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52):甄曲家封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7月07日】

甄(ㄓㄣ)(zhēn)

【历史来源】

1、来自于舜帝,以官名为姓。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上古时,舜帝品德高尚,处处以身做则。他听说东夷部落的烧陶技术落后,便到东夷部落去烧陶。部落的居民在舜的指点之下,很快的就掌握了烧陶的技术,而且成了著名的陶器产地。由于经济的发展,东夷部落的所在地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城邑,就是甄城。舜的子孙有的便留在甄城做甄官,掌管制陶业。后来甄官的后代便以这一官名为姓。

2、以封地为姓。根据《元和姓纂》记载,上古部落首领皋陶的儿子仲甄在夏朝做官,后来被分封到甄,他的子孙于便根据祖先的封地和字,将自己的姓氏定作甄。

3、出自于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三字姓的郁都甄氏,入中原后改为甄氏。

【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期设置中山国。秦代时改为鹿郡。汉高帝的时候在此设置中山郡,治所在卢奴,即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汉景帝以后改为中山国。
 
【堂号】

1、还金堂:梁朝时期的甄彬家庭贫困,曾经把一束苎麻典当,后来把苎麻赎回来的时候发现里面夹着一块重有5两的黄金。他马上将黄金送回了当铺。皇帝知道后,为了表彰他的诚实,将他任命为益州录事参军兼婢县令。

2、中山堂:因为甄氏的郡望为中山,所以得此堂号。

3、甄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舜河堂。

【历史人物】

甄权

甄权(公元541-643年),隋唐年间医学家,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为母亲生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隋文帝开皇初年,甄权为秘书省正字,后来称自己有病而被免职。
当时的鲁州刺史库狄缢苦于风患,手不能拉弓,无医能为他医治。甄权说:“保持射箭的姿势,一针扎下去,就可以射箭了。”于是甄权针刺其肩隅穴,果真一针下去,刺史当即就能射箭了。深州剌史喉闭水米不下已三日,甄权以三棱针剌其手指,气息即通,第二天饮食如故。甄权治病,多如此类。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临其家,问他饮食起居,访询用药之道,并授予他朝散大夫一职,赐他寿杖衣物。当年甄权逝世,享年103岁。他一生著述很多,绘有《明堂人形图》,撰有《针经钞》、《脉经》、《针方》、《脉诀赋》、《药性论》等,可惜今已失传。其中部分内容可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甄氏的《明堂人形图》在当时流传广泛,唐代名医孙思邈即根据其所绘图形重新绘制修订为“人体经络俞穴彩图”(已佚)。


曲(ㄑㄩ)(Qū)

【历史来源】

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64位的姓氏,大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

1、出自于姬姓,以地名为氏。根据《风俗通义》记载,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这位王子叫叔虞。叔虞的第8代孙子也就是春秋晋国的晋穆侯,晋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那个地方(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的首领,成师的子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为曲沃氏。后来又改为单姓曲。

2、源自于夏王桀的大臣曲逆,他的子孙当中也形成一支曲姓。

【郡望】

1、平阳郡:三国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2、雁门郡:战国赵置,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3、陕郡:治所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4、晋昌郡:晋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安西东南。辖今安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时均属敦煌郡,唐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

5、安康郡:即金州,古地名,西魏始置。隋改为西城郡,宋曰金州安康郡,治所西城(即今陕西省安康县)。


【历史人物】

曲环
>

曲环,唐代陕州安邑人,官至司空。喜研兵法,又善骑射。玄宗时因从征吐蕃有功,天宝年间(742-756年)被授为果毅别将。

安禄山叛乱时,他据守邓州,后又与其他将领征讨史朝义,平河北,累官至金吾大将军。

代宗时,又数次大破吐蕃,威名大震,以功兼太常卿。德宗时,平泾州叛将刘文喜,累迁开封府仪同三司,封晋昌郡王,并拔擢为陇行营节度使。最后官做到检校尚书左仆射。

家(ㄐㄧㄚ)(jiā)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以祖字为氏。根据《姓苑》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孝王之子,周幽王时在朝中做官,称周大夫,他看到幽王爱喝酒,沉迷于女色,而且残暴无道,整日游逸淫乐,把国家大事丢在一旁,便不满意,就做了一首《节南山》诗(见《诗经•小雅》)来讽刺他。家父忠诚正直,后世子孙以他为荣,就取家字为姓,世代相传。

2、源自于祖字为氏。根据《姓苑》和《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鲁庄公之孙名驹,字子家,子孙取祖字为姓。

3、出自于复姓家仆氏。根据《中国姓氏大全》资料记载,周代晋国有位大夫家仆徒,是家仆复姓之始。后来改为单姓家。

【郡望】

1、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今陕西西安至华县一带。

2、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188)分汉阳郡置,治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今甘肃陇西东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堂号】

京兆堂、南安堂。

【历史人物】

家铉翁

家铉翁(西元1213-?年),号则堂,宋代眉山(今属四川) 人。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知绍兴府。德佑初年,迁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

宋恭帝德钓二年(1276年),赐進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后元兵逼近城郊,丞相贾余庆、吴坚俩传檄天下,下令勿守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后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充元任祈请使,先后奔赴元大都和大都,被扣留于北方。

宋朝灭亡后,家铉翁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才被放归,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岁。《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留世。

封(ㄈㄥ)(fē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姜姓,是炎帝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根据《姓苑》上记载,炎帝裔孙名钜,曾经是黄帝之师。夏朝时,封钜的后代封于父(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封父亭),为诸侯国,后人曾经称他为封父,实际上是以地名为人名。周代,封父之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为封姓,称为封氏,世代相传。

2、出自于复姓改姓而来。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北魏时,有鲜卑族代北复姓是贲氏改姓封,之后世代子孙也称为封氏。望族居于渤海郡,也就是现今的河北省沧县。

【郡望】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治所在浮阳,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关。

【堂号】

平卢堂:唐朝时封敖历任平卢兴元节度使,平寇有功。皇帝命他替皇帝写一个《告慰边疆将士》的圣旨。其中两句“伤居尔体(伤虽然在你们身上),痛在朕躬(但我却亲身感到疼痛)”深得好评。

【历史人物】

封衡

据考证,封衡,字君达,东汉末年人,生于公元116年左右。其出生地原属今甘肃陇西县管辖,清康熙年间改属宁远县(今武山县)。封衡自幼即入道家门,亦研习医药。据有关医药文献及地方志记载,他幼学道术,服黄连五十年,入山采药百余年。相传曾采药于今甘肃渭源县乌鼠山,体健长寿,百岁如稚童。后返回乡里,每遇有病者,不论相识与不相识,辄取腰间竹管中的丸药与之服用,均应手而愈,且不以姓名告人,常骑青牛云游四方,所以人们称他为“青牛道士”。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献帝召问养生大略,当时有华佗、左慈等16人应召。献帝与魏王曹操见封衡长寿不衰,俱请教养生之道。封衡说:“减思虑,节嗜欲而已”。论及养生方术,封衡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虑;省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夏施泻,秋冬收藏”。

大意是说:身体勿过于疲劳,饭食要去肥腻,少吃酸碱或太咸;减少思虑,不以喜怒伤神;除嗜欲,远色情; 春夏易池泻,秋冬宜闭藏。献帝、魏王依法习练,收效显著,大喜,乃召见封衡,欲留朝中任职,衡坚辞不受;又以重金相赠,衡亦委婉谢绝,就跨青牛飘然而去。曹操叹曰 :“封衡乃神医也 !”

封衡与皇甫谧交谊甚笃。皇甫谧曾问封衡,为何坚辞不受曹操封官、赠金?封衡淡淡一笑,说:“衡志在医术,心在民众。济世医疾,解除民苦,衡平生足矣。岂能为名利而动心乎?”其道德医风可见一斑。

封衡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有与华佗齐名之说。据传,封衡活百多岁而卒。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数十卷。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