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传说:吉林篇-辽源传说两则



【正见网2013年08月23日】

一,乌龙山传说

在辽源市的西南和辽宁省西丰县搭界的地方,有座绵延十几里的大山。山上有块只长着灌木丛的不张大树的盆地。听老人讲,这里原来是个宽阔的深潭,里面栖居一条有几丈长的乌龙,眼睛象灯笼,鳞爪漆黑锃亮。乌龙经常飞旋于大山周围,察看民情,为百姓造福。天旱,它就搅动潭水溢流山下,灌溉农田;天涝它就大口允吸,拦截山洪,不让冲毁庄稼。夏季气候聚变,它就发出“呜呜”吼声,向人们预报暴风雨的到来。这一带百姓深受其赐,都仰慕崇拜它,便叫这座大山为乌龙山。

记不得是何年何月,乌龙接到上天的旨意,派它去黑龙江驻扎。临行时百姓们为它烧香磕头,并在山上修了一座乌龙庙,永远纪念它的功德。自打乌龙走后,山潭的水逐渐干涸,多年压在潭下的,已被乌龙慑服的一条石龙,慢慢苏醒过来。这是一条旱龙,丑陋无比,它醒后就大量地喝泉水。等天旱时,甘泉早已被喝干,山下得不到一滴水,庄稼干枯死了。天涝时,它又大口地喷吐肚子里的积水,为山洪推波助澜,冲毁农田。非但如此,它还助纣为虐,帮山下的财主金二爷鱼肉乡里。

那时,山下住着一个石匠的后代,血气方刚,学到一身的好手艺,他整年都在山上做活。他听老人讲:当年乌龙临走时,曾告诉穷哥们,如果遇到灾难时,可以去找他想办法。现在乡亲们有苦难,小石匠再也忍不下去了,便避开金二爷和石龙的耳目告别乡亲,前去黑龙江寻找乌龙。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晓行夜宿,经过千难万险,不知走了多少天,他终于到了黑龙江边,找到了乌龙。便把现在家乡的惨状,一一告诉给善良的龙公。乌龙为见家乡亲人而高兴,但又为家乡人民不幸而痛苦。要不是他镇守黑龙江的责任重大,它定赶回去为民除害。无奈,最后它给小石匠出了个主意:要他回去赶紧采石,缠出七七四十九盘磨,四十九个石磙。这样就能破了石龙的邪气,它就再也逞不了凶了。

小石匠记住了乌龙的话,回到家里,扛起了工具就上了乌龙山。自此,他开山凿石,缠碾盘磨制石磙。寒来暑往,不辞辛苦,从不间断,一干就是一年的功夫。就这样,碾、磨、磙终于凿成 了,乌龙山周围八百十里的百姓都用上了出自小石匠手的石具。此后,这一带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又过上了好日子,人们都称颂是小石匠的功劳。

二,银龙的传说

传说在远古的时期,有一年夏天,在“大疙瘩”(辽源)以东的辽河掌子,转心湖地面上空,有一条银龙正在天空行云播雨,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这条银龙从天上掉了下来,落到转心湖旁边。这时,乌云散开了,天空晴朗起来,近晌午时分,银龙曝晒在阳光下,无回天之力。当地百姓围上来,只见这条银龙的阔嘴巴喘着粗气,两只龙眼泪水横流,身上的鳞片有少许鲜血,善良的人们不忍心看下去,就在这时,有一位长者对大家说:“乡亲们!咱们是龙的传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银龙在受罪呀,她是为咱们行云播雨时受的伤的!大家赶快回家去取泥盆和水桶,回来往银龙身上浇水啊!”于是大家纷纷回家拿来泥盆、瓦罐、木头水桶等,四处取水往银龙身上浇,后来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也都来了,用各种用具取水往银龙身上浇,浇了三天三夜,把银龙浇精神了,银龙渐渐恢复了体力。人们也把这里浇成了转心湖,她欢快地在湖里游玩了一会儿,然后窜出水面,向在场的人们鞠了三个躬,感谢救命之恩,之后便投身到转心湖里。

原来,这条银龙是渤海龙王的三公主,在天空中行云播雨时,雷公的闪电击伤了她的鳞片,又因自已不慎而掉到地面上。多亏了当地百姓救了她。

银龙在转心湖住久了,经常思念父母,她常常从湖水里探出头来,向渤海方向望眼欲穿,由于转心湖距离渤海甚远,不能回到父母身边,银龙忽然想起母亲曾给她一颗宝珠,并嘱咐说以后有什么难处,只要你捧着宝珠说出要求,宝珠会帮助你的。银龙立刻转忧为喜,于是她张开嘴吐出宝珠,两爪捧着宝珠对天祈愿:“宝珠啊宝珠,你本是龙宫至宝,今日凭借你的神力,把转心湖跟渤海连通一起吧!”说毕,顷刻就见地面上出现一条又宽又长的壕沟,从转心湖向渤海方向延伸形成深邃的地道。只听转心湖里的水声滔滔,自近向远,一会儿就有一股清泉涌满壕沟,形成一条河流,源源不断地九曲八弯流向渤海!银龙看到眼前这番景象,心中好不欢喜,她收回宝珠,潜入河水中,向着渤海方向游去。

这条河流就是流经辽源市区南部的东辽河,此河流灌全区,沿岸山峦起伏,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植物繁茂,野生动物遍地,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网络文章)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