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善心为贫僧捐钱送终 谢上苍赐福报添子增寿

童心 整理


【正见网2011年09月08日】

明朝正德年间,在苏州府昆山县大街,有一居民,姓宋名敦,妻子卢氏,二人都已年过四十尚无子嗣。因求子心切,所以经常到寺庙中去烧香许愿,但始终也不见有什么效果。

这天,宋敦听说苏州城门外的陈州新建了一座娘娘庙香火鼎盛、十分灵验,就同妻子商量前去烧香求子。妻子当然同意,精心帮丈夫置办了香烛纸表、拜神祷文、散碎银两等应用物件,打叠包裹,一切准备就绪。

第二天妻子一早就送丈夫上路。宋敦身穿一件素白湖绸道袍,拎着包裹,赶出北门下船。趁着顺风,不足半日,就走了七十里水路。到达后当晚便宿于枫桥舟船之中。

第二天清早,他在船中洗漱已毕,吃了素食,又净了口手,拿着包裹步行到陈州娘娘庙前。天未大亮,庙门虽开,但殿门却关着。不一会儿,殿门开了,庙祝把他接近店内。此时其他香客未到,烛架尚虚,庙祝放下琉璃灯来,取火点烛,向宋敦要拜神祷文虔诚祷告,然后又上香焚纸。宋敦也虔诚的跪拜祷告娘娘赐福生子。焚香祷告礼拜已毕,又拿出几十文钱酬谢了庙祝,便告辞出庙。

他走出庙外,刚要举步,忽然听到庙墙外有呻吟之声。他急忙过去一看,庙墙边搭着一个矮矮的芦席棚,里面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老和尚。呼之不应、问之不答。宋敦不忍离开,关注凝视许久。旁边一人走来说道:“这个贫僧,说是从陕西来的,今年七十八岁了。他还说一生不曾开荤,每日只反复诵读佛经。三年前在此处搭芦席算是建庵了,每日上午出去化缘,只吃一顿饭,过午就不用了。近日得了这病,有半个月没用饮食了。两日前还能开口说话,当时我问他:‘如此受苦,何不早走?’他说:‘因缘未到,还有两日。’今天早晨就不会说话了。看你这么关心他,也许就是他说的有缘人。你要真可怜他,就去买一口薄木棺材,装殓了后焚化了,岂不是善事一桩!”宋敦想到:我今天为求子嗣而来,做一件好事回去,也没算白来一回。便问道:“近处有棺材店吗?”那人就自告奋勇的领着他去陈三郎家去买。

到了陈三郎家,那人说:“我引个主顾做成你。”陈三郎说:“客人要看寿板,我这里有上好的木料;要买现成的,三两银子一副。”那人说:“这个客官买去要舍给那个芦席棚内的老和尚的,在做善事,你也有一半功德,别要虚价钱。”陈三郎说:“既然是做善事,我只要一个本钱就行了,一两六钱银子,再也不能少了。”宋敦爽快地答应了,可是一数银子才只有八钱。只好红着脸说:“价钱就依你,但还缺点银子,我马上到一个朋友处去借,一会儿就回来。”说完匆匆而去。陈三郎看着宋敦离去的背影冷笑说:“自家没有银子还不知道,还愣充善人,真是滑稽。”

宋敦找了一圈也没找到熟人,急得抓耳挠腮的又回到店中。先拿出怀中的银子一称,才七钱多一点,先交给陈三郎。又脱下身上穿的湖白湖绸道袍说:“这件衣服能值一两银子,如果嫌补不上差价,我就先抵押在这里,过后来拿钱赎取。如不嫌弃,便请收下。”陈三郎痛快地收下了银子、衣服。宋敦又在头上拔下一个银簪,约有二钱重,交给那人,让他做殡殓老和尚用。在场的人都很感动,都纷纷表示要帮助处理好老和尚的后事。

宋敦又返身来到芦席棚看老和尚,见他已经过世。心内好不酸楚,不觉流下泪来,反复叮嘱那人一定要处理好老和尚的后事。不忍再看,含泪而行。

宋敦回到家中,向妻子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妻子也很赞成丈夫的做法。这天夜里,宋敦清楚的做了一个梦,梦见那老和尚前来登门拜谢说:“檀越(施主)命内无子,现在也要到寿了,因你心地慈善,上帝命延寿半纪。我与你前世有缘,愿投你家为儿,以报盖棺之恩。”卢氏也梦见一个金身罗汉走進房里,梦中叫喊起来,连丈夫也惊醒了。各述其梦,似信似疑。

从此卢氏怀孕,十月满足,生下一个男孩。因梦见金身罗汉,所以起乳名金郎,官名叫做宋金。夫妻欢喜无限,感谢上苍眷顾,感叹做梦之准,更信善有善报。又平安过了六年,宋敦无疾而终,更验老和尚托梦之准。正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行善事,添子增寿。

注:摘自《警世通言》,稍有删减,古文言处稍作翻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