编著的图谶。它共有六十幅图像,以卦分系之。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朝起至今,以至未来,历朝历代在中国发生的大事。

下面我们以《推背图》中第五象为例,来窥视一下中国古代预言的形式及其成就。

《推背图》第五象

 

谶曰
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萧方见日
更无一吏乃平安

 

颂曰
渔阳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葬金环

《推背图》第五象描述的是发生在唐朝中期(公元755年及随后八年间)安史之乱和马嵬之变的历史事件。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夥同部将史思明,举兵反于渔阳。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六月,潼关陷落,玄宗仓皇逃奔四川成都。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内),军士哗变,玄宗被逼缢杀宠幸的贵妃杨玉环。

同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吴忠西南),是为肃宗。在随后的几年中,唐军屡破叛军,收复长安等失地。安禄山、史思明相继被杀。安史之乱在历时八年后得以平息。

第五象中的图是一画谜,图中的马“鞍”音谐“安”,指安禄山,“史”书指史思明,一卧地而死的妇人喻指杨贵妃。

“杨花飞,蜀道难”:意指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逃亡四川。

“截断竹萧方见日,更无一吏乃平安”:“截断竹萧”是一“肃”字,“更无一吏”乃一“史”,“安”指安禄山。此句意指肃宗即位后,才平安史之乱。

“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意指安禄山举兵反于渔阳,攻陷潼关。在其兵马隆隆开过潼关之时,唐玄宗避难奔蜀,路经蜀境内的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 “木易”乃一“杨”字,“山下鬼”隐一“嵬”字,“金环”喻指杨玉环。此句意指杨贵妃葬身于马嵬驿。

《推背图》第五象运用了画谜、字谜以及谐音字的手法,用一幅画和短短几句诗将以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过程准确地描述了出来,令人惊叹。

另外有趣的是,许多预言都着重其笔墨于近代甚至现代的历史。以《推背图》为例,从清初至现在300余年历史用了一半笔墨,而唐至明末一千年也只占约一半篇幅。同样,写于宋朝的《梅花诗》共十首,宋朝到清末占了前六首;后四首写民国以后的历史。也就是说,越是接近现在的,预言得越详细。这细想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天气预报,对于越久远的未来是预测得越不准,也越难讲清细节。而这些古代的著名预言在这方面却倒过来了,竟然是越久远的将来看得越清。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两种可能,一是预言家们有意如此,也就是说他们真正想要让人们了解的是历史的今天将要发生的事情,所以越是接近结尾,越是讲的细;而前面大段历史的预言只是作铺垫的,为的是让人们相信预言的真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过去的预言家们预测未来的依据与我们今天天气预报的预测思路完全不同。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有待于我们在将来进一部认识了。

(二) 预言的科学道理

那么预言能不能从现代科学的逻辑角度上解释得通呢?那些预言家是如何预见未来的呢?我想我们可以尝试着从时空复杂性这一角度来分析。

第一,时间和空间的复杂,还远远不是我们现代科学所能认识的。有许多东西我们虽然不能从技术上证明和实现,却不难从逻辑上理解。许多小说电影里常都有通过时间隧道畅游未来和过去的故事,人们称之为科学幻想。为什么叫“科学”幻想呢?是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没有科学道理。理论上完全可能,只是现在的技术达不到罢了。但是,我们做不到的事儿,宇宙可不见得做不到。许许多多自然现象,都是人类还不能理解,更无法模拟的;而这个宇宙却可以时不时地展现那么一点给我们看。不是有这样的报导说,有的人失踪了,多年后又现身,而他本人却不曾感受到有什么时间变化,表还停留在多年前他失踪的时间。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讲,他不仅看到了未来,还亲身经历了未来。这些“时空旅行者”若是将未来的事会过头去讲给与他同时代的人们,不就是在预言将来吗?据说二战时有一名飞行员,在战前曾经驾机光顾一个当时被认为是废弃的机场,却发现许多人在那里忙碌备战。事后讲给别人却没有人相信。直到后来大战爆发,这位飞行员真的被派到那个机场,才知道是自己曾经提前经历了未来。当然了,这类事情是我们无法驽驾的,当事人往往也是糊里糊涂的。而真正的预言家就主动得多了,他们往往具备这种能力能看到未来。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获得的,还是怎么回事?既然现象已在那儿了,我们就不能回避,需要用真正严肃的态度对待。

另一类是属于推算出来的。如玛雅预言是来源于他们的历法[3],中国的周易也被广泛应用于预测,还有西方的占星术等,都是古代的文化精华。其实过去的许多文化都认为天体运行与人类社会的变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由于今天的科学已无法了解古人最初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手段认识这些规律的,就统统将这些东西归入玄学中去了。但是历代预言有许多都是由精通易理的人推演,再结合其他的一些方法,甚至包括功能的运用而得出的。其准确性不能不使人相信天人之间也许真的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下面我们就在道理上探讨一下这种对应的实质。大家也许都知道天干地支吧:十二地支对应十二属相,一循就是十二年,往复循环着;同样,十位天干也是往复循环的。比如说某一年按天干轮是“辛”,而地支轮到“亥”,那么这一年就是“辛亥”年。如果把不同空间里面的不同的时间比作钟表里面大大小小的齿轮的话,天干和地支就象两个齿轮,各自运转着,但又相互咬合,于是将天干与地支两个不同的时间场连在了一起。按地支记同样是“子”,但是“甲子”与“壬子”是不同的。过去讲生辰八字,年、月、日、时各两位共八字,我理解讲的就是不同空间的时间对应。这很象钟表里面的大大小小的齿轮,由于是相互咬合的,其中的主轮一转,其他所有的轮都开始转。但由于轮子大小不同,齿数不同,转速周期都不同。小轮子转了很多圈了,大轮子可能还没转完一圈。如果每个轮子代表一个空间,那么轮子的每个齿就是这个空间按其内部的运行规律在不同时期将出现的不同事情。比如说早晨太阳升起,晚上太阳下山,天天如此。但是这种太阳的升起与落下仅仅是一天中早晚的更替,它还受更大周期的控制,如冬天太阳升起晚,夏天较早。这就好比较大的齿轮在某一点上同较小的齿轮咬合,从而带动小齿轮运转一样。今天的科学是针对一个空间的研究,搞的很细。这就好比把一个小轮子孤立出来,研究他的每个齿。研究得再好,也回答不了为什么轮子会转,更预见不了转若干圈后会发生什么;而古代科学是直接研究不同时空的对应关系。当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了解了这种对应关系后,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预知未来。因为我们人类这个空间(小齿轮)的发展规律很可能是被另外的更高时空(大齿轮),或者说更接近宇宙根本(主轮)的时空所带动的。这也许就是天象与人的对应关系吧。

有的人可能会讲,现在人类科学也可以预知一些东西呀,比如天气预报。是的,实证科学通过经验的积累,归纳出了一些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可以推测下一步的事情。但是这只是象刚才讲的,把小齿轮孤立出来研究而得到的规律,并不是根本规律。另一方面他需要足够的经验积累,所以发展慢,而且在数据积累不够多时所得的规律往往还很片面。这里不是反对经验,而是探讨如何突破思想束缚,更全面的认识我们生活的宇宙。

预言是建立在对宇宙规律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反应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与未来的认识的成就,当然也是一种科学成就。古代的许多预言,在今天来看已经成为历史的真实,这是预言是科学的最好实证。

(三)预言是科学

那么如何研究预言呢?这个问题让我们从预言的特点谈起。预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直说,而是用比喻、谐音字或是把地名、人名拆开写;中国预言中还常用天干地支、八挂易理的术语,就更使得人感到不知所云。因此往往要到事情过后人们才恍然大悟。那么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呢?预言的意义又在那里呢?

谈到预言的意义,显然不是让人去改变未来,否则怎么会故意不直说,而让人事后才明白真相呢?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唐太宗向李淳风(《推背图》作者之一)询问唐朝的气数,太宗问李淳风将来谁会危及唐朝天下。于是李淳风将从武则天夺权、安史之乱,直至黄巢叛乱一一道来。而当太宗寻问参与者具体名氏时,李淳风则告诫说这是不能讲的,讲出来也不可改变,否则将有大祸。太宗便不再多问[4]。其实李淳风已将参与者具体情况隐讳的讲了出来,直到一切成为历史,后人才惊叹预言家的能力。

这类事迹在古代很多,但是都没有因为有人事先知道将来的事而使历史发生改变;作帝王的也相信一切皆有定数,不敢违天行事。那么预言有什么用呢?我们认为,预言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劝人为善。换句话讲,历史不会因预言的存在而改变,而人类却会因为预言的准确而感悟自身的渺小,从而劝戒人们不要为私欲而妒忌行恶和胡作非为。所以说预言的存在对于有还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有启示作用,因为它是历史的一部份,而且在不同民族都有流传。

从另一角度讲,不直说也保护了预言的真实。就象刚才的例子,李淳风在与太宗皇帝谈唐朝未来时,只言其事,不言其名。使得即使有帝王之权威亦无从左右之,从而保证了预言的内容可以成为现实,不至于被人为的干扰。

另外应当看到的是,预言也有他的局限性。例如绝大多数中国预言都讲朝代的更替,这种预言是非常粗线条的,根本没有细节。也有的预言,如《烧饼歌》、《诸世纪》虽然有很多细节,但却是片段式的。怎么解释呢?除了预言家本人的境界与能力的局限外,我认为还有一种认识就是,预言的局限性本身也是必然。就象一个剧本,确定了大体情节与故事的结局,又给了演员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同的是,戏剧中的演员知道在演戏,而且必须完全按剧本表演;而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并不知道历史的安排,因而有一定的能动性或者说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大方向。那么人们在社会上,都觉得自己有权选择自己应该怎么做;做成了,觉得是因为自己努力才成的,于是觉得幸福。古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有一定道理。而这里面又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对于一般的就在眼下的具体事务而言:结局已定,不是人能选择的,而在如何去做的具体方法上有所不同,这是人可以选择的。再就是关于未来的重大事件,结局也不确定,完全取决于人的所为,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这里看,历史,纵然是有安排的,也有留给每个人的回旋余地。换句话讲,这是历史的宽容。

由此可见,预言,作为预见历史对未来的安排的科学,以劝善为目的,兼真实与宽容于一体,是一种科学,一种“超常”的科学。说“超常”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科学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而预言讲的是未来,不可能完全靠经验获得。既然预言本身是以劝善为目的,那么对于预言家来说,也必须符合这个条件。他为人须正直宽厚,作预言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发大财、或炫耀;更不是为了控制谁。而是为了他人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提出自己的忠告。同时,预言家是智慧的,他知道自己必须为未来负责,也必须符合宇宙规律办事,所以对将来的事虽心明却不直言。不直言非不真也,而恰恰是“真”的体现。要预知未来,须通晓不同空间,宇宙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对应关系,这一点我们现代科学还是很难做到的。对理论的掌握、观察与推算都是必要的。另外就是个人的境界,有能力直接看到未来。当然不能守株待兔式地等着二战飞行员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为地获得这种能力,只能通过修炼,无求而自得。

刚才探讨了预言的特点和背后的道理。可见预言所包含的预测学有着十分博大的内涵,不是我们今天的实证思维所能研究的。它是一种超时空的、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实践。而今天的科学是单一的,物质与精神是割裂的。所以要想发展出未来的预测学,我们必须对多时空的宇宙、生命的精神因素有全新的全面认识。这篇文章是展望性质的,我们并没有开始真正实质性的研究。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研究能成为现实。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方法、全新的对宇宙生命的认识,这一切正在向我们召唤。

参考文献

1) 正见网: http://zhengjian.org

2) 正见网: http://zhengjian.org

3) The Mayan Factor--Path Beyond Technology. Jose Arguelles Bear & Company, Santa Fe, New Mexico, 1996.

4) 唐代藏头诗,原文参阅:http://zhengjian.org

(首届世界未来科学和文化大会论文)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海外文集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