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神奇的紫荆树啊!(数文)

陆真


【正见网2014年10月03日】

一、王览善待哥哥,得大福报

晋朝时代,王览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王祥。王览的母亲,对自己的亲儿子(王览)非常好,却对王览的哥哥王祥(非亲生子)非常恶,经常打骂他。每每这时,王览便都抱着哥哥流泪。后来王祥娶了妻子,后母更是虐待他们小夫妻俩。王览也同自己的妻子,和哥哥嫂嫂一起承受。王览这样做,多多少少使他母亲不能下狠手,从而让哥哥王祥的日子好过了一些。后来,王祥渐渐在社会上有了好名声,后母便益发妒嫉,就准备用毒酒来毒死他。

王览知道后,一把抢过那毒酒,就要自己喝了它。他母亲只好又抢过那毒酒,到外边去,倒掉了。并渐渐有了些感悟。

当时有个叫吕虔的人,得到过王祥的很大帮忙。吕虔手里有把带字的佩刀。相传,谁拥有了这样的佩刀,谁就会九代都出大官。

吕虔出于感激,就将这把刀,送给了王祥。而王祥,又因感激弟弟一直以来的恩情,便诚心诚意地又转赠了弟弟。结果王览后代的子孙,果然九代都做了大官。

王览和王祥,本是亲兄弟;兄弟本同源,不愿成仇敌。王览善待哥哥,终于得到大福报!

二、人是应该心存义理的!

晋朝时代,有个叫庾衮(读宇、演)的人,有一年流行大瘟疫,他的两个哥哥都病死了,第三个哥哥又染上了疫病,很危急。而当时,瘟气十分严重,最在人人自危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们,都到外面躲瘟疫去了,独有庾衮不肯离去,甚至他的父母,强行要拉他离开,而庾衮只说:“我天生是不怕瘟气的。”于是就留下他和一个病危的哥哥。他天天服侍病危的这个哥哥,日夜不睡,有时抚摩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也不禁涕泪滚滚,十分哀伤。

这样,一直过了一百多天,瘟疫渐渐止息下来。等家人都回到村子里来,看到庾衮竟好好的,而庾衮的哥哥,也病癒了。他们都又惊异,又羞愧。

瘟疫面前,难道庾衮是真的天生就不畏惧吗?非也!实在只因骨肉之情,不忍舍去,而且也不应当舍去呀!按理来说,在瘟疫面前,庾衮是该存畏避之心,而离开的。但如果世人凡事只按事实理论来做,则情义、情理,也便失掉了。人是应该心存义理的!

三、小时做起,后成大器

南北朝时,南齐有个人叫刘琎(读津),他的哥哥叫刘瓛(读桓)。刘琎是个正直方毅的人,在南宋朝泰豫年间,他曾经担任过明帝的挽郎(挽牵灵柩,唱挽歌的少年,一般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担任)。

有一次,刘琎的哥哥刘瓛,在隔壁住,夜间不知因何事,叫着弟弟的名字,让他过来。刘琎到了,但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先赶紧下床穿衣、着鞋,全身周整了以后,他才在哥哥的门前,立正了回应。

刘瓛责怪他: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到来?问何缘故。

刘琎从容回哥哥道:“我之所以来迟,是因为衣服带子、鞋子,还未来得及穿束好,我穿戴得不周整,就到哥哥面前来,这样对哥哥是不礼貌、不恭敬的。所以不敢随随便便回应您的呼唤呀。”

兄弟之间,又是夜晚睡觉,非平常肃整之时,而以束带未完,礼貌欠周不敢随便应对,刘琎的敬兄之礼,由此可见!

古圣认为:悌兄之理,可移于敬长辈;理家之道,可移于任官职。刘琎立操如此,怪不得他后来成为当代名臣呀!

四、莫听挑拨语,兄弟永和睦

隋朝时代,有一个人叫牛弘的人,他本姓寮,只因父亲寮允,做了后魏的侍中(侍中:“侍郎”为宫廷近侍。后来把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超过了侍郎的等级,称为“侍中”。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皇上便赐姓牛,给他全家。

牛弘生性好读书,所以为人是十分明理博学,后来他做官做到了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吏部长官,主管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牛弘有个弟弟牛弼。牛弼就没有哥哥那么谨言慎行了,一次牛弼喝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头牛,用箭射死了。

牛弘的妻子,急急忙忙赶到丈夫面前,说:“牛弼竟然射死了你的驾车牛!”牛弘听了,不以为意,轻描淡写地说:“那就把死牛制成牛肉干吃好了。”

他的妻子大声叫喊起来:“牛弼为何射杀死你的牛,你不觉得这事太奇怪了吗?”言外之意,已有点挑拨牛弘兄弟间的意思了。但是,没想到,牛弘还是不动声色,只说:“知道了。”然后便起身,只顾仍旧看他的书去。

李文耕说:兄弟之间有嫌隙不和,多是由于妯娌姑嫂所引起。然而对于真正友爱情笃的兄弟骨肉,纵是再能挑拨是非的妯娌姑嫂,又能奈何之?兄弟之向,要紧紧牢记:别听信外人挑拨离间!

世上挑拨离间,从中渔利的邪恶集团,大有人在。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

五、神奇的紫荆树啊!

隋朝时,有一家姓田的人,同胞兄弟三人,分别名叫田真、田庆、田广。三个人商量着要分家,便把家里的所有的钱财物资,都平均分作了三份。但是,他们家门前有一棵紫荆树,长势茂盛,花开正好,既然一切都要平均分配,那么这棵树当然也只好一分为三了。

哪里晓得,当这兄弟三人,刚刚议定这么做时,这棵紫荆树,立即就枯萎了。田真见了,大受触动,叹口气说:“树本同根,听到要一分为三,便即刻憔悴,这么看来,我们兄弟三人是人不如树呀!”他越想越难过,伤痛得连连顿足。此番情景,另两个兄弟也见到了。兄弟三人,痛定思痛,都觉得先前提分家,真是不恰当。便又商量着复合了,从此再也不提分家、分资产的话。

真是奇怪!从此以后,门前的这株紫荆树,很快就复苏过来,重新又枝繁叶茂,花果累累了。

李文耕评论说:门前的树木,也会通人气的。一家人和气,则树木也繁盛;人不和气,则树木也会感应到分离的遭遇,所以,以兄弟来比证树之同根同气,是最为切近的了。大家都团结一心,则什么事都好办成,于家于国,皆是同理!

六、火烧了宰相的胡须

唐朝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李勣(绩的异体字),李勣本姓徐,是因为唐太宗爱其有功,赐姓了李,并封他做了英国公(公:爵位的一种)。

当年,李勣还在做宰相时,他的姐姐病了。李勣亲自为姐姐烧火熬粥喝。没想到,忽然一阵风吹来,把正在吹火煮粥的李勣的胡须烧着了,结果把李勣一脸漂亮的胡须,都烧没了。

李勣的姐姐,心疼地说:“家里有那么多的仆人,你贵为一国宰相,何苦为你姐煮粥,还烧了胡须呢?”

李勣却回答姐姐道:“我知道家里有很多仆人,但一想姐姐已年老,我也年老了,我能为姐姐煮粥的机会,是没有几次了呀!”
李文耕说:仔细体会李宰相的这几句话,真是令人沉思,令人感动,又叫人心怀凄怆呀!人们啦,你们要珍惜情义、珍惜时间啊!

七、唐太宗同情孝子

唐朝时代,有个大臣名叫岑文本,做了右丞相(右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重要政务长官,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明初亦设左右丞相,不久即废,此后不再有丞相之名),他的弟弟岑文昭,则做了校书郎(校书郎:唐朝秘书省及弘文馆,均设校书郎,掌管校勘书籍,订正讹误)。不过这个岑文昭,交往的朋友,多为一些轻薄之人,所以常会闹出一些事端来。

唐太宗非常不满岑文昭的行为,就把右丞相岑文本叫来,对他说:“你弟弟常惹出事端,我决定要教训他一下,把他调到边远地方去。”

岑文本一听,一下子跪在太宗面前,说:“皇上有所不知,只因我弟弟从小就没了父亲,母亲对他十分宠爱,也怪我们太溺爱了他,使他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如今皇上要是把他调到边远的地方,这对我年老的母亲而言,无异于一记当头棒,我的老母一定将忧愁思虑而死。若没了我这弟弟,就等于是没了我的母亲。所以恳请您还是让我告官回家去,尽力调教弟弟和服侍老母吧!”岑文本真心诚意地说完这番话,泪流满面。堂堂的右丞相,竟然哭得十分呜咽悲伤。

唐太宗皇帝听完这番话,良久无语,感动于岑文本的孝悌之心,便决定不再发配岑文昭了。

情到深处,自然发悲哀之语;恳切之至,甚至感动了君心。岑文本的既孝又悌,真叫人叹服不止! 唐太宗同情孝子,很有人情味,使人们感到温馨!

(均据清代蔡振绅《八德须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