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赛系列:文明上国 衣冠盛世

紫韵


【正见网2013年12月02日】

当历史变为传说,传说变为神话的时候,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找回我们的根之源,还远历史的原貌,并且超越历史,展现生命的自然原态,人与天地万物和谐融洽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人的先天本性纯真善良是上天所赋予的,所以人不但要敬天还要怀德,古圣贤通过天人感应,在神的引导下开创了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神传文化为人类量身打造了可以回归生命本源的天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从人的思维言行到服饰眼神都有层层的规矩将人约束在天道之中,并且深入人心形成心法,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的心灵与灵魂在道德心法的加持下,可以聚之成形,从人的气质神态中显现出来,那就是一身正气,仙风道形,形成无穷的人格魅力,所具有的内涵神韵可穿透人的心灵,在社会中成为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人物,可以归正人心释放正能量,得到历史的认可尊重,成为神传文化的承传者,华夏子孙对正统文化的承传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就是这么一代代承传下来的,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是在教化世人正心,收心,养心,提升道德境界的修炼文化。

古时候的诸侯会盟也叫衣裳之会,用衣冠来代表文明盛世,古人常说的正衣冠,是对内心的一个提示,由衣冠看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人生态度,很多相人高手,从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仪表当中预测一个人的未来前程,叫做望气。衣冠不整,举止轻浮傲慢,会被人瞧不起,视为失礼,说严重点是没教养,在正常社会行为不端,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行为受到文明约束的视为君子风范,内在丰富,自尊,自信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衣贵洁不贵华,孔子就非常反对衣服穿的特别华丽,出生的贵贱我们不能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道德修养使自己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为大德之士。君子跟小人的区别就是君子身上有礼的文采,谈吐文雅,举止得当,谦虚恭敬,出处非常得体,会叫人感觉很舒服温暖,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能点亮别人内心的良善,教化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受到道德理性的引导,就可驱除人欲中的恶,主动遵循天理燃烧生命中的活力,点亮周围的人群成为效仿的对像,对社会风气有一个正的推进,从内心回归道德,回归善良才有机会得到神的呵护,在末劫中被神救度。

写了这么多相信读者已经升起对道德礼仪的憧憬向往,那到底怎样才能把道德转化成一套行为规范,兑现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呢?《礼记.玉藻》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这里所讲的“九容”,是对人的容止提出了要求,要求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必须做到,古代读书人入门的课程就是学习礼仪洒扫,可见儒家对容止的注重。君子的神态要从容闲雅,见到所尊敬的人要肃然起敬。脚的姿势要庄重,步履稳健从容,不能一只脚站着一只脚立着,甚至还抖脚,那形象会大跌眼镜,一副流氓瘪三的架势会令人生厌,避而远之,手作揖要恭敬,放的是个地方,不要有小动作,目光要端正,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体现一个人内在德行的器官没有比眼睛更好的,内心纯正的人眼睛是清澈明亮的,心术不正的人眼睛是蒙的,混的,听其言观其眸,可窥见人的内心,反之目光不端正,不看人或躲躲闪闪,东瞧西望的,体现出的是轻视,藐视,心怀鬼胎,甚至是猥琐的,那就整个一贼眉鼠眼了。

在正式场合不能口无遮掩的随便乱说话,大的场合说话不着调会成为笑柄,所以说出的话要符合现场的气氛和主题,以大局为重,不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先声夺人弄不好会出丑,说话声音要小,轻声细语,温文尔雅,举止言谈得体有度,体现出谦虚,恭敬,神色庄严真诚,有修养的人心静,自然话少。头的姿势要正直,气息要肃穆,站立的姿势要稳重,神情要端庄,这些在汉服走秀的表演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满头的珠翠中有一种常见的饰物叫“步摇”,戴上步摇不由得你不头正颈直,不然步摇会左右摇晃,无法保持平衡,甚至打到你的脸,提醒你要纠正姿势,行走坐卧不可莽撞,气息要缓慢圆,古人言行举止的节奏比现代人要慢半拍,不是古人做事不讲效率,而是古人内外兼修,做事以道德为准则,没有那么多的贪欲杂念和急于求成的占有欲,心静做事自然从容有度,真诚善良更能打动人心,事倍功半,所以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可见汉服从头到脚的搭配都是顺应天意的,衣冠与人的道德贯通互补,不仅美观舒适而且时时提醒人修心养性。古时候的儒生都喜欢佩玉,君子如玉,无故玉不可离身,一方面用玉的品格来约束内心,一方面防止裙子被风吹起,再者行事过于急躁时,走路也会失态,这时玉环相撞叮咚作响,对人也是一个警示,与女子头上戴的步摇有同样功效,都是帮人静心纠正偏差的。所以古人的言行举止要求缓慢圆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因为遇事鲁莽急躁时,人会被气愤充满头脑处于不理智的状态,容易说出伤人的气话,做出不计后果的蠢事,轻者激化矛盾,使双方都陷于苦恼之中,重者伤人害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矛盾冲突都是在不理智的情况下产生的,怒发冲冠是人生的大忌,因为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灾祸可能在顷刻之间产生,为了尽量避免因言行有失置身于险境,给自己留有余地化解灾祸,所以平时要养成缓慢圆的习惯,遇事三思而后行,以便于第一时间先和自己的心灵沟通,用道德理念来衡量判断是非,懂得容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就能保持理智的面对一些突发事件,不做违背道德伦理的事,由心而生的智慧会帮你化解一些危机,逢凶化吉,逃过一难,感觉似有神护。内心的修养溢与言表,保持和祥的心态,遇事宽容大度,不但能缓解了矛盾的产生还教化了别人,以理服人是最能体现出人的威仪的,面对公平正义和金玉良言谁还能恶的起来,大都选择弃恶从善收心归服了,善是德行的起步,没有了善也就谈不上德。我们再看汉服从头到脚都是对应天道帮人修心的,使心灵与天道对接,修好自己的心以养神性,表里如一,德才兼备,穿出神仙般的品格,活出潇洒飘逸的人生,可见正统文化都是带着仙气的,引导人性与天道对接的文化不是天梯是什么?

虽然汉服已经离我们远去三百六十年了,我们的中华文明,盛世背影,却一直映射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随着人性沦丧,道德的败坏,人离道越来越远,没有了心法的约束,境界差的太多就当成了神话,似乎传统美德也成了神话,其实不然,只不过现代人是望尘莫及,而不是不可及,只要有高德大法传出,能引领人重建道德心法使人得度,就能无所不及。在中共窃国前出生的人身上还能看到一些传统美德的影子。小时候奶奶讲过,土改时斗地主,他们白天被逼着去斗地主,抢了地主的东西分了拿回家,晚上都偷偷的给地主送回去,庄稼人懂得一个理,别人的肉长不到自己身上,一个偏远的山村,一群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妇都懂得做人的道理,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情况下还坚守做人的底线,安贫乐道,当时我的一个姑姑因为贫困交加,只因为发烧没钱看病,都十二岁了还夭折了,在中共残酷的运动中夭折儿女的何止一家,饿着肚子面对死亡威胁的人还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拿到手的东西再给人家送回去,被发现了还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批斗的对象,有这穷志气真可谓现代神话了。

正统文化中养育出的人才是正常人,所形成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良性的社会制度才是正常的社会,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消失,不是神不存在而是人随着道德堕落,衡量标准都发生扭曲,文化的变异导致人性魔变,心灵扭曲变态,置身地狱连个人字都不配,神当然就成了虚幻飘渺的了。因为无神论在人思想里筑了一道墙,将人类的智慧封顶,与真相隔离。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在华夏子孙的骨子里沉淀的神传文化,老一辈在我们心里留下的传统美德,就像一颗颗火种,只要善念一出就能点燃生命的活力,拥有美好的未来,神传给我们文化是想牢牢抓住我们,不至于失足坠入魔道,能等到主佛下世唤醒我们,度我们回归的那一天,可见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道德教化,礼仪规矩,都是神的纽带,保护我们的真实原貌不被欲望吞噬,德学才艺才是人追求善,向神靠拢的路。

人要控制欲望就要用伦理道德来正心,欲望强烈时要意识到把心收回来,及时把欲望断掉,多看一些圣贤书,接触一些美好的事物,学会与自己的心灵沟通,如看神韵、汉服大赛清心宁神效果最好,正统文化最能养心,学好中华礼仪,修养道德规范,穿我汉家衣裳,承传神的纽带,才能做回真正的中华儿女。挽救人类道德的正义之师已经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中华文明的火光已经为世人点亮了希望,神传文化的美好圣洁,引领者人心向善道德回归,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兑现神说的话,重建我们的文明上国衣冠盛世。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