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9年05月10日】

*正见网2009年4月29日下载、审阅,5月1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清平乐・读明慧评论“解体中共、制止迫害”有感
十年魔舞,
谤法红龙毒。
毁灭众生神震怒,
邪恶灭亡定数。

神州要换新天,
即将法正人间。
战鼓已经擂响,
法徒奋勇争先。

修改与评注:此词只有一字之差:第二句“谤法红龙毒”中的“毒”字是入声字(第十五部),其它韵脚(舞、怒、数)属第四部,因此第二句得改一下。

原稿:投稿附言:请问可否不用标点符号?

简复:对于作者这个问题,本来已经解决,因为作者没用标点的作品已经登载了。但作一个一般性的回答似乎也是必要的。原则上我们不硬性规定用还是不用标点符号,但作为大法弟子的作者,是应该从与常人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我们写诗词的目的是讲真相、救度众生,因此应该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理解我们的作品。当今的读者,许多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就是标点正确的诗词也不一定能理解得很好,如果再取消标点,势必添加理解上的困难。从这个角度来看,为读者着想,还是加标点比较好些。读者能从中受益,而我们加标点并不费甚么事,何乐而不为呢?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作者们本身也须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我们的作者们是否就已经能够完全正确无误的使用标点了呢?不是。在使用标点的作者中,经常还有误用标点的情况,其中误用比较多的就是分号(;)。即使完全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的作者,是否你对自己作品的标点就是最好、最恰当的呢?对这个问题,有的作者会感到奇怪了:我自己怎么想、怎么写,怎么打标点,不是最能体现自己的意思吗?不一定。你能想和正确的表达自己,你不一定明白怎样才能让大多数读者最好的理解你。不同的标点不但可能改变读者理解同一篇作品的难易程度,而且可能改变同一篇作品内涵。为了明白这层意思,大家不妨找一些“采桑子”词牌的好作品来试验一下。这个词牌很简单,上、下片都是四句:七言,四言,四言,七言。而且我们可以把标点限定在逗号和句号这两种。试着对一篇作品用不同的逗、句号组合去标注它。虽然不是每一个人,但相信许多人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收获。简而言之,使用标点符号的作者有时会发现,自己的作品如果改变一下标点的方式,就更容易理解,甚至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就扩大了原作的内涵)。这个现象的真正原因应该是:读者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通常都会用句号去划分作品的意群。怎样划分作品意群,就是古人讲的“属意”的问题。

反过来,不使用标点的益处何在?最好的理由可能就是说传统的东西比现在的东西更好。从修炼的角度讲,基本是这样。但是我们不是在说怎样修自己,而是在说怎样让现代人更能理解我们。要说传统,中国的简化字首先得回到正体字去。但大多数大陆人都不习惯读正体(他们称“繁体”)字了,我们一下子都只用正体字,让他们看不明白,又怎样给他们讲得了真相呢?其实古人从小就学习“句读”,那就是怎么标点,也叫断句。只不过他们的“句”和“读(逗)”与我们现在的“句号”和“逗号”有差别。由于对文字的把握能力比较好,他们用不着许多标点符号。

原稿:投稿附言:想请教一下那个平水韵是怎样个用法呀。谢谢!

简复:如果作者现在能够使用“词林正韵”,那么也能以同样的方法使用“平水韵”。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前者要宽一些,后者要严一些。也就是说,按“平水韵”押韵的诗,必然合乎“词林正韵”的要求,而按“词林正韵”押韵的诗就可能不合“平水韵”的要求,因为“词林正韵”的大多数韵部中都包含两个或更多个“平水韵”中的韵部。比如“词林正韵”第一韵部就包含了平水韵中的“一东”和“二冬”两个韵部。如果你的一首诗有两个韵脚,它们都属于“一东”,那你这首诗就满足了“平水韵”的押韵标准,当然也满足了“词林正韵”的标准;如果你的两个韵脚一个属于“一东”,另一个属于“二冬”,虽然你的诗合乎“词林正韵”的押韵标准,但就不满足“平水韵”的押韵标准了,因为你的两个韵脚分别属于“平水韵”中两个不同的韵部了。

*正见网2009年4月30日和5月1日下载、审阅,5月2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渔歌子十首

修改与评注:这十首词登载了,因为它们满足了《钦定词谱》的要求。但对于这个词牌的一些问题,还是需要给作者(包括其他一些作者)稍微谈一下。(1) 这个词牌历来作者不多,而且所写内容基本上都限定在渔家生活、归隐、遁世的范围内。因此,建议作者们如果用这个词牌,还是最好把内容限制在上述范围内。(2) 如果用这个词牌,最好采用《唐宋词格律》的谱。但初学者往往容易选用《钦定词谱》的谱,因为它的活字特别多:全词二十七个字,就有十六个活字!这样定谱有它的道理,但初学者不明白,就很可能填出声韵很差的词来。(3)两个三言句一定要成对。这一点作者是比较注意的,但有时也对得不好,比如:“世间住,法中看”(间-中;基本同义);“古未有,史无前”(内涵重复而结构不相对);“千载苦,万年艰”(合掌:内涵和结构都重复了)。虽然都是些细节,但能注意到就尽可能做到。求其高则得其中;求其中则得其下;求其下则无所得。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原稿:投稿附言:以前写的一篇稿中提到“瓜菜带”,您改为“瓜带菜”的问题,那个词我也是从老人那听来的,可能是那个年代的名称、代号或是百姓的戏称都有可能,…确切的说它是糠,是粗糠或说是柴火都可以,就是那种长玉米的棒子秸,还有板栗外边那个带刺的东西,叫栗扑棱,用石头磨弄碎在加点糠攥成窝头,当时的人都很饿,就吃这个东西,那个刺磨不烂吃到胃里,扎死很多人啊。

简复:修改的原因是“瓜带菜”比“瓜菜带”好懂一些。以后这种情况最好用加“注”的办法:既能保持原词语的地方风味,又能让读者明白其准确的内涵。象你上面那段话,压缩精简一下就可做为一个“注”放在诗后。你说那个玉米的棒子秸,我们叫“包谷芯”,还算有点营养的了。最不可思议的是“观音土”,就是白色、细软的泥土,煮来吃了拉不出大便,有些人就活活胀死了。如果只写“观音土”,读者也无法明白,也得加注才行。

原稿:伟大的师尊

评注:这首诗很有激情和想象,也充满对师尊的感恩和崇敬。在用韵方面也非常注意。但写诗歌和散文很不一样,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诗歌要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涵,因此对素材的选择和凝练比任何一种文体都更考究、更需要思考。想到甚么就写甚么,那基本上就是一堆素材。比如:“您告诉我们修炼没有榜样,修炼的路得自己开创!您从地狱把我们捞起,洗净我们的肮脏,净化我们的思想。您教我们学会忍让和顽强。面对末劫时众生的沦丧,您把浊世的我们清洗成高尚。”“您不分尊卑,不分洪微,普度众生,拯救大穹。您教会我们返本归真。”这些句子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没有诗歌所特有的精炼和深刻性质,因为它们没有经过剪裁和凝练。类似的情形还很多。其次,因为是写师尊,我们不可以按自己的想象去为师尊说话,因为这样做客观上就等于是把师尊拽到我们自己这个层次上来一样。而且有些想象可能不一定对。比如:“您历尽沧桑,层层下走把世界开创;您缔造生命,呵护着生命孕育生长;您给予生命的不光是外在的形状,还有生命内在的灵光。”这首诗开头的这几句就不太和师尊讲的法吻合:师尊往下走不是来开创下面的世界,或者孕育生命,而是来拯救整个宇宙的生命和生命所在的整个大穹。“您用双手牵引我们回归的方向。您用慈悲归正众生的蛮荒,您用巨大身躯把生命丈量。”第一句中“用双手牵引”的形象和内涵都不太好,修炼的路要自己走,师尊时时在为我们指引“回归的方向”。第二句“用慈悲归正众生的蛮荒”在五千年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或许可以这样说,但第一句都说了“回归”了,再回头来说这句,时间关系就有些乱了。第三句“用巨大身躯把生命丈量”内涵不太明确。凡是写师尊的,不能用内涵不确切的描述,以免读者(特别是常人读者)产生误解,或是别有用心的人有意曲解。

我们觉得此诗内涵好,因此才希望其形式上也能更好一些,与其内涵相配。请作者仔细思考并做一些必要的修改:尽量删改内涵上重复的句子;弟子中人人都知道的常识(比如上面引用的第一小段),如果不是表达形式特别新颖,就不必再说;描述师尊的句子一定要内涵明确、绝无产生负面岐义的可能。

原稿:组诗两首
《九评共产党》读后心得--五言二十四首
《九评共产党》读后心得--五言十八首

评注:我们在前面的“评议”中已经说过了,请作者宁可少写些,但在押韵方面好好改進一下,因为我们现在的时间很紧,不可能象过去那样修改许多韵脚错误。再说,押韵是写诗的第一关,老是不过也不行的。

这两首诗的押韵错误,严格说来只有一个:“第一部东、冬”和“第十一部庚、青、蒸”的混押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在“评议”中说过许多次了,但至今有少数作者还经常出这个错误。我们也特别建议这些作者,把这两部的韵字打印在一张纸上,放在手边,经常用几分钟浏览一下,一旦用到这两部中任何一部的韵字,就对照一下(这一部可在电脑上進行),看有没有混押的情形。因为这个混押错误而诗歌不能登载的情形,时有发生,很令人惋惜。这两首诗的韵脚涉及到这个错误的太多,有些地方简直就是交替的用这两个不同韵部,因此我们不可能修改或重组这些韵脚而不对内涵产生大的改动,最重要的还是没有这样多时间。请作者自己对照韵书把这两首诗的韵脚修改一下。由于原诗较长,下面我们只把第一首诗的韵脚列出,使读者明白我们说的是怎么回事,也请有类似押韵错误的作者仔细看看,自己能否看出混押的地方,如果看不出,那就要特别注意并采取相应的补救办法了。

第一首诗的韵脚:终、名、功 、升 、钟、送、病、柄、封、奸、风、成、衷、逢、撑、骋、承、明、程、功、平、登、风、迎、升、明、英、峰、轻、情、宁、病、中、风、兵、升、倾、涌、中、史、灯、松、宁、重、风、容、生、空。

原稿:神峡赋--有感师尊于美峡谷静观世间法像
独踞雄崖亘古威, 大峡兀自沐金辉。
背负穹宇守天户, 身现光华笼地维。
八方来朝江河泪, 千仞护法神剑锤。
释迦伏首聆经义, 庄周叩谢化蝶飞。
圣徒移尊问网首。 碧海青天师为谁?
托心低谷拯无间, 寄意寒星辅众归。
何方横空立巨掌, 旋即结印耸慈眉。
素衣不掩凌云志(金刚志)。 功贯洪微万象回。

评注:此诗在思路和文字表达方面都比较好,但是在某些说法上很值得商榷。首句“独踞雄崖亘古威”突出的是“雄”“威”,与师尊当时独坐崖畔时心中关切之事是否合拍?(师尊在讲法和洪吟中提到过那时的情势),当然,这一句可以作为作者个人的感觉,不涉及到任何事实;但“八方来朝江河泪,千仞护法神剑锤”就是具体的事实的描述了,那就得有相应的事实为根据。至于“释迦伏首聆经义,庄周叩谢化蝶飞”就更加具体而特别了:释迦听师尊讲法,相信是有的;但“庄周叩谢”师尊而又“化蝶飞”去,就不可信了。“庄周”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不象常人社会所宣传的那样,其现在何处还很难说。“圣徒移尊问网首。 碧海青天师为谁? ”这一联不太明白作者所言何事。“托心低谷拯无间”,这是作者的想法,但不能直接说成师尊的“心”意;“寄意寒星辅众归”中“寄意寒星”一语对大多数读者都会感到含混的,而且人们知道这个片语基本上都是来自鲁X的诗句,如果产生这种联想,也是不好的。“何方横空立巨掌,旋即结印耸慈眉”,这是对师尊的具体的动作描述,但却是作者自己的想象和猜测,这样写是不行的。我们已经在“评议”中提到过,不要用自己的想象、猜想来描述师尊的言语和动作。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当然,作者这样写我们是能理解的:诗人就是要发挥想象,把诗中的人物和事件写得具体、生动一些嘛。但我们对师尊的描写不能这样。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