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91):欧殳沃利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9月02日】

欧(ㄡ)。(ōu)

【历史来源】

1、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位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且以冶炼锻造兵器而出名,所以便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替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因此名噪一时。后来又替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所以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有些便去掉欠字为区姓。所以欧与区音同。

2、出自于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越国,直到春秋时被吴国灭掉。19年后,句践又再度复兴国家。到句践第6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子孙,便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3、出自于独孤氏,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再三国时期独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欧氏。

4、孔氏,汉朝时孔氏的一些人为了避嫌改姓了欧氏。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历史人物】

欧冶子

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是龙泉宝剑铸造者。

他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又刻苦耐劳。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时代,此剑名闻遐迩。

关于“龙渊”剑,即龙泉剑的诞生过程,《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的记载: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叫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

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又在茨山下采得铁英,拿来炼铁铸剑,就以这池里的水淬火,铸成剑胚,可是无好亮石磨剑。

欧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寻万觅,终于在秦溪山附近一个山?里,找到亮石坑。发觉坑里有丝丝寒气,阴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异物。于是焚香沐浴,素斋三日,然后跳入坑洞, 取出来一块坚利的亮石,用这儿水慢慢磨制宝剑。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

这些宝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倘若松开,剑身立即弹开 ,坚挺笔直。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之能如此,皆因取此铁英炼铁铸剑,取这池水淬火,取这山石磨剑之故。

楚王见剑大喜,乃赐此宝地为“剑池湖”。唐乾元二年此地置县,就以第一把宝剑为县名,叫“龙渊县”,因避唐高祖名讳“渊”字,改叫“龙泉”,一直叫到今天。为了纪念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了一方千年古迹。

殳(ㄕㄨ)。(shū)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姜姓,因功而获赐的姓。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伯陵,同民人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一见钟情,两人便私下在一起。后来缘妇替伯陵生了三个儿子。第三个儿子名叫殳,是箭靶的发明者,因此,帝尧封他为殳侯,赐他殳为姓。

2、以兵器名作为姓。在古代,每逢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有殳仗队和兵甲游行接受检阅。每队各设有将军一人指挥队伍。所谓殳仗队,即后来的仪仗队。殳,是一种竹制的兵器,长一丈二尺,头上不用金属为刃,八棱而尖。殳仗队将军的后代,便以兵器名殳作为姓。

3、出自于有虞氏,以祖名为氏。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舜当部落首领时,有虞氏族人殳"郑ㄒ羟梗┦撬吹拇蟪肌S谑庆?值暮蟠?铀锉阋宰嫦鹊拿?朱??铡?p>【郡望】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后别置武功县。

【历史人物】

殳默

殳默,清朝嘉善女子,字斋季,小字默姑,浙江嘉兴人。九岁能诗,剪裁刺绣,无不入妙,善书法,工小楷。江南女子心灵手巧,而殳默自小学习诗书,书法尤佳,刺绣极美,名盛一时。

十五岁时随父母入九峰山,曾写《步虚词》,有句“多缘误折琼枝树,谪下琼台十五年。”

沃(ㄨㄛ?)。(wò)

【历史来源】

1、源自于子姓,以祖名为氏。殷商的第6世帝王名沃丁,是太甲的儿子。太甲曾因不理朝政而被大臣伊尹放逐曲沃,三年后,他悔悟改过,又被接回复位,励精图治,国日强盛。太甲死后,沃丁即位,在位19年,商朝更加强大。沃丁死后,其后世子孙有的就用他的名字沃作为自己的姓。殷人之后建立宋国,宋与商则为一音之转。

2、以地名为氏。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沃氏先祖以沃州(今地不详)地名为姓。沃姓望族居今山西省太原市曲沃一带。

【郡望】

1、吴兴郡:三国吴置。相当于今浙 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2、太原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注:根据《尚友录》记载,明代吴兴有此姓。《姓氏考略》中记载:沃氏望出太原。

【堂号】

1、勤政堂:明朝时,沃钋以监察御史左迁内乡知事。兴利除弊,禁奸保良。公署学校都是他建的。积谷10万石备赈。升荆州知府。

2、其它堂号:吴兴、太原。

【历史人物】

○沃田(西元?-1557年):明代将领,山东蓬莱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武進士,曾任指挥同知、漕运把总,提升都司、江苏仪征守备。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倭寇侵扰扬州,深入安徽天长,沃田率兵抗御。他骁勇非常,身先士卒,闯入敌营,乱敌阵脚,激战数日,获全胜。但因战马失蹄,陷于沼泽,惨遭杀害。敕赠镇远将军都指挥佥事,世袭指挥使。

○沃墅:明代温县知县,萧山人。洪武初,民艰于食,沃墅开辟荒芜,树艺桑枣。任满离去,民遮道留之。

○沃隽:汉代隐士,在蓬莱岛修道,相传后来得道成仙而去。

利(ㄌㄧ?)。(lì)

【历史来源】

1、春秋时期,楚国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后代,以祖字为氏。商代时期,有位王族叫理利贞,为了逃避商纣王的迫害,曾路经一棵李树下,于是以李子充饥,后来改姓为李。李利贞的第11世孙李聃,被后人尊为道家创始人,也就是老子。老子后代中,有些为了纪念远祖中的王族李利贞,取利字为姓。所以,李姓、理姓、利姓的远祖都属同一人。利姓产生较晚,是老子李聃的后代中形成的。

2、出自于芈姓,以邑名为姓。春秋时代楚国有公子受封于利邑(今四川省广元县境),于是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

3、出自于姬姓,以邑名为姓。春秋时代晋国有大夫食采于利邑,所以后代便以利孙为姓,但后来又改单姓利。

4、出自于北方鲜卑族有叱利氏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叱利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利氏。

【郡望】

根据《姓纂》记载,“楚公子食采于利,因以为氏”。望出河南。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历史人物】

利苍

西汉长沙王丞相。早年随汉高祖刘邦打拚天下,后分封为?侯。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二号墓主人便是利苍,那具千年不朽的女尸就是他的妻子辛追,而其中出土的素纱禅衣更是宝物。

?(音代)侯利苍为长沙国丞相。所任职的长沙国,即为汉初的吴氏长沙国。

根据史书推测,约在汉高祖九至十年,湖北人利苍,携妻子辛追,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利冂来到长沙国任职。不久,正遇上邻国淮南王英布叛变。利苍劝说第二代长沙王吴臣诱杀了吴臣的姐夫英布。长沙王之子吴浅、长沙丞相利苍即因此均被封侯。利苍即成为第一代掎侯。利苍于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去世。此时妻子辛追年未满30岁。

利苍的儿子利冂成为第二代?侯,死于汉文帝12年(公元前168年)。死时年仅30岁左右。

三年后,即汉文帝15年(公元前165年),50多岁的辛追去世。其时辛追在长沙约住了30余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